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雷宏 羅俊 劉名陽
摘 要:學風建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必須緊貼高校實際和學生特點,遵循規律,創新學風建設路徑,貫徹因材施教、全員育人和學生發展理念,構建學業發展與服務體系,提升學風建設實效性。
關鍵詞:學風建設;新路徑;學業發展與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貫徹因材施教理念。學生學業發展服務平臺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導向,按照因材施教理念,規劃和推進各項工作。其對在學業發展上有不同層次需求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輔導,分別構建了面向學業困難學生的幫輔體系、面向普通學生的學業發展能力提升體系和面向優秀學生的因材施教體系,形成了組織化、制度化、系統化、多樣化的服務平臺,促進了大學生學業持續、高質量發展,促進人才培養由教管型向服務發展型轉變。
組建成長導師團隊。整合學工、行政和教務等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全員育人合力。聘請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同輔導員、心理輔導教師共同組成成長導師團隊,通過主題活動、團體輔導、個別咨詢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態度輔導、學習動力輔導、生涯規劃指導和心理壓力疏導,為學生提供動態學業測評、學業規劃咨詢、職業生涯設計和心理健康咨詢等服務。
構建學情分析機制。成立由各班學習委員和各寢室學習帶頭人組成的尚學團,每周召開學情分析會議,了解各班甚至各寢室學習動態,確定需要關注和幫扶的學生,研判問題的層次和類別,有針對性地安排相關的導師,提供學習督導、學業幫輔、心理咨詢、生涯規劃指導等輔導服務,實現精準輔導。
針對大學四年中不同階段的學生成長特點和發展需求,設計三大主題的學業發展輔導,即學業適應和規劃輔導、學業創新和實踐輔導、學業發展和就業輔導。
大學一年級學生側重學業適應和規劃輔導。通過實行導師制、學長計劃和新生研討課等,幫助學生做好角色轉換定位,適應自主學習方式,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幫助學生加深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的認識,增強專業認同感。
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側重學業創新和實踐輔導。輔導學生不斷完善學業規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專業基礎,開拓國際視野;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學以致用,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學四年級學生側重學業發展和就業輔導。輔導學生進一步修訂學業發展目標,為出國、升學、就業及職業發展制訂科學可行的方案;收集就業信息、匹配職業崗位,提升職業素質,完成從學業到就業的轉變。
通過學情定期調研分析,開展“班級寢室學習規劃”活動,使學業輔導及時覆蓋到各班級和寢室。基于學生需求,開展重點課程輔導、基礎課程輔導常態化輔導、可遷移能力輔導。通過晨練、晚熄燈、自習打卡、課堂出勤和秩序深入推進日常督導學習,把學業發展服務與輔導滲透到學風建設各環節。
優良學風建設要做到“五個結合”:科學正確的管理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學改革與規范要求相結合,思想引導與行為督導相結合,心理輔導與學業輔導相結合,內因與外因相結合。要遵循教育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緊貼育人實際,不斷創新學風建設機制與路徑,助力學生學業成功,不斷提高育人質量。
[1]周廣林,陳 嬌,錢兵羽.加強學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8).
[2]唐 兵.高校學風建設體系構建[J].管理觀察,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