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如果Google決定回到中國,我們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贏一次。”
谷歌回歸中國市場的傳言不斷,近日,《人民日報》發推文:“歡迎谷歌回到中國大陸,但前提是得遵守政府相關法律政策。”于是百度的掌門人李彥宏發出以上“請戰令”。
“谷歌回歸”話題再度點燃。盡管百度掌門人表示信心滿滿,想“再贏一次”,然而網友的選擇卻是“冷酷無情”的——新浪財經發布了一項投票“如果谷歌回來了,谷歌和百度,你選擇用哪一個?”從結果可以看出,超過八成的網友選擇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由此可見,在退出的8年后,谷歌仍有較大的支持率。
不可否認,百度的本土化戰略的確做得比谷歌好。盡管谷歌全球的份額高達過90%,遠超百度,但在中國市場,百度的本土化還是完勝谷歌。8年前即2010年,谷歌在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退出中國時,百度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70%。或許這也是李彥宏如今能說出“再贏一次”的底氣所在。
李彥宏的信心或許還來自百度的贏利能力。百度二季度財報亮眼,本季度百度營收260億元人民幣(約合393億美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達64億元(約合9.67億美元),同比增長45%。受財報利好影響,發布財報開盤后百度股價一度漲超4%,市值突破860億美元。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收入構成上,百度的贏利模式仍是“搜索+信息流+廣告”這個傳統模式,第二季度在線廣告收入為人民幣211億元,占了營收的大頭。百度的營利模式一直飽受詬病。其中引爆人們反感情緒的,就是“魏則西事件”。2016年5月1日,21歲的大學生魏則西的死刷爆了朋友圈。魏則西一家當時正是因為相信百度的公信力,才選擇相信百度推薦醫院的醫療水平,然而結局卻是命喪假軍醫。在百度上搜索各種疾病,仍然能看到比比皆是的所謂“新療法”“最新技術”“國家專利”。
醫療廣告是百度營收的大頭。有醫院在搜索引擎上的推廣費用就占到營業額的70%、80%,甚至有醫院一年收入12億元,其中1億元就投給了搜索引擎。可以說百度醫療搜索加貼吧,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共同體,完成了對普通百姓的圍獵。正如有評論指出的,“百度控制著普通人接觸信息的入口,卻把路標指向邪惡欺騙的世界。這種對弱勢群體對普通大眾經年累月的作惡,是最深的惡。”
網友表示,漫天的廣告也還能夠忍,但讓人忍無可忍的是在搜索結果中,充斥著大量的喪盡良知的虛假廣告!這些廣告都是靠花錢競價登上去的——這就是百度營利模式的軟肋也是原罪。搜索引擎最原始的功能是信息搜索能力,讓無知者有知,讓黑暗處見光明。網絡搜索不僅是一項技術,還包含著價值觀與企業格局,而后者的影響將越來越重要。對于一家品牌公司而言,發展到一定規模,美譽度比市場占有率更重要。
百度作為國內的最大搜索引擎公司,重要的不只是商業競爭,還有能夠令人信服的價值情懷和道德操守。同時,百度要反省自己的營利模式即“搜索+信息流+廣告”,需盡早轉向“人工智能+大數據”,為網民提供更精準到位的、不摻雜質的服務。
我們希望百度走好,但請百度從端正公司理念做起。
調查
《人民日報》報道了由來已久的“洗稿”產業鏈條,不但能一鍵生成“智能偽原創”文章,還能獲得內容優化、圖片轉換等“服務”。
①你上網時有沒有讀到過“洗稿”或嚴重抄襲的文章?
②你對“洗稿”或嚴重抄襲的內容是什么態度?
領英發布“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顯示平均在職時間呈現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95后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辭職,常見原因包括不適應公司文化、待遇福利不滿意等。
①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辭職?
②你選擇離職通常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