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癌癥研究所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聯合研究發現,癌細胞可通過“盜竊”人體其他部位血流的方式,而對抗癌藥物產生抗藥性。
為了弄清腫瘤對常見抗癌藥索拉非尼產生抗藥性的具體機制,來自英國癌癥研究所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小組對患有肝癌的實驗鼠展開了測試研究。結果發現,一開始對治療有反應的腫瘤主要依靠自身血管生長而生存,但之后,腫瘤會通過主動“竊取”和利用肝臟正常血管的方式產生抗藥性。研究指出,某些類型的腫瘤在自身血管被切斷后,能夠找到血液供應的替代途徑——“竊取”或“收編”其附近健康組織的血管為己所用,而不必依靠腫瘤本身血管。也就是說,當自身血管無法供血的時候,腫瘤就會“微移”擴大地盤,通過占用其周邊健康血管而繼續存活。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腫瘤抗藥性的機制,通過積極“增選”或“收編”附近健康組織的血管,達到其抗藥性目的。這項研究有望幫助研制出專門應對腫瘤血管增生的靶向新藥。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