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水平的提升,各鄉鎮的黨政領導干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越來越重要的責任。開展各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對各鄉鎮的經濟健康發展及預防和治理腐敗具有積極作用。本文主要對當前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探析。
【關鍵詞】鄉鎮 黨政領導干部 經濟責任審計 思考
當前,國家對于黨政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腐。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促進鄉鎮黨政領導干部廉潔奉公的重要舉措,是對基層干部行為的約束與規范。在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仍發現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民主理財制度不夠完善、相應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本文主要對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提出,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問題
(一)民主理財制度不完善
現階段,不少鄉鎮對其集體研究經濟事項的程序、范圍、內容、標準未作規定;會議研究意見如何跟蹤落實沒有明確,存在重要經濟事項、大額支出未經黨政聯度會議研究或會議研究意見執行不夠嚴格等現象。
(二)新官不理舊賬現象突出
不少鄉鎮干部變動,調令一到,一走了事,賬務和經濟事項不交接、不清理。新官不理舊賬,前任財務上的遺留問題,后任不愿處理。前任領導出于工作或出于人情,批報、批借資金,后任領導怕觸犯矛盾、怕得罪人,對此不管不問,久而久之,成為呆賬、死賬。審計發現不少鄉鎮賬面現金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一直無人清理,絕大部分都是未審批入帳充抵現金的借條和支出單據[1]。
(三)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健全
鄉鎮涉及到具體性事務較多,特別是重點工程、專項資金、土地、稅收、規劃、城建等重大事項研究決策執行方面,如果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容易產生偏差。事多權大,民主理賬缺少制約;政府及部門支出無嚴格的預算控制,錢多多用,錢少少用。
(四)財經法規、政策執行不嚴格
在土地使用方面,不少鄉鎮違規用地,開發“小產權”房,出售土地未履行招拍掛程序等,甚至出現違規圈地建廠,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對于相應的法規及政策沒有執行或者執行過程中存在漏洞。
(五)財政收支不夠真實、準確
少數鄉鎮一方面讓企業到稅務部門交稅,另一方面又通過財政支出全額或部分返還企業稅收,虛增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有些鄉鎮為應付考核考評和上級檢查,虛報收入、支出;還有些鄉鎮將不合規的支出票據,改頭換面以合規的票據沖抵報銷[2]。
(六)財務管理不規范
實行鄉財縣管,鄉鎮報賬員只管報賬,財政所負責審核記賬,會計事項的登記、核對、清算結賬等管理職責不清;債權債務長期掛賬不處理;固定資產賬賬、賬實不符。
(七)設置賬外賬
為逃避財務監督,少數鄉鎮將違規取得的收入,不納入法定賬目核算,甚至私存私放。
(八)漏交稅金
主要是部分鄉鎮的資產出租收入未納稅、發票不合規漏稅、代收稅款未及時解繳欠稅等。
(九)資產處置不規范
一些鄉鎮資產資源出租、轉讓時,不按規定進行公開招租、招拍,隨意性較大,租金未能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收取,甚至多年租金不收。
(十)對下屬單位監管不力
對下屬鎮直單位、村居組織粗放型管理,財務和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沒有建立健全起來,違紀違規案件時有發生。
二、解決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發現問題的方法
(一)完善鄉鎮民主理財制度
對于鄉鎮的民主理財制度進行完善,對鄉鎮各項事務的辦理程序、設立標準進行明確規定,并對其加強管理。在進行鄉鎮民主討論的過程中,要有相應的記錄員進行記錄與整理,保留會議研究意見并進行討論及實施,保障居民的民主權益得到落實。對于鄉鎮大型支出的事項,也要提前進行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投票選擇,并對投票過程及及投票結果進行上報,保證投票的公正民主,確保民主理財制度能夠進行實施。
(二)新官管理舊賬
當鄉鎮干部進行變動與調配時,后任領導要對鄉鎮的經濟負責,接收舊項目、舊賬務,進行調配與整理。在新官上任時,對鄉鎮經濟要進行全面考量,對財務上的遺留問題進行處理時,應秉持相應的法律法規、查詢國家的相應政策,對問題進行妥善處理。針對較大經濟問題,應及時上報,不包庇貪腐官員,從而有利于鄉鎮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在處理舊賬的問題中,后任領導應秉持公平、公正,謹遵法律的態度[3]。
(三)健全制約及監督機制
健全鄉鎮的制約及監督機制,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處理,例如:在處理土地問題時,將問題與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對照,在處理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政府應全程監督,防止決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失誤。同時,政府的財政部門要對支出情況進行規范,對相應的支出形成預算機制,將財政資金合理利用。相關單位在處理土地、基建等問題時應進行嚴格監督,防止執行過程中發生違規行為,進而減少經濟損失,落實相關政策[4]。
(四)對鄉鎮財務管理進行規范與監督
針對鄉鎮的財務管理問題,應不斷進行完善,確保財政的收支平衡與準確,對稅收進行合理計算,并進行妥善的解決,防止財政資金出現漏洞。對于財政財務收支應進行嚴格監管,票據審核要依據法律法規進行,防止出現財務虛增等問題的發生。另外,縣級政府應不定期組織農業、財政、審計等部門對鄉鎮的財務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時時監督,接收舉報。對設置賬外賬的行為應嚴格處置及防范,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五)對下屬單位加強管理
在鄉鎮黨政單位中,要對相關下屬單位、村居組織進行嚴格要求,不斷完善組織管理制度,對于下屬單位應嚴格要求,并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對于出現的違紀案件,進行嚴格處理與上報,不能私自解決,不能徇私舞弊。健全下屬單位的審計監督制度,便于政府的管理與監督。
完善我國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體系,對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的考察及調配具有重要作用。審計人員也應當做到誠信審計、安全審計、全面審計,確保審計結果的正確性與可靠性,使其成為考量黨政領導干部的基本標準。我國鄉鎮黨政領導干部也應不斷反思自己,提升自身素養,嚴禁貪腐,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建鋒.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1):257-258.
[2]魏薇.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探討[J].審計月刊,2016(05):21-23.
[3]王翠琳,李嘉,李莉.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機制的構建[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6,13(02):85-93.
[4]季慶.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資源配置研究[J].領導科學,2016(29):20-21.
作者簡介:王春媛(1979-),女,漢族,安徽無為縣人,本科,中級審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