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雯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連接有互聯網行業的產品和平臺都受到了挑戰,這也嚴重影響了銀行的發展。商業銀行需要有新的突破,在網絡平臺上更加更好地為廣大客戶所服務,因此,需要轉型適應現代金融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 發展 金融 商業銀行 轉型發展 研究 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銀行業不斷競爭和互聯網行業不斷發展,商業銀行要想在金融市場中站穩腳步,就要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不斷改革實現行業轉型。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現狀及轉型的威脅
(一)商業銀行金融發展現狀
金融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銀行要找準市場定位,做好目標客戶的服務,建立人性化服務模式來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近幾年,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全國多個地區進行資本擴張,實現了較大規模的資產結構,但是利潤呈下滑的趨勢。商業銀行的轉型要順應網絡金融的發展趨勢,通過將金融投資功能和生活管理合為一體,實現利潤的增長。
(二)商業銀行轉型所面臨的威脅
受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各大商業銀行在經營中面臨很大的威脅。
首先,互聯網金融客戶分流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現如今,多家銀行都已開發了多元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現有市場被多家銀行瓜分,使得客戶流量大大減少,分流嚴重。
其次,網點位置的選擇要發揮其地理位置的優勢,構建合理的渠道結構來吸引客戶、推銷出更多的金融產品。而現實中網點的選擇不盡合理。網點選擇要進行全局性的量化和系統化的研究分析,跟上城區的建設發展、規劃,建立科學有效的網點標準評價體系。在進行金融資源整合的同時,出于成本考慮,要通過數量有限的銀行網點來解決客戶通過網絡和通訊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對網點的功能設置和人員設備的配備提出更高要求。
最后,機構臃腫,層級復雜,股份制銀行管理需要提質增效。由于機構龐雜,組織管理會存在問題和障礙。我國的銀行體系大多分為“總行—分行—二級分行—支行—分理處”的管理模式,機構規模龐大,宜適當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同時為避免人才流失,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晉升工作尤為重要,要通過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而提高商業銀行基層的辦事效率。
二、商業銀行的轉型模式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升級和轉型要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提高效率、提升服務品質,這是實現轉型的重要基礎。
(一)聚焦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國的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使得客戶群體成為各銀行之間爭奪的焦點。我們要多措并舉實現客戶體驗水平的提升,以吸引客戶。
(二)嘗試模式
商業銀行的發展要嘗試多樣的銷售模式,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的意愿和想法,將互聯網金融有效的融入發展中。
1.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電子渠道。傳統的銀行經營模式大多是窗口式的一對一服務,客戶只需告知需求,所有程序都由操作人員進行辦理,這樣使得客戶沒有參與到業務中,而且造成時間的浪費。在理財產品選擇上,客戶難以獲取全面充分的信息,不利于形成理財規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現階段大多數銀行都采用網點、自助設備、電子銀行相結合的客戶服務方式。通過增加電子設備、自助設備,減少人工,實現客戶的自助體驗,能夠提高客戶對金融業務的興趣,提高便利性,提升客戶黏性。
2.積極研發新型的網絡金融產品,開發支付方式吸引低成本資金沉淀。網絡金融產品的應用是實現銀行轉型發展的關鍵。現如今,各大銀行都已經出臺了多種網絡金融產品,以多樣化的產品吸引客戶辦理業務。電子渠道金融產品超市模式提高了客戶的金融業務效率,多種產品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和標準。同時增加電子支付方式,促進消費,增加資金沉淀和結算量。難點在于銀行的支付方式例如建行的龍支付、民生掃碼付往往局限于這些銀行的固有用戶,難以像微信、支付寶等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支付方式的推廣應用成為銀行亟待破解的難題。
3.標準化流程設置,發展網絡貸款業務搶占市場。互聯網的使用不僅用于業務的辦理和支付方面上,而且能更好地推廣貸款業務。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已經開通了網絡貸款業務,通過大數據來篩選客戶,網貸利率也相對較低,減少了放貸時間,節約客戶資金成本。網貸能夠隨時提供放貸業務,客戶可以在額度范圍能隨意支用和償還,有效的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利潤和銷售效率。
(三)解決模式
傳統的商業銀行在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優勢在于其現在所擁有的客戶資源、充足的人才儲備以及相對完整的風控體系,但是商業銀行在把控客戶線上辦理業務的真實意愿以及互聯網金融營銷上仍存在較為明顯的短板,這是商業銀行轉型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1.把控線上辦理業務客戶的真實意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客戶帶來了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業務的便捷性,但利弊同現,客戶辦理業務的個人意愿不得而知,越來越多的電信詐騙案例正是這一問題的突出體現,2016年9月底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進行全方位的規范,這一舉動也足以證明商業銀行進行互聯網金融轉型的前提是能夠以把控客戶辦理業務的真實意愿為中心,在有效執行業務規定的前提下,能夠切實有效的線上風險防控體系植入到互聯網金融當中。
2.豐富互聯網金融的營銷手段。現如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方式的出現大大便利了客戶,巨大的用戶基礎帶來了低成本的資金沉淀,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挑戰。隨著互聯網金融從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向理財、信貸甚至賬戶服務等零售業務核心領域的全面滲透,商業銀行要順勢而為,要以客戶的衣食住行為切入點,立足于客戶觸網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打破邊際,構建具有品牌優勢的金融生態圈,有效承接消費資金,沉淀低成本資金。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適應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業務,商業銀行要不斷改革通過轉型來實現發展。科學物理化網點建設、建立行之有效風險防控體系、圍繞客戶觸網需求積極發展網絡金融業務,這樣才能實現商業銀行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J].河北金融,2017(12):39-42.
[2]潘琦峰,趙明敏.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業銀行網點布局優化的策略[J].現代金融,2017(10):54-55.
[3]劉寧.對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的幾點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09):16-17.
[4]王瑞杰.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研究[D].山東大學,2017.
[5]李朔.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與發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