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首批臨空經濟示范區,重慶市渝北區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其進行客觀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渝北 綠色 現狀 對策
一、重慶市渝北區綠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綠色環保意識相對落后。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張,城市人口加快聚集,城區水、電、氣等資源消耗總量以及生活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快速激增,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還未完全形成勤儉節約的低碳生活方式,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生態文明工作還需大力推進。農村不少場鎮,房屋陳舊、建筑立面破損、空間布局雜亂無章、場鎮管理無序混亂、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較為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轄區居民自我管理和環保意識不強,“各人自掃門前雪”“等靠要”思想普遍。
(二)環保能力建設還有待加強。區環保執法和監測部門普遍存在超負荷運轉的情況,鎮(街)未設置專職環保工作崗位,工作人員均為兼職。現行環境監管水平,尤其是基層環境監管水平與環境管理所需的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要求有一定差距,科學聯動執法等實際工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生態大數據建設運用、環保移動執法、污染源在線監控、環境執法信息智能化、環保物聯網監控網絡建設等智慧環保體系建設還有待加強。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有待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力度不夠,公開的范圍還不夠全面。
(三)傳統粗放發展方式依然存在。渝北區正處于向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轉型時期,產業發展層次相對較低,部分企業發展方式粗放。農業發展仍然較為傳統、粗放,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很大,汽摩制造等傳統產業仍占主體地位,對能源有較高的消費強度,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多,再加上建筑相關耗能、交通運輸能耗壓力,資源消耗過大,環境約束日益趨緊。
(四)綠色投資和技術水平不夠。綠色投資不足,導致綠色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在技術投資和運行費用上面臨較大困難。由于投資較少,當前渝北區林區改造相對單一、景觀效果差、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病蟲害且存在火災隱患,林下地被物缺乏、森林群落生物品種少,不利于生物群落多樣性的保護,生態效益還有待提升。
二、推動重慶市渝北區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開展環保意識教育。意識決定行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渝北,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意識。全方位開展生態環境國情和綠色價值觀教育,推進生態文明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加快生態文明知識普及。每年通過開展不同形式、不同載體、不同主題的宣傳活動,鼓勵節能環保,弘揚生態文明,倡導綠色建筑、綠色照明和綠色出行,推動人人自覺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良好風氣。
(二)健全環保監管體系。深化監管體制改革,探索環境行政執法職能下沉、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改革,創新環保監管執法手段和措施,及時發現、制止、處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加強環境執法和監測人才培養,提高執法人員素質能力,切實做到環境執法、監測依法、公正、科學、誠信。加強公眾監督,鼓勵公眾通過環保“12369”、農業“12316”、國土資源“12336”舉報熱線、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等途徑,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并確保所有過程的公開、公正、公平。
(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臨空產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嚴格產業環境準入,嚴控新建工業項目投資規模、投資強度和產業強度。完成渝北區“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和管控工作,并將其要求作為規劃環評的重要內容。
(四)提升綠色創新技術。加大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水平,相關環保工程力促盡早開工,對于已超負荷的相關環保單位進行升級改造。在綠色技術方面,推進清潔生產工藝開發與推廣應用,加快工業廢水、城鎮污水高效處理技術,廢水的綜合利用和再生回用技術,直流水循環利用技術等研究。提升工業廢棄物、垃圾污水污泥資源化處置關鍵技術、畜禽養殖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水平,提高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五)加強環境保護與修復。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一方面,要嚴守生態紅線、耕地紅線,扎實推進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和“四山”生態保護,構建長江生態屏障。因地制宜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加強天然保護和森林資源培育。大力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加強農業綜合開發,推進實施土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項目。實施御臨河沿岸、溫塘河統景鎮河段等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另一方面,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解決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現實問題,深入開展生態鎮、村創建(已建成市級生態鎮9個,市級生態村建成57個)。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推行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促進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和農業用水量逐步減量化。加強氣象、病蟲害防治及動物疫病防控等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建設。
(六)落實好綠色發展保障措施。實施綠色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推進考核工作常態化,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要求,形成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分工協作,各鎮街分級實施,全社會廣泛參與,上下協調,左右聯動的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聯動執法機制和執法合作機制,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出重拳、下狠招”。健全環境行政執法與環境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大環境違法犯罪案件查處力度,始終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環境權益。
參考文獻:
[1]馬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重慶市渝北區生態文明建設巡禮[J].重慶行政,2015,16(5).
[2]重慶日報.渝北: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N].2016-1-29.
[3]渝北區統計局.2017年渝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 //www. ybq. gov.cn/ltem/33365.aspx.
[4]重慶市政府網.重慶市渝北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EB/OL]. http://www.cq.gov.cn/zwgk/zfxx/2017/9/26/15295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