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康 孫海濤

【摘要】伴隨高新技術企業為國民經濟注入越來越多的科技活力,國家為扶持其進一步壯大,頒布一系列優惠政策。但企業對研發活動支出的會計處理是否合理、規范,需要內部審計做保障,如何對此活動內部審計進行績效評估,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問題。利用平衡計分卡將定性與定量指標有機結合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績效原理來構建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評估體系,以保證企業內部審計目標實現,促使企業進行實時改進,并提高企業研發活動的內部審計質量,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迅速成長。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 研發活動 內部審計 績效評估 平衡計分卡
一、引言
伴隨科技時代的飛步發展,研發活動作為帶領高新技術企業創新之頭,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尤其伴隨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工作《辦法》和《指引》的重新修訂,更指明要實現對研發活動的有效管理,離不開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與保障,如果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企業研發活動的運轉將可能失靈。做好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工作,可以了解到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不足,以及對風險的規避和防范。
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績效評估必要性
(一)相關定義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主要是表現在研發費用的支出與應用,研發費用支出主要指在國家重點扶持涉列的科研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經營發展中發生的各種耗費。
作為企業內部審計組成部分之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內部審計,主要依靠企業運用系統、規范的評估工具,審查與評估有關內部研發費用支出活動情況并評價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以提高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能力①。
(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績效評估必要性
根據我國相關稅法規定,對于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當其研發費用與銷售收入的比例滿足規定比時,國家將減按15%的稅率來征收企業所得稅;另外,當研發費用滿足條件時還可在規定基礎上加計扣除50%,一旦產品形成無形資產時,即可憑形成的無形資產成本150%進行攤銷,此間,若企業內部審計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企業不能獲得相應的稅收優惠,可見對研發活動中的內部審計做好是有必要的,即其績效是否優良需要評估。
我國目前并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內部審計績效評估體系,對于某個具體活動或者組成部分進行內部審計的績效評估更是少之又少,或者只是為了形式上的考核進行評估,不能發揮審計的效用,特別是現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缺乏動態性與片面性,對于具有戰略性質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審計更是不健全甚至零基礎。
我國研發活動中的研發費用計量還存在很多漏洞,例如利用假發票虛構研究開發項目、研發人員工資,將不屬于研發費用范圍的支出列入研發費用等,需要審計人員在對研發費用的效用問題進行審計時,進行特別注意②。
研發能力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的生產力與發展力,是推進企業經濟運行向前發展的主基調。隨著研發投入在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因素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關于研發活動中的舞弊審計也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研究與分析,從而引發了新的內部審計發展方向③。因此,評估研發活動這一內部審計績效需要全方面、多層次、綜合性的考慮。
三、基于BSC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績效評估體系構建
(一)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績效采用平衡計分卡評估的可行性
高新技術企業是作為經濟前行的引航器,更多的是要注重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要做出對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的綜合分析,并基于此制定實施長遠發展的目標與戰略規劃。目前大多數的績效評估方法存在測評單一、指標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平衡計分卡則可以站在企業戰略性發展角度,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平衡:
1.財務與非財務之間實現平衡。新經濟時代的到來與政策的日益完善,僅靠財務指標作為衡量績效好壞標準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提倡的是謀求企業未來長遠的進步與發展。雖然要關注高新技術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在對研發活動進行審計時所投入與花費的成本與費用,也要關注其他非財務方面的投入與衡量,例如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溝通,內部審計關于審計研發活動這一具體流程的運行效率狀況等以及對內審人員關于掌握研發活動的專業程度等。平衡計分卡作為能將非財務與財務指標密切結合的全新管理工具,使用在研發活動中的審計績效評估過程中,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2.長期與短期之間實現平衡。將創新為研發戰略宗旨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績效評估更加需要進行實時的長期更新,并且企業應不間斷地將未來發展戰略與內部審計流程運行進行適應性調整,而這些指標的賦予都可以在平衡計分卡的不同維度得以充分體現,以此為基礎進行績效評估,能夠催促企業更有力度且有效地進行審計研發活動的投入使用。
3.結果與動因之間實現平衡。平衡計分卡能將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績效結果指標與動因指標聯系起來,所設置的不同維度與層次,能夠對應不同關注的問題。這就體現了平衡計分卡的結果與動因之間實現平衡的可行性。
4.內部與外部之間實現平衡。平衡計分卡的全面性與綜合性就在于它不單考慮企業的內部審計評價指標,還包括企業整體評價指標。內部審計部門可以與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等多方進行相互平衡,對其他各方面要求進行量化處理,推動該活動下審計部門的發展,實現企業增值。
(二)BSC指標體系設計
從傳統平衡計分卡理論入手,結合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現實情況,對其進行相應調整。
1.財務維度。評估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績效最為直接呈現即為財務指標。由于其研發活動的顯著特征與內部審計的特殊性,財務維度主要是從對研發活動進行內部審計所耗費的成本與費用,以及耗費的經費增長率,以及通過內部審計對研發活動某些不合規或風險活動降低的相應損失來進行較全面的評估與分析,從而增加其內部審計評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④。
2.客戶維度。高新技術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客戶主要有審計委員會、董事會、各高層管理者、研發部門以及其他部門負責人、注冊會計師、外部審計署等。這一維度主要是各個“客戶”對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工作滿意度、對審計建設執行的有效性和對風險的控制性上。
3.內部審計業務流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內部審計業務流程關系到的是其審計活動的效率。要想降低研發活動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本,提高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效率便離不開一套完善系統的內部審計流程。在這層面上,對研發部門審計流程改進的次數多少以及關注研發部門審計計劃程度和出具審計底稿的時間長短都是分析其內部流程的重要因素。
4.學習與成長。學習與成長維度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內部審計的未來發展必經之路,其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高低、學歷水平以及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支出和獎懲等激勵手段實施情況等都是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的戰略目標與企業增值的持續發展因素⑤,具體維度的評估指標見表1:
四、結束語
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進行內部審計的績效評估應站在一個全方位、具有綜合性的戰略角度,針對研發活動這一重要領域通過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財務經理等高層次作為績效評估的實施者進行。而在企業真正管理運行中還要考慮到以下方面:首先,選取的部分指標應與企業的實際管理情況緊密結合。其次,要將評估工具的可操作性進一步強化。評估過程中往往面臨很多指標包括定性與定量方面都可能存在專業性高或者真實數據難以取得的問題,這就使得計算最終的結果與真實終點目標具有相對偏差,不利于最終結論的獲取。
注釋
①陳德秀.論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審計[J].廈門科技,2014(06):37-40.
②金小龍.淺析研究開發費用審計中需要關注的內控點[J].審計與鑒證服務,2012(10):89-91.
③郝玉貴,高明祥.內部審計增加高新技術企業價值——以DH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5(09):150-154.
④胡雅杰.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的績效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2.
⑤張鈺爽,薄建奎.淺談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J].商業會計,2014(08):62-63.
參考文獻
[1]陳德秀.論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審計[J].廈門科技,2014(06):37-40.
[2]金小龍.淺析研究開發費用審計中需要關注的內控點[J].審計與鑒證服務,2012(10):89-91.
[3]郝玉貴,高明祥.內部審計增加高新技術企業價值——以DH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5(09):150-154.
[4]戚振東.業績評價方法[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136.[5].
[5]胡雅杰.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的績效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2.
[6]張鈺爽,薄建奎.淺談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J].商業會計,2014(08):62-63.
作者簡介:孫康(1992-),女,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業績評價;孫海濤(1974-),男,青島理工大學,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業績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