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一位農場主在巡視谷倉時,不小心將一塊名貴的手表丟在谷倉里。他在農場的孩子中懸賞,誰能找到手表,將得到50美元的獎賞。
小孩們在重賞之下,無不賣力地四處翻找,怎奈谷倉內凈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捆稻草,要在這當中尋找一只小小的手表,實在很難。
小孩們忙到太陽下山仍一無所獲,一個個都回家吃飯了。只有一個最瘦削的小孩,在眾人離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尋找。
谷倉中慢慢變得漆黑,小孩雖然害怕,但依然執著地摸索著,突然他發現:雜亂的人聲靜下來后,有一個奇特的聲音,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地響著,循著這聲音,孩子終于發現了那塊名貴的手表。
故事的哲理: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論是革命,還是發展,這種急匆匆甚至亂哄哄的心態,一直在左右我們。但真正的頓悟、真正的突破,往往是在我們能夠定下神思考、能夠靜下心傾聽時實現的。
哲理的故事:
1980年代,蘇軍入侵阿富汗后,被游擊隊的各種襲擊活動搞得晝夜不寧。因此于1980年5月12日,派出裝備有3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的機械化部隊,打算徹底清剿阿游擊隊。
游擊隊得到情報后,決定在地勢險峻的查勒山口伏擊蘇軍。當天下午,蘇軍的裝甲車進入山口。游擊隊馬上點燃炸藥,頃刻間山崩地裂,大量的巨石滾入峽谷,猶如日墜天傾。當即就有四輛蘇軍坦克和裝甲車被壓成鐵餅。接著,埋伏在山頂的阿游擊隊用步槍、手榴彈、土制炸藥包狠打蘇軍。
不到一小時,蘇軍上百輛坦克、裝甲車被毀,500多人傷亡,其中,被手榴彈殺傷者占半數以上。一直未受過正規訓練的游擊隊,憑著少量的步槍和手榴彈,把訓練有素的機械化部隊擊潰了,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可裝備簡陋的阿富汗游擊隊做到了。
故事的哲理:
有的時候越簡單、越本質的方法才是最短路徑。當今瞬息萬變,復雜的商業模式常常難以實現,時尚的炫目工具常常難以把握,但總有一些最本質和核心的東西不該被放棄,他們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哲理的故事: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道光年間,刑部大臣馮志圻熱愛碑帖書畫。但他從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視更是三緘其口,不吐露絲毫心跡。
一次,有位下屬送給他一本名貴碑帖,馮原封不動退回。有人勸他打開看看無妨,馮志圻說:“這種古物乃稀世珍寶,我一旦打開,就可能會愛不釋手,不打開,還可想象它是贗品,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怎奈我何?”
故事的哲理:
領導者最大的自我保護,其實不是面對誘惑而拒之,而是避開誘惑。而要避開誘惑,最好是不讓他人提供誘惑。為此,領導者就需要克制自己,在職場中盡量不展露個人偏好。因為領導也是人,沒有人能持續面對致命的誘惑而最終不致命。齊桓公是美食家,最后就是在美食的誘惑下,被活活餓死的。
哲理的故事:
美國和墨西哥之間有幾千公里長的邊境線,每天都有來自墨西哥的非法越境者穿越邊境,進入美國。
一個名叫胡佛的美國人,卻為那些“招人恨的非法移民”建了若干供水站。原來,越境者偷越邊境線進入美國,面臨的是浩瀚的亞利桑那大沙漠,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高溫而渴死,僥幸存活下來的人,也會患上腎衰竭等疾病。
所以他在沙漠里建起了一個水站網,還繪制了沙漠地圖,將水站的位置以及經常發生意外的危險地段都清楚地標明,然后散發到墨西哥和其他中美洲國家。
但這些善意的舉動卻引起了很多美國國內人士的批評和反對,他們認為水站會直接幫助非法移民,他們里面也許有危險的恐怖分子。對此,胡佛淡定地表示:“作為一個美國人,我也非常痛恨偷渡者。但恨和尊重是兩回事。偷渡者也是人,我有義務盡自己的力量尊重他們生存的權利!”
故事的哲理:
偉大的領導者都不僅僅是制定和執行規則的人,而是能夠超越常規是非,直接遵從那些因為過于基本而反被忽略的做人道理的人。嚴格執行規則,同時能夠尊重破壞規則者的人格與人權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人的擁護。領導要想成功,就要塑造自己一種超越是非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