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為了保證磚混結構建筑在抗震加固設計方面有良好質量,應能認識到建筑抗震性以及穩定性的重要作用。并能結合磚混結構建筑特點、加固設計關鍵內容,制定出科學的磚混結構抗震加固方案。本文就磚混結構建筑抗震加固設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抗震結構;磚混結構;加固設計
在現代建筑建造領域領當中,主要都以磚混結構作為主要的建筑結構,這種建筑建造結構在建造效率、建造成本方面有出色的表現,也因此在現代建筑領域有較多的應用。但在一些地區采用磚混結構進行建筑建造的時候,由于建筑在抗震性方面的缺失,導致建筑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需要建造單位能做好磚混結構加固施工方面的操作。
1 磚混結構其抗震設計方面加固的意義
目前各地區都出現了大面積的建筑物建造工程,這些建筑的出現以及完工改善了相應地區的居民居住條件、經濟發展環境,為社會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在城市化發展中,各地區建筑項目建造事業發展較快,建筑物總量在不斷增加,進一步為社會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潛力。但在近幾年這段時間當中,發生了多次地震災害,對相應地區的經濟發展、基礎建設、人們生活造成了巨大打擊。而且在發生地震災害情況下,建筑物方面所造成的損失是最為嚴重。
這些建筑物主要采用了磚混結構,而當這些建筑遭遇地震侵襲的時候,就可能會導致建筑結構中出現裂縫或者是斷面,甚至受到地震強度以及建筑自身穩定性的影響還會出現建筑坍塌的情況。在地震發生之后,工作人員在對建筑物進行清理以及重建方面均會付出巨大成本,無形中延長了地震對社會產生影響的時間。因此在應對地震問題,強化磚混結構建筑對于地震抵抗能力的階段,就需要能做好磚混結構抗震加固方面的操作,讓建筑物的穩定性能得以強化,在面對地震災害侵襲的時候也能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2 磚混結構建筑在加固中存在問題分析
為了強化建筑對地震災害的抵抗能力,建筑領域對磚混結構建筑抗震加固施工較為重視。但在實際的抗震加固當中,由于操作不當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磚混結構的建造質量受到了影響。
2.1 地質方面勘察工作存在缺陷
在項目的建造中,如果建筑區域的地下地質條件存在問題,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建造質量,更會對建筑穩定性以及其抗震性產生影響,因此在開展磚混結構建筑建造之前,要能認識地質信息勘察的重要性。但在一些磚混結構項目建造之前,地質勘察人員未能對施工區域的地質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導致后期一些項目建造方案以及加固操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還有一些磚混結構建筑抗震加固方案制定人員還存在著一些盲目性,磚混結構建筑其抗震加固的效果也就會下降。
2.2 建筑的整體結構抗震性能差
在我國磚混建筑結構當中投計人員在進行抗震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通常會對地基的防震設計工作做的比較充足而對磚混結構的頂部以及其他部位的防震設計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頭重腳輕的觀念主要植根于我國傳統建筑工程對質量的要求只抓前部分后部分的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造成防震結構性能存在差異廠旦發生地震這些防震薄弱的部位就會最先遭到破壞。
2.3 抗震設計標準不明確
在磚混抗震結構加固設計當中,一些設計人員不能根據現有的抗震設計標準來進行設計肩些時候還是按照以前的設計經驗來進行將前一工程的抗震設計標準照搬到磚混抗震結構的加固設計當中,以至于在磚混抗震結構設計當中骯震防設的標準不統一不明確,使得磚混抗震結構性能下降。
3 強化磚混結構建抗震加固效果的措施
3.1 全面的地質信息勘察
工程項目的建造工作常以建筑地基作為項目建造的起點,地基的實際質量不僅影響了建筑物的穩定性,在地震發生時更是對建筑安全帶有重要影響,并且建筑項目的基礎建設以及抗震加固處理也需要以地質勘察作為基礎。
但實際開展磚混結構建筑建造區域地質勘察工作的時候,要能建造區域地下地質環境的基礎情況進行詳細分析,找到其中可能會對項目抗震性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將這些因素匯總進行詳細的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方案,提升建筑抗震設計的質量。另外,在地質信息勘察階段,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現代多種類型的地質勘探設備,對地下環境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勘探,促進勘探數據種類以及精度的提升。
3.2 磚混抗震結構的加固設計原則
根據我國防震設計抗震的要求在磚混建筑結構當中外加構造柱應該設在內外墻交接處確保同一軸線橫墻的兩端保持對稱同時磚混抗震結構的加固設計中所有的外加構造柱應當保持一致和對稱,同時為了滿足現代化建筑發展的要求在進行磚混抗震結構加固設計的時候要保持磚混抗震結構的整體效益,保持與周邊環境的相協調。為了保持磚混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外加構造柱應當按照規定的順序進行安設嚴禁錯位再碰到不能順利安設的情況下要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保障外加構造柱能夠發揮真正的作用。
3.3 加固樓板與屋面板
在我國磚混建筑中容易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在磚混結構施工中往往只注重地基的抗震性能而對建筑的樓板、墻面以及屋面板的抗震性能沒有做到到位例如在墳川地震中,地震災害過后膠川許多的房屋建筑都是先從樓板斷裂、屋面裂開墻體裂縫加大。因此,為了更好的保障磚混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除了加大磚混建筑的地基抗震性能設計外同時還要加固樓板、墻體以及屋面等其他重要部分的抗震設計在這方面的抗震加固設計運用較多的方法就是加筋法。當抗震墻布置不均勻、間距過大或不閉合而導致房屋抗震承載力不足滿足要求時采用加筋法可以提高磚混結構鋼筋的抗壓力以及預應力在地震災害中,能夠有效的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危害避免產生過大的損失。
3.4 有效的利用構造柱
構造柱指的是在砌體房屋墻體的規定部位艱據建筑設計要求胺構造配筋并先砌墻后澆筑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而制成的混凝土柱。為提高多層建筑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并與圈梁連接,共同加強建筑物的穩定性。構造柱能有效的保證墻體的穩定性。在磚混結構當中胸造柱與圈梁的有效使用能夠增強磚混結構的抗震性能堿少墻體裂縫的產生增強磚混結構的強度。例如在唐山大地震中在地震發生后,有一些構造柱與圈梁相結合的磚混建筑只出現墻體破裂卻沒有倒塌,而在其建筑周邊沒有采用構造柱與圈梁的建筑卻出現了大面積破裂和倒下。
4 結束語
社會上各領域的發展、運作都需要以建筑物作為基礎,在現代建筑設計理念豐富度以及實際高度提升的情況下,對建筑穩定性、安全性方面的需要也更加強烈。一旦在地震中出現了建筑結構開裂或者是倒塌,那么就會對人們生命以及地區經濟造成打擊。因此要在技術以及理念方面不斷對磚混結構建筑加固工藝進行完善,促進磚混結構建筑對地震的抵抗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峰.關于磚混抗震結構的加固設計初探[J].民營科技,2016(1):177-177.
[2]俞凱麗,范佳南,徐晨.某平面不規則磚混結構綜合樓抗震性能分析與加固[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4(4):501-503.
[3]張向東.既有磚混結構墻體抗震補強加固設計[J].建筑結構,2016(9):95-99.
[4]劉子毅,崔繼偉,趙巖.某小學磚混結構教學樓的抗震鑒定與加固方法研究[J].華北地震科學,2017(b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