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
酒精不助眠
大家都知道酒精的學名叫乙醇。乙醇進入體內,很容易通過胃腸黏膜進入血液當中,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95%靠肝臟分解。酒精的代謝主要分為兩個過程,即乙醇到乙醛,乙醛到乙酸。
乙醇→乙醛 這個過程需要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參與,不同的人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含量都差不多,這個過程一般都可以完成。乙醇聚集體內,會刺激胃黏膜,出現胃部不適,同時會抑制神經系統,導致昏昏欲睡。這個代謝速度相對接近,所以每個人喝酒之后“酒勁上來”的時間都差不多,這時候很多人會感覺到困意、想睡覺。但是隨著酒精進一步分解,代謝產物乙醛就會產生“興奮”的作用。
乙醛→乙酸 如果乙醛不能及時分解為乙酸,乙醛的毒性會導致臉部發紅,出現搏動性頭痛、頭暈、心慌、惡心等癥狀。只有分解成乙酸才能代謝掉,但是由于每個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含量不同,所以有些人難以代謝,就會導致頭痛、心慌等癥狀長期持續。所以說,興奮、多話、失控才是飲酒后的常態。
也許您喝酒后會立刻感到困倦,那是因為您的酒精還沒有開始代謝。但無論您的代謝速度如何,幾個小時之后,通常是在后半夜的時候,酒精的作用逐漸消失之后,就會引起失眠多夢、睡眠質量下降。所以睡前飲酒并不能改善睡眠,反而會使得睡眠變淺且斷斷續續。
睡前喝酒還傷身
睡前喝酒對身體健康的損傷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神經系統 長期睡前飲酒會引起腦細胞受損,出現不同程度的腦供血不足,同時也出現腦缺氧狀態,容易引起頭暈、頭痛、白天沒精神等一些臨床癥狀。還有的人神經系統產生了酒精依賴,進入了“不喝酒困倦,喝了酒亢奮”的惡性循環狀態。
消化系統 酒精刺激胃黏膜,又需要肝臟進行大量的轉化工作,加重肝臟負擔。長期飲酒可能會引起慢性胃炎,各種胃部不適讓人痛不欲生。酒精的代謝使肝功能緩慢受損,如果不加以控制,會轉化為酒精性肝硬化。
呼吸系統 根據各種調查數據發現,酒精會使支撐下頜的肌肉松弛,從而使呼吸道處于受阻狀態,也就是我們最常見到酒后“打呼嚕像打雷一樣”的感覺,這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也會影響大腦供氧,會讓長期飲酒的患者反應遲鈍。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人已經對喝酒產生依賴,這種依賴不僅在生理上,還在心理上,總感覺喝點酒才能睡好。這點需要非常警惕!因為您可能已經產生了“酒癮”!想要喝酒助眠,只會適得其反。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為了您能睡個“真正”的好覺,請在睡前遠離酒精!
60歲的老張平時喜歡喝些小酒,最近他總是失眠,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妙招”,睡前喝幾杯酒。他跟老伴說:“喝酒助眠呢。”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家庭醫生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