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博 牛煜
【摘要】音樂文化消費是一種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體現,而其中音樂版權問題是文化消費在新世紀的重要消費源頭。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音樂播放器作為數字化消費的新媒介,已經成為數字音樂產業鏈中的重要營銷模式。當代大學生是數字音樂消費的主要群體,這個群體的消費習慣也將影響未來音樂產業的發展,因此,本研究主要以網易云音樂等數字化平臺為研究對象,針對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在數字音樂版權消費方面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及并對數字音樂版權運營的發展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音樂版權 文化消費
一、我國音樂收聽軟件版權分布現狀
隨著我國的音樂版權市場不斷發展,不斷開放,我國音樂軟件收聽的趨向性融資也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我國各企業音樂板塊戰略的資本結構產生了變化,有必要深入探討音樂文化消費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BAT等互聯網巨頭不但在在線視頻領域開始進行商業角逐,同時在也在在線音樂板塊也開始了商業競賽。對于目前的在線在線音樂行業,格局已經基本成型,騰訊音樂娛樂領跑行業、阿里星球停止音樂服務后整合進入阿里大文娛。而在前不久,中國聯通公布了一份音樂類APP排行榜。對于該排行榜,主要按照活躍用戶這一指標進行排名。
首先,QQ音樂位列第一,活躍用戶達到20132萬人,戶均月流量為47.92MB。QQ音樂播放器是一款主要將客戶群定位在年輕用戶的手機音樂在線軟件,同時支持在線音樂和本地音樂的播放,是國內內容最豐富的音樂平臺之一。
在QQ音樂之后,酷狗音樂位列第二,其活躍用戶為16044萬人,戶均月流量為14.15MB。
網易云音樂位列第三,其活躍用戶為5507萬人,戶均月流量為88.26MB。雖然在活躍用戶上低于QQ音樂和酷狗音樂,但是在戶均月流量上,網易云音樂大幅超過以上在線音樂應用,而這,也間接凸顯出網易云音樂的用戶粘性較高。網易云音樂上線于2013年4月,憑借精準的個性化推薦、音樂評論、歌單和音樂社區等獨特優勢,幫助用戶更好地發現和分享音樂。QuestMobile 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顯示,網易云音樂活躍用戶30日留存率行業第一,深受用戶喜愛。
在網易云音樂之后,酷我音樂位列第四,其活躍用戶為4672萬人,戶均月流量為20.83MB。
最后,蝦米音樂位列第五,活躍用戶為2913萬人,戶均月流量為12.32MB。
早在2017年1月24日,根據多家科技媒體的消息,騰訊方面正式宣布,騰訊公司QQ音樂業務和中國音樂集團(簡稱CMC)合并成為新的音樂集團,現已正式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簡稱TME)。該公司將將成立酷狗音樂業務線、QQ音樂業務線、酷我音樂業務線等業務線。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涵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的背景下,其競爭對手的壓力顯然更大了。
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的積極協調推動之下,網易云與QQ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之上達成一致,統一相互授權音樂作品,并且授權數量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不但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開展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的活動。
版權局推動雙方合作。國家版權局還表示,自2015年組織開展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專項整治以來,網絡音樂侵權盜版得以有效遏制,網絡音樂版權秩序明顯好轉。
二、大學生對音樂版權的消費情況
2017年4月26日,2017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第17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16年,互聯網經濟已成為驅動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要素,網絡版權產業細分領域不斷擴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跨界融合成為內容產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IP衍生開發和深度開發持續盛行;用戶付費和廣告逐漸成為內容產業收入的兩大主力,優質和差異化的內容增強了對用戶付費的吸引力。
音樂文化消費是一種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體現,而其中音樂版權問題是文化消費在新世紀的重要消費源頭。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音樂播放器作為數字化消費的新媒介,已經成為數字音樂產業鏈中的重要營銷模式。當代大學生是數字音樂消費的主要群體,這個群體的消費習慣也將影響未來音樂產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音樂版權概念誕生于歐美,現在正逐漸影響世界各處對音樂版權事業。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已有三十余年時間,但對于音樂版權的關注及認知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這除了發展歷史和速度的關系外,與國家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傳統文化觀念方面也有著重要的關系并且存在巨大差別。也許,已經習慣了對每首歌曲都唾手可得的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數字音樂最早始于2002年開始流行,且當初一直處于免費狀態,用戶可以隨意試聽、下載,版權費則是由渠道方向內容方支付。這樣的方式,也讓當初的數字音樂迅速發展擴大。畢竟自從網絡興起,我們已經享受了多年的免費音樂生活。這也導致了音像行業的銷售額造成巨大的滑坡甚至破產。所以2015年起國家開始重視此事。各大音樂軟件也相應下架了其很多不是正版的音樂作品。
音樂著作權是指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絡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應該被我們所保護。音樂人和制作人花費那么多的心血制作出來的作品應該得到回報。在歐美等國家,收聽音樂需要收取費用,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些都表達了國家對于音樂人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尊重。有了這樣的保護,才能使音樂人做出更好更高標準的音樂。
而對于我們大學生消費者而言,各大音樂平臺將各個版權割裂開來是十分不便的。為了聽音樂,我們需要下載多個音樂軟件來進行不同音樂的下載,有時還需要沖會員。為了搶占市場,每個平臺割裂開來。我認為各大音樂平臺應該互相彌補,從而給聽眾一個和諧的聽歌環境。例如,主打年輕化的QQ音樂,應該把路線更多的放在年輕人的群體上,加上對明星的獨家專訪,從而更加吸引人的注意。而主打歌單以及個性化推薦的網易云音樂,則更應發揮其優勢,在歌曲的推送方面推出更加適合每個人的個性化推薦。同時加強各類歌單的整合,推出適合不同人在不同時間聽得歌單等等。
參考文獻
[1]江忠英.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問題研究(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客體范圍研究[J].電影評介,2007年04期.
[2]胡沐曦.淺談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保護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年01期.
[3]張力偉.淺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08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