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中國企業在逐漸擴大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業務跨地區、經營多元化的集團性企業,因此,各企業對資金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使企業資金更加高效的利用,減少資金成本,用資金創造收益成為了集團化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在此背景下,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如何有效的施行引起各大集團化企業的重視。本文就資金集中管理的優勢、遵循的原則、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等幾個方面,對如何有效施行資金集中管理進行論述。
一、資金集中管理的意義與優勢
1.資金集中管理的意義
資金集中管理的意義在于集團能夠將集團企業的各成員公司的資金歸集總部資金中心進行統一管理與調配,專門設立資金中心對集團各成員公司流入的資金統一管理。也可以將集團各成員公司的閑置資金進行匯總后統一運營管理,從而達到減少外部籌資成本、降低財務風險、提高集團信用等級、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控制風險的能力的目的。
2.資金集中管理的優勢
(1)降低集團籌資成本,提高集團經濟效益
集團化企業因其業務區域跨度大、經營多元化的特性,資金在集團各成員公司中分布并不均勻,這就造成部分公司的資金閑置,部分公司因發展的需求而需要大量的資金造成資金短缺,集團內部資金的利用效率不高。通過對資金集中管理將集團內各成員公司的資金整合后合理分配與利用,從而達到節省資金周轉時間、降低資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提高集團的信用等級,降低財務費用
通過資金的集中管理,減少了集團部分成員公司因擴大生產、擴大經營范圍的外部籌資,因資金的合理調配而保障了集團的償債能力,從而提高了集團在銀行和各金融公司的信用等級,信用等級的提升,使得企業的財務費用降低。
(3)優化資金配置,加速資金周轉
成員公司的資金閑置,集團不會因此得到收益,反而增加了集團公司資本成本。資金的集中管理彌補了這一缺陷,它能夠使集團資金整體周轉起來,加快資金整體的周轉速度,迅速補充成員公司在短時間內的資金缺口。
(4)增強控制風險的能力
因各成員公司業務不同而造成資金使用的時間性與空間性的差異,通過資金的集中管理與調配,減少了集團對整體運營資金的需求,從而了保證集團資金流轉過程穩定性。同時因為資金的集中管理,管理者可站在集團層面建立全面的資金風險控制及預警機制,從而增強集團化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
二、資金集中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集中投放原則
資金集中后的使用應該有一定的選擇性,如果能夠將有限的資金集中用在回報高、促進企業發展、有戰略發展意義的項目上,就能夠起到加快企業發展速度,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
2.均衡調配原則
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可綜合考慮到給成員在單位上的時間,用途重要性的差異進行均衡的調配,能夠充分的發揮資金集中管理的優勢,使資金管理發揮出大于分散型管理的總和,從而促進了集團化企業的發展。
3.權變性原則
集團總部可以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平臺(中心)綜合考量各成員公司的運營狀況、發展前景,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及調配的重心,并適時調整。
4.長期效益原則
集團將資金集中后都會更加積極的將資金運用在獲利快,投資回報高的項目上,忽略了資金投資報酬通常與及時性相互矛盾呈現負相關性。從企業集團整體的角度來看,資金的及時性高于利益性,只有按時完成支付、及時償還債務才能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因此,集團化企業應在保證及時性資金需求的基礎上,將剩余資金在投資期限長回報率高和投資期限短回報率低的項目之間合理分配。
三、集團化企業資金集中管理仍需解決的問題
1.對閑置資金利用能力不強
很多集團化企業在實踐工作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集中管理平臺,也未制定出合理的資金調配使用標準,對閑置資金利用能力有所欠缺,使得部分閑置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這也使得決策缺少可靠的數據支持,難以對內部資金流轉進行全程控制,資金難以發揮最大效益。
2.資金集中管理的審批流程缺失
在實務工作中,部分集團企業通常只是將各成員公司的資金集中起來,統一進行管理進行再分配,卻忽略了成員公司資金需求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及進行有針對性地詳細檢查審批,進而使得資金使用欠缺有效性,甚至會產生成個別成員公司利用這一漏洞虛報用款情況,從而滋生腐敗、違規等問題。
3.對成員公司的監控失效,財務風險加大
集團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受個體利益的影響,各成員公司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會出現不遵守企業資金管理規定進行不合理借款、擔保、投資等,這不僅降低了資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性,也使得企業資金流失率過高,甚至導致財務管理混亂。不難看出是因為對成員公司的監督管控不到位,而加大了財務風險。
4.受虧損嚴重的成員公司的影響
因資金集中管理,使集團各成員公司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集團整體資金情況很可能受到虧損嚴重的成員公司的影響,形成集團性的資金短缺,使集團陷入困境。
四、針對上述問題的有效應對策略
1.根據各成員公司業務特性制定統一資金調配標準
集團應根據各成員單位業務特征與資金需求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資金調配標準,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標準來對成員公司的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如果成員公司超出預算,可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從而降低資金的使用風險。同時,通過實踐積累經驗建立和完善資金調配管理制度。
2.制定資金集中管理審批程序
首先,要劃分資金支付等級,明確資金集中管理的審批權限,做到輕重分明、權責統一,隨時掌握各成員公司財務狀況,以免出現判斷錯誤。其次,要加強對資金預算的審批管理,要求各成員公司及時上報統一的資金預算報表,制定預算審批標準,實現資金預算審查標準化、統一化。
3.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集團化企業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對財務風險起到預防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預警機制對各成員公司進行實時的監督管控。這也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提高財務風險識別能力和防范意識,運用科學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對經營活動中即將發生的財務風險做出識別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即使出現難以規避的財務風險,也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盡量使其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4.提升集團內部資金監督水平
(1)成立內部資金監管委員會。其目的在于:綜合評估各成員單位的信用等級,反映各成員公司資金投入后,資金安全使用的風險程度,并對集團資金投入后的使用風險進行監督與控制。建立完整統一的資金監管制度,明確相關人員的權責,從而起到對各成員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加強監管的作用,并及時將企業集團的資金監管文件進行下傳。
(2)實行財務經理委派制。企業集團實行財務經理委派制度,由集團總部直接向各成員公司委派財務負責人,對各成員公司的資金管理進行監督,對資金使用戰略進行指導。如果發現成員公司資金利用低,資金管理失效的問題,及時責令整改,并將成員公司資金情況及時反饋給總部。以起到加強對成員公司的資金控制作用。
(3)增強內控管理力度。有效的內控管理,可以提高資金集中程度和利用效益。企業集團應設置內控部門,以完善資金內控制度為目標,逐級對成員單位財務進行內控審計,同時,還要加強事前和事中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總結
集團化企業要做好資金集中管理工作,必須堅持集中投放、均衡調配、權變性、長期效益四項基本原則,通過制定統一資金調配標準、制定資金集中管理審批程序、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提升集團內部資金監督水平等手段,解決集團化企業資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對閑置資金利用能力不強、資金集中管理的審批流程缺失、對成員公司的監控失效使財務風險加大、受虧損嚴重的成員公司的影響等相關問題,才能夠有效施行資金集中管理。
參考文獻:
[1]丁娜.淺談如何做好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J].財會學習,2017(11):71.
[2]褚燕.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3):71-73.
[3]唐曉晴.YS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
[4]王曉珺.J集團公司資金管理系統的設計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
[5]樊霞華.關于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J].會計師,2016, (23):37-38.
作者簡介:蘭俊強,中級會計師,現任潤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徐州區域財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