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陽 陳青青 張丹

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15日正式在北京亦莊開幕,這已經是北京成功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了,前兩屆的成功舉辦讓該大會有了機器人“達沃斯”“漢諾威展”“奧運會”等美稱。《環球時報》記者16日零距離探訪了本屆機器人大會,感受機器人的最新發展給社會各層面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環球時報》記者在展廳中看到,起重機器人、各種靈活的機械臂充斥工業機器人展區。一個組裝汽車機器人(如圖)能夠輕易抬起一輛汽車。另一個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展品是來自費斯托公司的仿生狐蝠。這是繼去年帶來仿生水母機器人之后該公司又一款仿生機器人力作。這款“可以飛起來”的機器人兩翼展開寬度為228厘米,體長為87厘米,整體僅重580克。全身采用一種特殊研制的彈性氣密材料,由彈性針織面料和選擇性焊接的金屬箔制成,蜂窩狀的構造使其可以在輕微損壞的情況下繼續飛行。
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展臺,記者看到一款非常吸引眼球的外骨骼機器人,第一眼見到它時,記者聯想到戶外用品商店中熱銷的野營裝備,仔細觀察會發現,該機器人在膝部關節、腰部和上肢部位可提供搬抬托舉等助力。
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王燕波介紹,這是一種增強人體機能的可穿戴智能裝備,以人工智能為依托,采用機電、液壓或氣動方式進行人體機能增強,主要增強負重能力。一款機電下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的最大負重可達60公斤,續航4小時。該機器人可以幫助工廠里的工人解決搬運重物的難題,其他外骨骼機器人也可以應用在養老、康復等領域。
除了工業機器人以及具有軍民融合特點的機器人之外,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服務機器人也是本屆大會的一大亮點。在服務機器人展區,獵豹移動展臺前排起了長龍,原來是該公司的機械臂在為觀眾表演沖咖啡絕活:手機掃碼就會有機械臂當場自動沖泡一杯限量版大師拿鐵咖啡,研磨、沖泡、打奶沫、拉花一系列程序一氣呵成。而旁邊,自動販賣機“豹小販”正在人群中“尋找”潛在顧客兜售飲料。周圍的展臺上還有更多的機器人在秀出絕招。
目前,美國“301調查”也將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列為征收額外關稅的一條。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使得全球互聯互通。從發展的角度來講,任何國家、地區、企業,都無法實現全產業鏈生產。從目前來看,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是逆勢而為。曲道奎認為,中美貿易戰不會影響太大,從大趨勢而言,未來仍然是協同合作的時代。
美國普渡大學教授、前白宮科技顧問理查德·沃勒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科技的發展得益于對世界的開放。中國在機器人行業的迅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這不僅對中國有利,更對其他國家的機器人發展有利。“國家間偶爾發生的利益沖突是不會影響機器人行業長遠發展的,”沃勒斯說。▲
環球時報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