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藝術不僅可以培養情操,還可提升個人素養。因此,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鋼琴課備受重視。鋼琴課也逐漸從以往的“一對一”模式改為“集體課”學習模式,旨在能夠更加高效地服務于更多的學生,讓更多人可以接受藝術的熏陶。
關鍵詞:高校 鋼琴課 集體課 策略
鋼琴藝術是通過對鋼琴作曲家和作品的深入研究后,了解鋼琴曲背景和文化的一種知識的積累。其不僅能培養個人藝術修養,還能增添生活情趣。因此,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人們對藝術欣賞追求的渴望,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其藝術修養。基于此,高校鋼琴課就由以往的一對一模式改革為鋼琴集體課模式,讓師生可以共同學習、共同感受藝術的熏陶,傳承藝術的精神。
一、鋼琴集體課的意義
鋼琴集體課是指傳統的一對一學習模式與現代的科學技術相互結合、相互統一的一門新興課程。鋼琴集體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取長補短。此外,鋼琴集體課還可以有效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有能力有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課堂帶來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高校開展鋼琴集體課還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其能夠從心理上適應大課堂的壞境,學會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共同進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二、鋼琴集體課的應用策略
(一)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采用各種靈活的方法在集體課上開展,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鋼琴課的開始階段,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有趣的內容來吸引學生,可從鋼琴的文化、歷史或較為著名的鋼琴家如貝多芬《月光曲》背后的感人故事,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面的鋼琴學習打下基礎。《月光曲》是貝多芬在經歷情感波折后創作出來的,德國一位詩人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一般”。教師在講授《月光曲》時,可以將貝多芬的感情波折介紹給學生,此外,可以采用彈唱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自彈自唱”,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歌曲來進行彈唱演練,增加師生互動,培養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還要做到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平等對待,要給予鼓勵,教會他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培養團結互助精神。
(二)鋼琴曲鑒賞
鋼琴曲鑒賞重在陶冶情操,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鋼琴曲讓學生來鑒賞其曲調特點,以此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只有真正實現鋼琴集體課的改革,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
如在課上播放《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這首曲子生動抒情、響亮有力、活潑輕巧,非常適合學生欣賞。通過這首鋼琴曲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來對學生進行情趣的熏陶,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鋼琴集體課的魅力,真正接受這門課程,愛上鋼琴所帶來的藝術感受,進而加深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此外,還可以就別爾柯維奇改編這首鋼琴曲的歷史背景加以探究,結合鋼琴曲優美的旋律,主動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感悟,通過這樣的方法有效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自彈名曲,培養素質、提高專業技能
鋼琴集體課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學生適應大課堂的氛圍,感受大課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膽識,讓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能夠有信心去展示自身的魅力。此外,鋼琴集體課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多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以提高專業技能。
例如可以讓學生來彈奏《斯克里亞賓奏鳴曲》。彈奏前就斯克里亞賓的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增進學生對代表性鋼琴曲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賞析、學習。斯克里亞賓早期的鋼琴曲作品以新的方式繼承了俄羅斯古典傳統,充滿了尖銳的戲劇性和英雄氣概及樂觀向上的剛毅精神,旋律寬廣,情感激昂,結構宏偉而精致。這些積極向上的人物、樂理信息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通過讓學生來彈奏詞曲、教師加以點撥后,還能引導學生如何學習鋼琴課,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進而提高其專業技能。同時,通過學生的彈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并能夠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
總之,高校鋼琴集體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升鋼琴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在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還能開拓學習內容,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氛圍,帶來更加高效、靈活、有意義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張艷.高校鋼琴集體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01).
[2]王盛.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分析[J].北方音樂,2017(04).
(作者簡介:陳敏,女,碩士研究生,湖南文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