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摘 要】 本文在對黨和國家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進行把握的基礎上,結合云南特殊的省情、區情以及跨越式發展戰略構想,對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所面臨的特殊性、現實困境和突破路徑進行了總結和歸納。
【關鍵詞】 邊疆地區 民族地區 全面小康 路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國在21世紀頭20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和戰略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重要歷史階段;黨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戰略總目標,以其他三個全面為戰略舉措,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蓋彰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九大更是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主題。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今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步,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云南作為一個邊疆民族省份,經濟欠發達、社會發相對滯后、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要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還面臨著艱難的挑戰和艱巨的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特殊性
(一)歷史省情的特殊性
首先,歷史上社會發展階段的多樣化。20世紀50年代以前,云南社會發育起點很低,發展極不平衡差距很大,社會發展階段多樣,具有鮮明的多元化、多樣性,被稱為一部“活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和“社會形態的活化石”。其次,歷史上經濟發展水平的多樣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的民族仍然處于原始社會的農村公社經濟階段,有的處于奴隸制經濟階段,有的則處于封建領主制或地主經濟階段;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如回族和白族,則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乃至還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初步發展。再次,民族文化多樣化。云南是中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這25個世居少數民族不同程度信仰佛、道、伊斯蘭、教基督、天主教世界五大宗教,還有為數眾多的民族信仰民間宗教、原始宗教(圖騰崇拜萬物有靈祖先崇拜等)。眾多的民族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種類繁多、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
(二)自然地理區位的特殊性
自然地理及其影響下區位特點突出,主要表現在邊疆、民族、山區和貧困四個層面。一是邊疆,云南省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4.11%,在全國各省行政區中排名第八。二是民族,25個世居民族中有15個獨有民族,是獨有民族最多的省區,少數民族人口1500萬左右約占全省人口的1/3,有8個民族自治州29個民族自治縣,196個民族鄉。三是山區,是一個以高原山地為主的省份,山地約占84%、高原丘陵約占10%、盆地河谷約占6%。四是貧困,共有73個國家級貧困縣,占全國593個的12.3%。
(三)現實省情的特殊性
云南省第六屆六次全會曾這樣闡述云南省四低四高的典型特征:社會發育程度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程度高;生產力水平低,自然、半自然經濟比重高;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人民生活總體水平低,貧困人口比重高。在云南省委第九次黨代會闡述的云南的現實省情是“四不”。一是發展不夠快,雖然縱向看發展成就顯著,變化令人鼓舞;但是,橫向比較各省市區你追我趕競相發展,云南與它們的差距仍然很大。二是發展不充分,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小、民營經濟發展不足、縣域經濟發展較差、貧困面大程度深。三是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在第一產業不優、第二產業不強、第三產業不特等。四是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城市與鄉村發展不平衡、山區與壩區發展不平衡、內地與邊疆發展不平衡以及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平衡。
(四)發展認知的特殊性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實施、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以及一帶一路的驅動,云南在中國向西南開放中的戰略位置更加凸顯。一方面,云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和生態優勢將轉化為后發優勢;另一方面,云南背靠西南穩定繁榮發展腹地,面向的是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的東南亞、南亞和印度洋周邊國家的大市場,加快建設我國面向西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這是云南未來發展重心所在,也是各方事業投資發展的巨大機會。
二、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挑戰
(一)加快發展任務艱巨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發展不充分、發展不協調、發展不平衡仍然是最大、最現實的省情。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關乎全面小康的重點領域成為城鄉居民面臨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發展上還存在著軟硬環境建設不足、資金短缺日益明顯、人才智力瓶頸突出、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以及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仍較突出等問題。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
受到發展慣性、路徑依賴、結構固化的影響,我省經濟尚未擺脫傳統產業、傳統發展方式,主要還是依靠自然資源的消耗、勞動的投入實現,增長的可持續性差,抗風險能力也較弱。突出表現為一產不優、二產不強、三產不快,“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失衡。長期積累的以資源型、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矛盾等問題集中顯現。
(三)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zMTA2NTE2OA.html云南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目前貧困片區縣和重點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仍然是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云南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分別為滇西邊境山區、烏蒙山區、迪慶藏區、石漠化地區,共涉及全省15個州市91個片區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四)化解各種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務艱巨
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不完善,保障水平偏低,均等化程度不高,群眾收入差距、社會不公、信用缺失、道德滑坡、絕對貧困等社會問題的抱怨日益增多。一些邊疆問題和民族問題,有可能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開始顯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力明顯增大。
三、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破路徑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的各項戰略部署,進一步深化對省情的認識和把握,以改革創新精神,豐富和完善發展思路與舉措,努力努力闖出一條具有云南特色和時代要求的全面小康之路。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的殷切期望和“三個定位”戰略目標,做到突出跨越、創新驅動、可持續綠色發展以及包容協調開發五大堅持。具體突破路徑總結如下:
(一)以“突出轉型升級,推動跨越發展”為重心
作為欠發達地區,云南要實現富民強滇,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能照搬別人的發展模式,一定要立足實際、另辟蹊徑,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走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路子。習總書記指出,“像云南這樣發展滯后矛盾比較突出的地方,在保證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適當快一些?!爆F代意義上的跨越式發展與傳統工業發展過程中的趕超不同,它是質的飛躍,而不是單純量的疊加。它必然要突破傳統工業化道路中單純速度型增長的模式,追求一種速度與效率并重、當前與長遠兼顧、經濟與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式。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要理清思路,明確重點:堅持四化,同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擴大內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堅持改革為先,強化政府轉變職能;堅持開放合作,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公平共享織就民生安全網;堅持綠色發展,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二)以“增加居民收入、實現精準脫貧、打贏扶貧攻堅戰”為關鍵
云南省貧困人口數占全國第二、集中連片貧困區占全國第一,要實現全面小康就要破除“絕對貧困”這一短板。要破除絕對貧困,則要以增加居民收入、實施精準脫貧打贏扶貧攻堅戰最為關鍵。要以習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準字經”做為云南脫貧工作的指針。要堅定不移的實施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以及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三)以實現“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為動力
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按照“守住紅線、統籌城鄉、城鎮上山、農民進城”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鎮化步伐。抓緊制定和完善新農村建設連片開發規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以堅持“公平共享,全方位改善民生”為落腳點
健全促進就業創業的聯動機制,完善城鄉就業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加強社區基層體育設施配備,積極開展群眾體育,增強人民體質,切實提高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水平。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
(五)著力推進“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營造和諧人文生態要著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和社會和諧。一是要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中謀劃、努力建設各民族共有的具有云南特色的精神家園、切實加強民族宗教工作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省。二是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要鑰匙,以發展促團結、以發展促進步,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三是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健全公共安全體系,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并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六)深入實施“生態立省、環境優先”戰略,涵養自然生態資源
一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二是加強生態建設,加強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抓好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三是加強環境保護,加強重點湖泊、河流水污染防治、農業面源、危險廢物以及重金屬污染防治以及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四是謀劃和實施一批重大節能減排工程,嚴控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項目,淘汰落后產能,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推進清潔生產。認真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
【參考文獻】
[1] 李程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J].南京社會科學2015,12(15).
[2]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1.29.
[3] 陳豪.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2016.01.
[4] 云南省政府辦公廳.云南縣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挑戰、實現途徑及對策措施.2016.8.
[5] 陳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意義與改革攻堅[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