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紅
摘 要: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在此環境下,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也要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舞蹈傳統文化,并將其運用在教學中,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舞蹈傳統文化;大學生;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舞蹈文化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藝術積累,早在五千年前,我國便出現了舞蹈。在原始時期,舞蹈作為文化的基本形態,無論是祭祀、祈禱還是戰爭、狩獵等活動,都是利用舞蹈的形式開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民族在舞蹈創造過程中,都逐漸形成了其藝術特征,有效為隋唐樂舞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唐代時舞蹈文化到達巔峰,充分體現了藝術性。唐朝人們將樂舞進行豐富與完善,吸收了不同地域的舞蹈文化。在宋元時期,各民族民間舞蹈較為興盛,誕生很多新興的戲曲舞蹈。在明清時期,戲曲舞蹈不斷成熟,形成了良好的表現力,更好地詮釋了舞蹈的藝術性[1]。
高校主要為社會輸送創新型、技術型人才。因此,在實際對大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此環境下,舞蹈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更不會對學生滲透傳統文化,造成當前很多大學生對我國傳統舞蹈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并沒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課堂教學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無法充分發揮舞蹈傳統文化作用[2]。
1.有利于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我國舞蹈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舞蹈形式多樣化,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民族精神。在對大學生進行舞蹈教學時,加強滲透精神品質與獨特的內涵,有利于提升我國民族凝聚力。現階段,我國正在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要想更好地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樹立強有力的民族精神。因此,在對大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舞蹈傳統文化的素質教育工作,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大學生觀看傳統舞蹈表演,為學生介紹不同舞蹈形式的歷史背景及發展過程,在介紹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學,將枯燥、乏味的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加強其對各民族舞蹈文化的理解。
2.有利于培養人文精神
傳統舞蹈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道德因素與人文精神,具有濃厚的文化沉淀。傳統舞蹈文化與現代舞蹈存在很大的不同,學生在了解后,可以感受舞蹈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及文明理念,從而使學生能夠追求一種解放的文化精神。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當代大學生普遍缺少人文精神,只注重提升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現代社會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對大學生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舞蹈傳統文化可以有效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有利于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
舞蹈傳統文化對大學生而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也能有效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舞蹈傳統文化是我國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各民族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現階段,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國之間不僅實現經濟融合,文化也在不斷融合。在此環境下,很多大學生受國外文化影響嚴重,因此,高校要組織大學生積極開展傳統舞蹈比賽,并積極弘揚我國民族傳統舞蹈文化,使學生感受傳統舞蹈的魅力與藝術性,從而不斷增加學生民族自信心。
綜上所述,舞蹈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有積極的影響,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宋 薇.探討以舞蹈啟發大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J].戲劇之家,2014(13):129-130.
[2]周 佳.試論舞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應用[J].才智,2017(3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