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汶童

經濟在發展,社會在變遷,但藝術永遠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音樂成為不少人放松心情、舒緩壓力的調劑。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為什么人們需要音樂?在流行音樂大行其道的當下,傳統音樂該何去何從?廣東的傳統音樂又有哪些獨特之處,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在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共同主辦的“大學與城市(二)—廣州地區社科名家訪談”的活動中,《南風窗》記者專訪了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名譽院長、前院長、博士生導師馬達教授。
南風窗:你是國內第一位音樂教育學博士,在你看來,音樂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為什么我們需要音樂呢?
馬達:音樂是人類非常偉大的創作活動。從心理活動來說,人的情感波動很容易通過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我舉個例子,很多電影、電視劇在高潮的時候,會慢慢把音樂推出來。這時候不用語言,只要音樂一出來,觀眾就被感動得流淚。為什么音樂最能感動觀眾?因為它能給觀眾產生共鳴。一個人要是閱歷越深,它對音樂就理解越多,那么他從音樂中得到的東西也越多。
音樂與時間、與記憶都是有關系的,所以好多綜合性藝術離不開音樂。比如舞蹈就離不開音樂,要是離開音樂,舞蹈就變成啞劇了,就沒有那么容易感動觀眾。像剛才說的,電影也離不開音樂,戲劇、電視劇、戲曲等都離不開音樂,所以我說人類發明音樂、傳播音樂對于人類的精神生活真是太重要了。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情感也是在時間中進行的。所以音樂跟繪畫不一樣,繪畫是視覺的藝術,空間的藝術,你可以盯著一幅美術作品慢慢欣賞。音樂則是一過去就沒有了,只能抓住樂曲演奏的那個瞬間,音樂的這個藝術特性也使它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更加不可或缺。
南風窗:現在很多年輕人更喜歡流行音樂,傳統音樂肯定會受到一些沖擊。那你是怎么看待流行音樂對于傳統音樂的沖擊的?
馬達:我覺得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很好,我也很喜歡聽,不需要把流行音樂排除在外。況且廣東還是改革開放后全國流行音樂的發源地,出了一些受人喜歡的好作品。
有人說流行音樂不能進課堂等等,我不同意。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打壓流行音樂,防止流行音樂沖擊傳統音樂,而是要用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去引領學生,使學生感興趣,他感興趣了以后,那么他就會喜歡上的。
比如說這學期,我們開設了全校通識課程《古琴文化與琴歌鑒賞》這門課程,帶領同學們欣賞嶺南古琴文化。同學們都很感興趣,來報名的有法學院的,有人文學院的,還有經濟和統計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各專業的學生。我看他們最后寫的課程作業,都很感謝學校為他們開的這門公選課程,他們從課程當中收獲了好多對傳統文化的體驗,認識到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南風窗:你在嶺南傳統音樂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嶺南傳統音樂有什么特點?
馬達:我多次帶領青年教師和學生深入嶺南地區進行課題的實地田野考察工作,調研嶺南各地的傳統音樂,如潮州的潮劇、大埔的廣東漢樂、沙灣鎮的廣東音樂、廣州地區的嶺南古琴等。我認為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各地音樂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值得傳承的地方。
嶺南傳統音樂的特點十分突出。嶺南傳統音樂是民間的,它從民間自娛自樂的活動中慢慢發展起來,比如廣東音樂原來是在茶樓背景上演奏和歌唱的,在這種獨特的文化地理環境下,它的曲調比較婉轉,悠長,比較適合廣州人的生活環境。
廣東音樂非常有趣的一點在于,它融入了許多新的樂器,甚至把薩克斯和小提琴都放到了廣東音樂里,一般的傳統音樂肯定是不會用這種西洋樂器的,可見廣東音樂的包容性有多強。
從文化地理的角度來說,越封閉的地方,傳統文化就保存的越好。珠江三角洲這個地方跟港澳臺距離很近,與東南亞地區的聯系也很緊密,所以廣東音樂、粵劇等自然流向海外,也不斷受到海外音樂的影響。
廣東音樂還有一點和其他地方的音樂不一樣,很大一部分廣東音樂是由名家創作出來的。按照我們傳統音樂的概念,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但廣東音樂并不是,它有很多名家。是有名有姓的作者先進行創作,再由人們傳唱,傳承。
南風窗:你剛才說到了大學對于弘揚傳統音樂的重要作用,當前中國大學校園里的傳統音樂教育現狀如何?
馬達:我們傳統音樂的傳承有兩個渠道,一個是社會渠道,一個是學校渠道。社會渠道的傳承一般是自發的,這在很多地區、很多時候都只是一種小范圍的傳承活動。所以真正要傳承傳統音樂,我認為在校園里面傳承最為重要。中國音樂學院謝嘉幸教授提出“要讓每一個學生會唱家鄉的歌”是一個很好的倡議。
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打壓流行音樂,防止流行音樂沖擊傳統音樂,而是要用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去引領學生。
你剛剛問我傳統音樂在高校的教育現狀,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高校搞學科建設,如果學院重視,就能做得風生水起。但問題是,很多高校并沒有把傳統音樂舞蹈文化傳承作為教學科研和培養學生的重點。而且,傳統音樂的體系和西方音樂不同,這也使得教學產生困難。西方音樂中最重要的樂器是鋼琴,將鋼琴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樂器,而鋼琴是“十二平均律”的,我們知道,中國大多數音樂并不遵循“十二平均律”,而有自己的樂律,這就有沖突了。我們的音樂教育使用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對傳統音樂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么多年以來都很難突破,這應該是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南風窗:廣州的城市文化是特別包容的,在廣州這個城市發展音樂文化,有什么優勢?
馬達:廣州的優勢太多了。比如最近的第八屆廣州市藝術節,我覺得廣州市政府還是做得挺不錯:每年都有藝術節的惠民票,比較便宜,可以讓更多廣州市民參與到音樂節中。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廣州擁有非常好的劇場資源。廣州大劇院是2010年成立的,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先進、最完善和最大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中心。它的設計十分別致,由世界著名英籍伊拉克女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大劇院宛如兩塊被珠江水沖刷過的靈石,奇特的外形充滿奇思妙想。全球頂級聲學大師哈羅德·馬歇爾為廣州大劇院精心打造了聲學系統,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廣州大劇院能傳遞出近乎完美的視聽效果。
國外有名的歌劇團、交響樂團來中國演出,最經常選擇場地之一就是廣州大劇院。從它開幕開始,廣州大劇院已經迎來了許多場重要的演出,比如著名歌劇《圖蘭朵》,世界經典歌劇《托斯卡》,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等。可以說,優質的劇場資源是引入經典作品的保障,廣州大劇院讓廣州市民欣賞到了這樣高水平的演出。
廣州還有很多專業的音樂院團,比如說廣州交響樂團、廣東民族樂團、廣東省歌舞劇院、南方歌舞團、廣州芭蕾舞團、廣州歌舞劇院、廣東音樂曲藝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