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在“臺灣”前加上“中國”二字,按照島內綠營的邏輯,這肯定是“矮化”。不過,面對巴拉圭總統對蔡英文的“矮化”,民進黨卻集體沉默了。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6日報道,蔡英文訪問巴拉圭與該國新任總統阿夫多會面。阿夫多在推特上發出兩人合影,并以“中國臺灣總統”稱呼蔡英文。文章稱,以巴拉圭和臺灣的“邦誼”,阿夫多應該不會不知情才是,因此這是他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就不得而知了,更讓人充滿想象空間”。
臺灣“外交部”這次回應沒有提到“矮化”這個字眼,而是辯解稱,這是西班牙語“友邦”過去對臺方常用的口語簡稱,巴拉圭歷任政府在不同場合多次以此稱臺方,并無所謂兩面手法的意涵。不過有網民翻出2016年馬英九出訪中美洲的新聞,譏諷當初民進黨可不是這樣說的。當時馬英九在危地馬拉赴中美洲議會演講,議會官網介紹時以“中國(臺灣)總統”稱呼他。當時的“外交部”回應說“這是慣例”。但親綠的《自由時報》炮轟有“矮化”之嫌。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稱,“以前都沒有這個稱呼,外交部的回應形同二度傷害”。“立委”蔡適應稱,外界對于Chi?na的認知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中華民國”,應請“友邦”做修正。一些網民質問道,如今阿夫多稱呼“中國臺灣”,不知這幾個“立委”怎么還在保持沉默?另據聯合新聞網16日報道,蔡英文過境美國時下榻的洛杉磯洲際酒店,也在網站上將“臺灣”標注為“中國臺灣”。
其實,這不是臺灣“邦交國”第一次這樣稱呼蔡英文。2016年,蔡英文出訪巴拿馬,前腳才離開,后腳隨行的民進黨“立委”許智杰就發現,巴拿馬總統巴雷拉的臉書“有個小地方似乎怪怪的”,因為文中提到“臺巴固有邦誼”,寫著“巴拿馬和中國(臺灣)是歷史性的伙伴關系”。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游梓翔16日在臉書上發文稱,對綠營政客而言,連說“九二共識”都是“屈辱”,支持“九二共識”的企業都要被嘲笑抵制,那么巴拉圭總統阿夫多的這個“中國臺灣”還得了?“行政院長”賴清德、當局發言人還有“勇哥勇弟”(暗諷陳水扁)們,怎么不群起攻之,立刻要求更正?他最后嘲諷說,“這種屈辱蔡總統怎能忍受?要不要全面抵制巴拉圭?”▲
環球時報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