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豫杰
摘 要:隨著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改變,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各類"校園貸"在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讓我們對它不再陌生,同時也讓一些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導致種種惡果,針對這樣的不良現象,我們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校園貸 消費觀 互聯網金融
1.校園貸的興起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物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其中攀比消費、超前消費現象十分嚴重,因此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旺盛的購買欲望與不匹配的經濟來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互聯網金融井噴式的發展的大條件下,針對大學生的高校金融服務也迅速發展起來,各類“校園貸產品”也涌入高校校園這一細分市場。
2.校園貸的現狀
現如今,看似“合理”的解決了資金供求關系矛盾的校園貸給高校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困擾,對學生家庭和睦幸福造成威脅,向高校學生管理發起挑戰,給政府出了新的難題。
兼職生掃樓在寢室門口發的宣傳單,校園貸平臺彈出的小廣告“0手續費,快速拿到貸款,無利息,用明天的錢做今天的夢”等等都讓人印象十分深刻,讓許多涉世未深,被保護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蠢蠢欲動。與此同時,校園貸平臺為了誘導學生惡意消費,故意放低貸款門檻,只需學號、身份證號等這些同學們都有的數據信息輸入上傳,無需本人到場辦理,只用在手機電腦這些大學生必備的工具上面進行操作,無需任何擔保,無需任何資質,就可以輕松貸款。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似乎是個很不錯的金融服務產品。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的大學生帶著好奇嘗鮮的心理誤入歧途,一開始花著輕易得來的資金嘗到校園貸的甜頭甚至心中暗自竊喜,就在此時也悄無聲息的掉入了不法分子提前設好的種種借貸陷阱,陷入債務旋渦無法自拔。
當初草草簽下的借款協議里看似很低甚至為零的利率經過日后實際的仔細核算過后通常高達30%或更高,到了還款日,才突然發現自己已擔下巨額債務,才意識到自己已上當受騙。無奈之下,有的同學開始“拆東墻補西墻”在其他校園貸平臺挪借,想著先解決眼下貸款的燃眉之急,結果到頭來利滾利,欠下了更多的債務。更有的同學換不起貸款后在債主的逼迫下帶動其他同學一起貸款,利用對身邊同學好朋友的信任和同學情誼,發展下家,拉著更多的大學生一起跳進校園貸的深淵。有的校園貸平臺還利用女生這一特殊身份,讓女生手持身份證,拍下裸照作為威脅催款的依據,使這些女生天天生活在隱私外泄的恐慌之中,無法正常生活,無心投入學習。更有的同學迷上賭球等各種賭博活動,存在僥幸心理,以期能贏錢還款,往往事與愿違,賭博輸掉更多的錢,債務也越積越多,結果越陷越深,債主聯系到父母催債,連累家庭,終不堪重負,對生活失去信心。更有的學生直接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樣關于校園貸的惡性事件越來越多,傳播越來越廣。這一切都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校園貸”背后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衡量其中問題,避開校園貸陷阱,為校園貸開拓一片新的天地。
3.如何解決校園貸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于家庭而言,要在子女的成長發育過程中引導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好作風。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交流,給他們一種安全感,讓他們有困難的時候敢于告訴父母,與父母溝通然后一同解決。
在學校方面,加強金融安全教育知識方面的普及和宣傳,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誠信意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使用合法健康的借貸平臺來解決自己學習、生活、創業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堅決抵制不良校園貸。學校可以幫助引導學生自行成立學生社團組織,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社團組織的成員面向全校定期開展校園不良貸款的高風險宣傳活動;每個班集體、團支部等也可利用開展校園貸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等其他形式來普及金融知識強調不良貸款的危害性。也可以在學校櫥窗,校園官網,校園廣播等各個平臺宣傳金融校園貸等相關知識,在教學樓拉橫幅,張貼“莫讓奢靡染青春,警惕校園貸高利借貸風險”這樣的標語來增強同學們的風險防范意識,樹立網絡借款安全意識,在平時生活學習中同學之間也應該互相監督,一旦發現有同學存在過度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和超前消費等各種不良消費現象時,應及時了解具體情況并上報輔導員老師,對其進行提醒和教育,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現在許多高校設有“助學貸款”綠色通道,首先由學生提出申請家里開具證明,學校機構進行貸款初審在經銀行進行貸款審批,與學生簽訂借款合同之后便可發放貸款,在畢業后還款付息,但利息一般都低于普通銀行貸款,而且可自主選擇畢業后24個月內的任何一個月起開始償還貸款本金。這樣就可以在家人學校都在知情認可的情況下取得貸款,可以將這些貸款用于交學費,住宿費和書本費,也可用于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
然后我們應該加強對校園貸平臺的監管力度。與學校而言,學校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借貸活動中去,在學生貸款時,學校應該要求校園貸平臺讓校方知情。一方面,學校可以幫助學生判斷貸款的合理合法性,幫助學生分析此種金融服務產品是否適合這個學生;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幫助校園貸平臺了解學生的信用等級和還款能力,幫助校園貸平臺給學生一種隱形的正面的壓力,幫助平臺到期要回貸款本金和利息。讓學校起到中間協助和合理監管的作用。
其中政府也應當加強校園貸的業務監管,規范校園貸的審核通過流程,提高其審核要求,制約校園貸平臺進行盲目的過度放貸。設立一些準入壁壘,選擇性的讓部分合理合法的健康校園貸平臺進入金融市場。與此同時,政府也可以督促成立行業協會,在行業內部施行自我管理,互相監督,讓各個平臺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保證行業能夠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并制定更多更明確的相關的規范制度、法律法規,讓校園貸有法可依,不再讓校園貸躲在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
4.總結
雖然校園貸的負面新聞鋪天蓋地,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因為這一板塊將在未來的金融市場上占據巨大的空間,如果大學生們旺盛的購買欲望、增長的消費需求與有限的資金來源之間的矛盾找不到有效的出口來根本的解決,只是一味的消滅校園貸,類似的歷史悲劇仍會上演,所以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和思想去對待它。一方面,加強治理打壓力度,例如銀監會聯合14部委開始重點整治“校園貸”市場,暫停涉嫌暴力催收,發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機構的校園網貸業務;另一方面,直面校園貸的種種問題,并開拓創新,幫助引導良性校園貸走進大學生視野,幫助大學生解決他們生活、學習、創業等各方面的資金需求的同時,也讓這些良性校園貸更加有活力的生存發展下去,不再讓不良校園貸有可乘之機。幫助這個行業更加健康有力的持續發展,讓校園貸平臺成為金融市場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