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黨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礎上再一次吹響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號角,進一步昭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要打好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盡快補上生態環境這塊最大短板,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使我們國家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關鍵詞:農村環境;主體缺失;生態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1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
1.1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
農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并沒有重視農村環境建設。所以就會導致水環境污染嚴重,不斷地進行生活污水的排放,農民沒有環保意識,在進行污染治理的過程中,沒有先進的技術,而且和較為發達的城市相比較環境比較差,所以就會導致環境污染,在相關設施建設方面比較缺乏,所以隨處可見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僅會對水塘或者周邊的河流造成水體污染,更為嚴重的會惡化周邊水環境,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目前在農村地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就是生活污水。
1.2生活垃圾處理不當
荷城市的生活水平相比,農村越來越靠攏,所以就會產生很多的垃圾,無論是數量還是類型都在不斷增加,污染更加嚴重。所以就會導致污染物中難以分解的物質不斷在增加,而且一些城鎮,因為建立了很多工廠,所以就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垃圾。
1.3立法方面存在的問題
農村環境治理問題在我國有關環境法律法規中規范的不全面。譬如,在我國《環境保護法》中規定的是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對城市環境規定的比較全面,與之相對應的農村環境治理卻沒有具體規定,出現立法上的空白,進而造成了農村環境治理的困境。
1.4農村環境治理機制的缺乏
在進行環境治理的過程中沒有健全的治理機構,而且相關的監督體制并不完善,主要是因為城市以及鄉村結構發展中,社會體制的缺乏,相關部門并沒有重視農村環境問題,而且政府在公共管理職能上沒有履行職責,而且在相關的資源配置方面,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2治理方法
2.1加強法制建設,加強宣傳,提高居民環保意識
健全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有利于改善農村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還要通過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使其更加自覺的參與到保護環境的工作中。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做到依法行政,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改正,對規?;酿B殖場進行嚴格管理,對于排放量超標的養殖場進行治理,治理過后仍無法達標者予以關閉。
在金山銀山以及綠水青山的前提之下,進行相應的規劃,才能實現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的目的。對此作為當地的環保部門,應該不斷地進行宣傳教育,不斷地提高農民對于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意識,在生產生活以及消費中,讓農民自覺的培養,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加大相關的宣傳力度,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并有針對性的做出相關政策的制定,按照科學發展觀,對,環境進行保護以及維護。讓更多的農民積極的參與到建設良好農村環境中,創造更多的條件,對農村進行環境保護。
2.2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力度,實行領導責任制
首先,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資金對于農村環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支持力度,明確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資金渠道和部門責任,使農村的環境管理體系建設和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的資金來源。其次,加強鄉鎮企業的污染控制是提高農村環境質量的關鍵。在進行農村垃圾處理時,要建立領導責任制而且建立科學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因地制宜開展垃圾處理工作,而且對于垃圾的處理領導有責任進行管理,如果出現問題就要找領導問責。對農村垃圾處理實行梯次處理,減少農村垃圾處理成本。在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機制時,要根據農村垃圾的種類和數量,改變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對于污染較小,能夠被大自然凈化吸收的垃圾可以采取填埋處理;對于環境污染較重的金屬垃圾,要設置專門的回收處理機構,進行統一處理。
2.3充分發揮示范工程的技術
選擇合適的地區建設“無污染示范工程”,起到地區污染防治的帶頭作用。作為示范工程的村落,要具有當天村落的普遍特點。居民的飲用水要取自自家的水井或者是村中的自來水,配有人工設置的排污水渠和污水處理系統,禽畜分娩收集后進行自然處理,和循環利用。地表徑流通過自然的溝渠灌入農田或者是區域內的水域。定期對釋放工程的環境質量進行檢測,以釋放工程作為典型案例進行環境保護宣傳講座。多引進一些綠色行業,高科技行業到農村地區發展。取締農村地區的高污染、高消耗型的企業,從源頭上減少農村生活垃圾的產生。對于可回收的垃圾運轉到指定地點進行垃圾回收處理:對于不能回收的農村生活垃圾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實現對垃圾的有效分類,在進行垃圾焚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使用先進的技術,并且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做好垃圾回收利用的處理。
2.4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
切在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過程中,應該集中進行污染治理,集中進行養殖,對于規模化的養殖場,在排污水方面,應該達到工業污染防控要求,主要在排污總量上進行控制,對于一些禁止養殖的區域,要定時的進行執法檢查,而且在糞便處理上,做好綜合利用,比如說還田,對有機肥進行生產,利用糞便資源積極的進行沼氣工程的建設,以免出現廢水直接排放的問題,應該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實現養殖企業相關指標達標排放。
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是農村和諧美麗發展的根本保證。把農村環境問題治理好能增加農村經濟效益,從而還能促進農村生態的發展?,F階段農村環境污染已成為阻礙美麗鄉村發展與建設的重大因素之一。通過上述原因的分析以及結合農村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應制定與之想對應的農村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體系,在此基礎上再發揮農民群眾的監督作用,作為國家的主體政府機關應積極主導與參與相關環境治理體制的設立。作為廣大農民主要是改變保守的思想,加強環保意識的學習。良好的環境氛圍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因此,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要不斷加強,還要帶著環保意識去積極參與到實踐中。
2.5有效的控制有害氣體的排放
焚燒是處理較為徹底的垃圾終端處理技術,將可燃垃圾收集后統一通過機器焚燒處理,具有效率高、減量化明顯、適用范圍廣等優點,不足之處有:一是焚燒溫度難控制。農村生活垃圾水分含量較高,燃燒熱值較低,大多數焚燒設備由于處理量、進料等因素,不能連續穩定運行,很難控制焚燒溫度。二是煙氣處理不易。進入焚燒設備的垃圾成分復雜,在燃燒時易產生二噁英、煙塵、SO2、NOX等二次污染物,需配備完善的煙氣處理系統。三是運行及升級改造成本高。鄉鎮在焚燒設備的日常運行、維修、技術改造等方面需投入較多的資金,且設備維護期間,需花費多余人力物力進行垃圾外運處理。
綜上分析,當前很多農村均面臨有較為突出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做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非常關鍵。這就要求相關的基層工作人員,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研究生活垃圾處理的措施,不斷改善農村生活面貌,實現生態以及人們和諧共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周照明.農村環境治理差的原因探析[J].現代農村科技,2018(04):97-98.
[2]李俊宏.農村環境治理法律制度的檢視與創新[J].法治論壇,2017(04):259-272.
[3]李露英.關于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環境治理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5(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