喻燕
摘 要:當前,高效課堂是小學英語教學向往達到的一種高境界,一線教師們也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工作中,探索出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高效課堂的順利構建提供了方法的支撐。與此同時,我們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近年來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病,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鑒于此,文章以最新的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本,首先梳理了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低效的具體原因,然后據此指出,教師應該采取多種舉措,靈活根據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布置教學任務,從而讓英語課堂的教學收獲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教學;高效課堂;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14
作者簡介:喻 燕(1978—),女,江蘇如東人,江蘇省南通市虹橋第二小學教學處副主任,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事實上,高效課堂理念的提出,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近年來我國中小學各學科教學整體上呈現出一種低效現狀。對小學英語學科來說,打造英語高效課堂提升教學實效性,需要恰當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撐,譯林版的小學英語有多個板塊,包括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七大板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種方法教學,也不能機械地平鋪直敘,而應該根據每個板塊的特點,恰當地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二、近年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呈現低效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是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近年來,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一直在倡導實施“素質教育”,然而從小學英語學科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課堂上仍然大量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情況,教師片面地注重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成效。這主要表現為:教師自己決定問題的種類,學生沒有自主選擇提問的特殊權利;一切與問題答案有關的信息是教師說了算,不是由學生自己去獲?。辉谡n堂上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配角或者道具,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社會性發展也受到抑制。
二是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不能很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新知識很容易遺忘。學生通常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但并不知道該怎樣運用所學知識,對知識的認識不夠,從而缺少基本的興致,認識不到英語的重要性。有時候課堂容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不易消化,練習跟不上,導致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課時量少,教師將大部分課時用于學習新課,致使復習鞏固的時間減少,以至于單純靠學生自己課后練習而不出效果。
三、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1.針對Story Time 板塊的教學措施
Story Time 為現行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第一個板塊,同時也是每個單元的核心板塊。翻開教材,我們可以看到,圖文并茂的內容編排,給小學生以視覺上的享受,并且插圖都是選擇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能讓學生有熟悉感的。文本內容涉及的詞匯、短語和句型都融合在所講的故事中,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完美的語言故事情境,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基本的英語知識。針對這一板塊,創設情境可以說是最恰當且有效的教學方式了。
情境的創設要以單元話題為中心,注重情境本身的整體性和連貫性。譯林版的小學英語教材的七個板塊的活動內容設計全都是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的,為此,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也要注重情境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比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 Unit 6 “Colors ”這一單元的 Story time 板塊時,借助課件圍繞著主題“fashion show”創設情境。在講解新單詞的環節中,教師通過幻燈片課件展示 Mike 等孩子們參加時裝表演的圖片,這些孩子們身上所穿時裝的顏色均不相同。教師此時可以與學生們對話:“Look at my jacket/ skirt... What color is it?”“ Its red/yellow...”這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單詞和句型。之后進入故事學習的環節,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以及多媒體的視頻功能,給學生們創設“楊玲服裝變色魔術”的情境,進行隨文學習活動。最后是知識拓展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為后面的服裝秀設計時裝,然后將其作品以海報的形式展示出來,并讓每個作品的小主人介紹其顏色。如此,整個過程學生的思維都被同一個故事情境牽引著,清晰連貫,學習效果自然很好。
2.針對Sound Time 板塊的教學措施
Sound Time 為教材中的第四個板塊,即語音教學板塊。語音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針對語音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兩點進行設計。
第一,創設主線清晰的情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由于整個單元的內容安排都是圍繞著同一個主題設計的,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本課教學目標,為學生構建一種主線清晰的教學情境,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語言表達和實際運用的機會。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 ”的Sound time 語音板塊時,教師可以優化教材中給出的情境。比如,教師可以用貫穿本套教材的兩個主角小貓 Sam 和老鼠 Bobby 代替原本的貓和老鼠,成功引起學生的興致。鑒于學生意識中已經有了“貓愛吃魚”的常識,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衣服圖案猜測主人的游戲,他們很容易能夠猜出衣服上畫有小魚的是 Sam 的,還能給出原因:“Sam likes eating fish”。這樣就自然地導入了本課的語音知識,即fish 中字母 i 發 // 的音。
第二,凸顯學生主體,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語音規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已經為廣大教師所熟知,那么對于語音教學來說,第一步就是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由于在之前我們已經講過字母 i 發 / ai / 的音,而本單元中的“fish”中的字母 i 發 // 的音。針對這兩者的不同,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首先,指導學生朗讀上一單元的小韻文,使他們重新回顧字母 i 發 / ai / 音的單詞,為新音標的學習做好鋪墊;其次,教師為學生呈現 Sam 和 Bobby 吃魚的小韻文;最后,將含有字母 i 發 // 音的單詞刻意地挖掉,然后教師播放錄音材料,讓學生先自己選一選答案。通過錄音播放,學生初步感知到字母 i 發 // 音情況。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是一上來就告訴學生字母 i 發 // 的音,而是先讓學生感知它,最終逐步使其自己找到語音的規律,充分凸顯了學生課堂主人的地位。
3.針對Cartoon Time 板塊的教學措施
Cartoon Time 是教材中的第五個板塊,它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強化已有知識,訓練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這一板塊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活潑,曲折變化,富有機智感、幽默感和戲劇性,會給讀者帶來無窮樂趣。小小卡通故事又有“大文章”可做。我們應充分發揮教材這一板塊的特點,挖掘其隱含的教育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比如,以三年級下冊 Unit 2“ In the library” 的 Cartoon Time 板塊教學為例,在閱讀導入環節,教師可以以本單元的歌曲Dont talk,Tom!進行趣味性導入,鼓勵學生用剛剛學會的句式“Dont be shy!Have a try.”參與課堂活動,然后自然地過渡到 Rules in the library。
四、結語
小學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研究教材,多與其他教師交流,靈活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教學策略,以進一步增強英語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 霖.巧設讀后訓練 提升語言能力——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教學讀后活動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17(17):50-52.
[2]吳 杰.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