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慈溪市農機局,315300,浙江慈溪

2017年,浙江慈溪全市耕地面積4.567萬hm2,其中水稻種植面積0.667萬hm2、小麥0.233萬hm2、油菜0.467萬hm2,農機經營總收入4.68億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擁有各類農機具78 293臺 (套),各類設施大棚面積0.48萬余hm2,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8%,批次糧食烘干能力達到1 654 t,成功創建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市。作為農業機械化生產服務中主力軍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維修網點及具有作業、維修、培訓等服務多功能的農機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業“機器換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017年,慈溪市立足浙江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市創建目標,積極開展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既提升農機服務合作組織的服務能力,又保障和促進合作組織的硬件設施更完善、內部管理更規范、農機服務能力更強、農機服務領域更寬,合作組織的服務意識明顯增強,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得到相應提升,為提高慈溪的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發揮積極作用。
慈溪市已建成寧波市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4家,寧波系統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5家,慈溪市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0家。尤其是2017年成功創建省級示范合作社5家,迎豐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5家中的佼佼者,更被逐級推送,獲得部級農機合作示范社的榮譽,改變了慈溪市一直以來沒有部、省級示范合作社的現狀。目前全市正常運作的合作社有4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388人,合作社分布合理,社會化服務基本覆蓋糧食生產功能區。部分果蔬、畜禽、林特等產業合作社農機化作業效益明顯,起到了特色引領作用。
2017年建成2家具備 “2+N”即農機作業、維修、培訓、銷售、產后加工等功能的農機綜合化服務中心,擁有年均超1 333 hm2次的農機作業服務能力及達到農機維修二級的修理設備、修理能力,配備能容納30人以上的培訓教育場地及教育設備。加上原有1家寧波區域性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全市已有3家合作組織實現從傳統單一農機作業服務向維修、培訓、烘干、產后加工等多功能的農機綜合服務轉變。
一是2017年新增農機維修店4家,其中維修等級二級的有2家,分別為慈溪市迎豐農機維修中心和慈溪市正大桑田農機維修中心,維修范圍包含各種農業機械的整機修理和總成、零部件修理及常用農業機械的局部性換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整機維護,維修能力相應提升。二是個別維修點開始與廠家聯合成立特約維修站,如周巷的哲波農機維修點,先后成立福建“力佳”、常發、常柴集團、東風集團四個特約維修點,實現企社共建。三是農機經銷商改變經營模式,與廠家互聯,建立農機銷售、農機保養、農機維修、農機配件供應的一條龍服務。目前全市正常運作的農機維修網點有18家,能有效滿足本轄區內的農機日常保養維修。
為提升慈溪市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質量和整體水平,提高農機服務體系的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水平,充分發揮農機服務體系在保障糧食生產、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安全生產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通過全面開展摸底調查,了解全市農機服務組織的基本信息、組織機構、農機設施設備、經營服務等內容,定期介紹示范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建設情況,講解創建規范化服務組織的具體做法,組織學習如何提高農機服務組織的內部管理水平,并就提升農機服務組織能力的認定標準及相關獎勵政策等進行詳細講解,鼓勵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機服務組織對號入座,積極開展示范(規范)組織創建,支持有條件的農機合作組織建立農機綜合服務中心,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拓寬服務領域。
引導農機服務組織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領域,提供全程化、多樣化、專業化服務,推行水稻、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引導農機服務組織、經銷商向維修服務領域拓展,設立農機售后服務站,建立農機維修點,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面向周邊提供農機維修服務。引導現有農機維修站點強化服務能力建設,充實技術人才和設備,向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提檔升級。
充分發揮政策調控引導作用,綜合運用項目、科技、人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淘汰老舊農機,引導農機服務組織購買大功率、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促進農機裝備由低檔次向高性能、由單項作業向多功能復式作業轉變,實現糧食生產機械與其他農產品機械協調發展、優化配置。堅持扶大扶強,對集作業、維修、培訓、銷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機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生產經營良好、農機裝備齊全、服務能力強、制度健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各級農機專業示范社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保障農機服務組織配套機具、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服務能力,打造服務品牌,推動農機服務組織整體發展壯大和農機社會化服務躍上新臺階。
慈溪市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近幾年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整體水平還較低,農機服務主體組織化程度低、運行不夠規范、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和現代農業及新農村建設的需求。
農機服務主體內部管理不規范問題比較突出。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例,合作社總體規模偏小,市場化程度較低,質量參差不齊,合作社社長文化素質不高、小農經濟意識強烈。雖然每家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設立了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等必要機構,但有些還流于形式,較少組織活動,尤其在財務規范管理方面更為欠缺。有的合作社還只停留于“能人”決策上,合作社整體運作隨意性較大。此外,農機服務主體管理、技術人才等缺乏問題也較為突出,而其自身條件也難以吸引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導致經營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市場競爭能力有限,有的只關注“農田作業”,而對主體如何經營管理、如何發展壯大不甚重視。
目前,農機服務主體提供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主要是農作物的機械化耕、種、收作業,在產前、產后環節涉足的還不多。農機社會化服務產業鏈完整度不高,缺乏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資源高度整合、產加銷一體化的大型農機服務主體,導致農機服務產業化水平不高。
雖然《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對農機庫房用地有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執行中機庫房用地審批難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導致許多農機具露天放置,部分農機合作社缺少必要的辦公和服務場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機服務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積極性。此外,農機服務主體雖然相比普通農戶資金比較充足寬裕,但總體基礎仍然比較薄弱,特別是大型高性能農業機械價格動輒幾十萬元,加之流轉土地、農資、人工等成本逐年上升,導致農機服務主體資金短缺現象比較普遍,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機服務主體引進新式農機具的熱情。

慈溪市農機服務主體在數量上已基本能夠滿足全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求,應當在保持當前農機服務主體總量適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機服務主體規范化建設,加強對農機服務主體成員的業務培訓,切實提高農機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方面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規范)社創建活動為抓手,按照“裝備先進、設施配套、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的要求,鼓勵農機服務主體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關作業服務標準,購置先進農業機械裝備,建設相應配套設施;另一方面以自愿為原則,積極引導條件成熟的農機服務主體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助聯合,組織成立合作聯社,增強綜合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再一方面,引導農機服務主體樹立品牌意識,支持幫助打造具有獨特優勢和社會影響力的農機服務市場品牌,切實提高農機服務市場競爭能力。
積極推進農機服務上下游產業鏈建設,引導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資源的整合和對接,努力培育建設覆蓋全程的產加銷一體化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服務主體,配套建設具備水稻育秧、糧食機烘、農機維修、產后加工等服務功能的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根據區域實際,合理優化布局,培育農機作業、銷售、維修、租賃等一體化服務主體,提升農機服務產業化水平。在糧價下降幅度較大的環境下,產后的加工銷售環節對促進農戶增收顯得更為重要。
在政策、項目安排、人才培訓、服務指導等方面,大力支持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在嚴格落實好相關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基礎上,積極想辦法、尋對策,切實解決農機服務主體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比如資金短缺問題,既要積極向金融機構尋求支持,加大對農戶特別是農機服務主體的金融扶持力度;也要積極向政府要政策,爭取貼息貸款等金融補貼政策。又比如設施用地難問題,按照《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規定要求,政府要切實落實設施農用地政策,保障農機存放、維修等場所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