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媚婷
摘 要:“倍”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生活實際,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進行理解;要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形成知識鏈條;要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倍”的認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倍的認識;整合資源;新舊串聯;故事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9-0080-01
“倍”是數學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倍的認識”具有挑戰性。對于這種經典的老課,教師們往往會思考:如何進行課程設計才能充滿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只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呢?本文從貼近生活、整合資源,自我演繹、串珠成鏈,故事拓展、擴大視野等方面進行探究。
一、貼近生活,整合資源
數學源于生活,將數學與生活相聯系,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到數學中的奧秘,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聯系。例如,在教學“倍”這一概念時,教師可播放生活視頻:剛上完體育課,有兩個學生手挽著手走進教室,小麗說:“我這次跳繩跳了很多,是小紅的三倍。”此時,教師可暫停視頻播放,讓學生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學生說小麗跳繩水平真高,是小紅的三倍,有學生反對說那可不一定,如果小紅跳一下,那小麗就只能跳三下,這樣看小麗跳繩的技能都沒有我高。同學們紛紛附和,小麗只跳了三下,還不如我們,水平真差。還有一部分學生說,如果小紅跳了200、300或400下,那小麗豈不是很厲害。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們停止議論,繼續播放視頻:又有兩個同學走進教室,浩浩說:“我跳得很多,是小杰的四倍。”小明說:“四倍,你比小麗跳得還多。”教師停止視頻播放,讓學生們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小麗和浩浩誰跳得多。過了一會,學生們紛紛表示不能確定。他們說如果小紅跳了10下,那小麗就跳了30下,如果小杰只跳了5下,那浩浩就跳了20下,比小麗少,如果小杰跳了8下,那浩浩就跳了32下比小麗多。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倍”的概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聯系生活實際,整合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生活實際中進行學習。
二、自我演繹,串珠成鏈
學習就像串手鏈,要把每一個知識點掌握牢靠,才能串珠成鏈。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進行拓展延伸,將新舊知識串成一串,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倍”的概念后,教師可問學生,你們想想,以前學過的知識有哪些可以用“倍”來解釋?剛開始的時候,教室一片安靜,學生們在靜靜地思考。此時,教師揮揮手里的三角板給學生們一點小小的提示。有的學生反應機敏,立即喊道,三角板有一個角是90度,是30度角的3倍。教師引導說,同學們,還有沒有,再仔細想想。有的學生說,1厘米=10毫米,教師故意不解地說,我知道啊,這是咱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但是這和“倍”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們紛紛搶著說,有關系啊,老師你看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1厘米就是1毫米的10倍。聽到這樣詳細的解釋,其他不太懂的學生紛紛恍然大悟,對啊,我們學的1噸=1000千克,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都存在倍數關系。
通過教師不露痕跡的提示,學生們將以前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倍”相結合,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故事拓展,擴大視野
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故事,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故事中習得知識。例如,在教學“倍”這一概念時,教師可給學生們講一個有關“倍”的故事:在古老的印度,連年征戰,屢戰屢敗。國王為此事傷透腦筋,謀臣建議宴請地方有名的術士,來為國王解憂。國王見到術士,大為歡喜,言明戰勝之后必有重賞,術士卻跟國王說,我不要金銀珠寶,我只要米就好了。國王很納悶,要米這事太簡單,很爽快地答應了。術士和國王說,我要在棋盤上第一小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兩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第五格放十六粒米,以此類推,放到第六十四個格子為止。國王一想,這還不簡單,米多得是,就答應得很干脆。結果,戰事果然逆轉,術士凱旋,國王依約給米,這時才發現若依約給米,整個糧倉,包括國庫的米都不夠給。講完故事,教師可問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學生們經過思考后說,這個故事和“倍”有關系,老師你看,第二格是第一格的二倍,第三格是第二格的二倍,第三格是第一格的四倍,第五格是第二格的八倍,每一個格子之間都有倍數關系,如果要把六十四格全部填滿,那需要的米會很多很多。
下課了,學生們還意猶未盡地在討論教師剛剛講的那個“棋盤上米粒的故事”,說明學生對有關“倍”的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加深了對“倍”的認識。
普林舍姆說過,數學知識是最純粹的邏輯思維活動,以及最高級智能活力美學體現。數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夠幫助人們處理生活中繁復的數據,由此可見數學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學會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08).
[2]張秀花.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