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騫 張玲 吳建明
摘 要:學位論文的研究模式對于學位論文的結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文章總結出選題研究、命題研究、項目研究和成果研究四種可行的論文研究模式。學位論文的研究模式研究對學生選擇正確的模式、避開錯誤模式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學位論文;項目研究模式;選題研究模式;命題研究模式;成果研究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有很多研究生在完成必要的課程學習之后,甚至之前,就跟著導師一起做課題,恭喜你,你是幸福的。因為,有了課題,其目標和時限都很明確,你就可以“大干快上”了,在完成課題任務的前提下,你的論文基本不用發愁了,出于論文的完備性要求,導師還可能將你的成果與別人的成果進行一番調劑,以保證論文邏輯完備性,即所謂學位論文的“項目研究模式”。
導師在沒有安排明確的研究課題時,就會給學生們一些基本參考資料,并要求其撰寫讀書筆記,并自行擴展閱讀。如果能在閱讀中發現可以作為學位論文的論題時,可在此基礎上自己發揮,即所謂“選題研究模式”;如果發現的問題不足以成為學位論文的論題,或者根本就沒有發現什么學術論題,為了學生能夠按時畢業,導師會給學生們一個足以能夠成為相應學位論文的論題,即所謂“命題研究模式”。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很多同等學歷的研究生是帶著成果來學習的,因此,成果在前、論文在后,即所謂“成果研究模式”。
1.選題研究模式
選題研究模式也稱選題作文。選題作文通常有以下三個階段,其中,后兩個階段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①由導師給出概略的方向,或由學生自己選定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并與導師協商確定一個概略的方向。②由學生自己大量收集和閱讀有關資料,并將這些資料加以篩選、分類、歸納,形成初步的學術論題。③檢驗這個論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與導師協商,是否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研究,如果存在缺陷,繼續補充國內外研究現狀、修正論題描述,如果該論題別人已經解決,或者論題無法成型,則更換論題。
2.命題研究模式
命題研究模式也稱命題作文,命題作文也有以下三個步驟:①由導師先給出一個足以滿足相應學位的、初步的問題描述。②然后由學生調研國內外研究現狀,不斷地與導師溝通,消化、修正,并形成論題。③同選題作文模式。這種模式的形成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學生在大量閱讀國內外研究現狀的文章后,仍然抽象不出與相應學位相匹配的論題,而時間又不允許的情況下,通常由導師給定;二是導師的研究方向已經非常明確,可直接給定。
3.項目研究模式
項目研究模式也稱項目作文。項目作文通常是學生跟著導師先做項目,等項目完成,或者完成某個階段以后,再從項目中提取一部分,并以此為基礎完成論文的一種模式。通常一個項目是由多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完成的,因此,可能要形成多篇論文。在這種情況下:①由導師分配、調整項目成果,當然是以研究生的工作為基礎的。②學生在此成果基礎上,抽象出研究論題,并與導師協商,如果論文的邏輯完備,則進入下一階段工作,如果不完備,則重復前一步驟。③選用和補充國內外研究現狀,明確論文的論題。這種模式也是目前被廣泛采用的一種模式。
例如:假設有甲、乙兩個同屆學生共同完成參與了“××信息系統課題·通用接口部分”的研究,由于論題狹小,難以劃分出兩個既相對獨立,又各自完備的論題,而兩人又必須完成相應的學位論文。分配的結果:甲同學的論文為《××信息系統統一接口研究》,主要介紹統一接口的需求分析與總體設計;而乙同學的論文為《××信息系統統一接口關鍵技術研究》,并將甲同學的論文內容濃縮成第二章,由于注明了是兩個人共同研究的成果,且不是論文的主要創新點,不能視為抄襲行為,第三、四、五章分別介紹一項關鍵技術。乙同學如果沒有第二章的說明,則成為一個論文集,無法形成一個整體的邏輯。
4.成果研究模式
成果研究模式即按現有成果,或在現有成果基礎上稍加改進后,再撰寫論文的一種模式。由于前提是成果主體已經完成,這種模式相對來說研究的意味弱了一點,但寫作技巧強了一些。與項目研究模式相比較,其難點在于:①從成果抽象出一個學術論題,這對于學生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對于導師來講,應當是一個基本功。②根據抽象出的學術論題做一些補缺研究工作,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難。③補充相關成果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這一點對于許多人來說是困難的,一方面是學生不熟悉該部分的要求,另一方面純粹是為了論文形式需要,主觀上不愿意。
不論采用哪一種模式,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是多次反復循環的。在論題明確以前的資料收集是比較寬泛的,因為研究論題是在現實問題與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反復對比研究中產生的,而在明確論題以后,撰寫論文時,國內外研究現狀就相對窄得多,與研究論題無關,或與之相聯不太緊密的內容在撰寫時就被舍去了,這一點有很多學生不習慣,認為這是無效工作,其實這是正常的。
在《對清華大學42篇工程碩士論文的評價與分析》一文中提出了:研究論文、研究報告、設計報告和軟件報告等選題類型(其概念與本文的研究模式大體相當),并給出了相應的論文質量評估因素。除了研究型論文與傳統的論文一致性較好外,其余的三種,在過去都不能作為獲得學位的依據,但自1997年國家正式設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以來,其已經成為合法的模式。
必須提醒讀者的是:以下兩種模式是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專用模式,非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通常不能采用此類模式。
1.研究報告式
從論文審查反饋的結果情況來看,有很多非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論文分數低甚至不能通過的原因在于論文的撰寫風格。研究報告的重點不在于過程,而在于結果,而論文的重點在于從某個“論”的過程得到結果。論文的核心在于“論”,而“論”的起點就是明確“論”的題目。沒有“論”,或者“論”得不很充分的論文自然不是好的學位論文,甚至是不及格的學位論文。
但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的學生可以以研究報告形式提交論文,這為學生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2.設計報告式
與研究報告類似,設計報告在強調設計整體水平的同時,注重其對于后續工藝的清晰程度。
設計報告通常需要配以產品全部或部分,這也是工程碩士的特別要求。如果是一個軟件產品,通常需要完整的文檔。如果是一個實體產品,則需要設計圖紙等邏輯要件。這一種模式充分體現了“工程”特征。
論文研究模式主要有選題研究、命題研究、項目研究和成果研究四種類型,選題研究是由學生自己確定論題的模式,命題研究是導師給定論題的模式,項目研究是導師根據學生在項目中的貢獻情況分配論題,成果研究是根據已有成果確定論題的模式。此外,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專用的模式有研究報告式和設計報告式,即分別以研究報告和設計報告替代論文的一種模式。
[1]李 想,吳建明,陳 翔.裝備維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接口設計[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8(3).
[2]王建榮.工程碩士培養新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5(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