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會計專業進行微課建設既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也是對學生全面發展極為有利的,本文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例對微課建設問題進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互聯網+”與微課的含義;其次對高職會計專業微課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包括對教師的分析、學生學習特點的分析以及微課教學環境分析三方面;最后對高職會計專業微課建設中設計、開展、評價與保障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會計專業 微課建設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論是環境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而使這種變化發生的一個最相關的因素便于跨境。“互聯網+”給這種“跨境”活動提供了極佳的環境。高職院校承擔著直接為社會培養實踐型人才的重任,進行微課建設既實現了“互聯網+教育”,也滿足高職院校教學的要求。本文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例進行探究,以期為相關院校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互聯網+”與微課概述
(一)互聯網+
“+”的本身就是一種改變,就是一種跨界與融合。只有敢于將跨界這一步踏出去,才會更加堅定好創新的基礎;也只有與融合一起合作,才會更好的實現智能群體化。融合的本身指的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的事物進行的融合,融合會在兩者或者多者之間吸取各自的長處,來使自身的能力提高,從中也不會產生排斥;如果將互聯網融合到每個教學中去,無論是對于教學活動還是互聯網本身,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互聯網+”便是將互聯網技術與其他的行業結合起來。對于教育行業來說,在當前微課風靡的情況下,實現“互聯網+微課”對學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微課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出現,該種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將傳統的“零散化”的知識或者是“細微化”的知識整合起來,用系統的有邏輯的方式體現出來,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空閑期間利用一些小視頻來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微課這一種教學方式實際上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能夠使學生較快的掌握所需要學習的零散的知識以及比較容易忘卻的知識點,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提升,促進學生的進步。所以院校建設微課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極為必要,故而本文對微課建設問題進行探究。
二、高職會計專業微課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一)會計專業教師分析
與從事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教師相比,高職院校的教師學歷相對較高,且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具體來說,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技能型的人才,所以在高職院校任職的教師都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尤其是會計專業的教師,持有這些證書的教師在每年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行業培訓,學習當前先進的理念,所以這些教師的能力均較強。有相關機構的調查數據也表明,高職院校的教師通常都比較喜歡嘗試新的知識。調查中數據表明原意進行創新的教師占總調查人數的52.8%,有將近30%的教師表示自己會在帶動之下進行創新,僅有12.3%的教師表示自己并沒有較強的創新以及改變意識。由這一調查數據也可以看出來,多數會計教師在教學中都原意進行創新,所以這些教師能夠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調整,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因為較多的教師可以接受新的方式,加之多數院校已經進行了“信息化”教學,所以教師的計算機水平也比較高,這些條件均為微課教學提供了條件。
(二)學生的學習特點分析
從學生角度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高等教育這一層級里面學習水平相對較低,對學習的興趣也較低,同時也沒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另外,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高考分數較低,所以在學習時候會有較強的自卑心理,所以在學習時候會感覺自己的能力不夠,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故而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可能無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新時期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程度均比較深,同時在網絡環境下的溝通能力也比較強。從相關部門的調查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中有60%以上的學生認為利用網絡能獲得較多的知識,能幫助自己獲得新的知識,這些學生也表示,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候也經常通過互聯網來搜索答案。另外,也有70%以上的學生也表示更加喜歡在互聯網環境之下學習,也原意在互聯網上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學習。同時,因為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多數學生也表示自己的零散時間比較多,對于零散時間的利用性不足,如果可以在零散時間內學習,他們也會更加喜歡。所以從學生角度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勝任。
(三)微課教學環境分析
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度較高,教育部門也頒布了多種政策來促進教育的發展,且與時俱進要求院校進行創新,同時為院校提供了多種幫助。在當前信息化的時代中,教育部門也頒布了《教育信息化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這一策略的引導下,多數院校均開始實行教育信息化,引進多種先進的教育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所以當前多數院校的計算機條件均比較成熟,這些為微課的建設提供了參考。另外,當前科技的發展極為迅速,通訊事業也有極大的發展,多數學生都有智能手機。只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使微課方式教學有了基礎。從相關數據的調查來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為100%,而擁有電腦的學生也在被調查人數的70%以上,其他沒有電腦的學生表示自己雖然沒有電腦,但是手機便能完全能夠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能夠利用手機來觀看各種微視頻、學習微課。且這些學生表示,利用手機學習微課也有極大的便利,能夠滿足自己閑暇時間觀看視頻的需求,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從這一角度來說,院校建設微課客觀條件極佳。
三、高職會計專業微課建設的思考
(一)高職會計專業微課的設計
高職會計專業進行微課建設,首先要做的便是設計恰當的微課,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達到教學目標。具體來說,狹義的“微課”相當于是“微小視頻”,這些視頻的時間通常比較短,在5到10分鐘之內,且這些視頻是圍繞某一個課題進行的,所以主題比較突出,學生能夠從中較為迅速的學到某一課題的知識。而廣義上的“微課”相當于以“微課”為主的整個教學活動與教學行為。所以涉及的知識就比較多,需要設計的活動也較多。首先,在建設之前需要對會計專業本身的特點進行定位,考慮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對學生教育的要求,在要求的基礎上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定位,進行羅列與篩選,選擇精辟的或者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將這些知識點做成微課小視頻,讓學生進行學習。其次需要進行設計布局,微課本身便是比較細碎的,教師在設計時候需要考慮各個微課內容之間的聯系性,從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教學思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高職會計專業有一個整體的系統的認識;最后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最終達到較佳的教學效果。
(二)高職會計專業微課的開展
在微課建設中如何實現開展微課也是高職院校需要考慮的問題。具體來說,因為微課視頻本身便是一種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的資源,如果教師沒有掌握相應的辦法,只是簡單的將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或者是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其效果必然欠佳。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講解,讓學生明確每一個微課小視頻中的主題,讓學生在學習時候,有目的的進行學習。比如說讓學生掌握《基礎會計》中的知識,那么需要讓學生認識會計及其職能、明確會計核算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礎、明晰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掌握會計核算方法以及了解會計學的體系等等。所以教師可以針對每一個方面做一個小視頻,比如說會計的職能方面,先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教育,讓學生了解會計職能有哪些,這樣他們在看微視頻時候才能有的放矢,才知道從何處進行學習。
(三)高職會計專業微課的評價
無論何種教學模式,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方能使微課建設更有保障。具體來說,微課建設中課程評價體系可以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是課程本身的建設質量,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兩方面均達標,方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對于課程本身建設質量的評價方面,需要對教師所制作的微課食品、所選擇的教學文本、教學風格以及教學技術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一定的評價指標來使評價量化。在這三個要素當中,應當以“教學文本”為主要的評價方面,因為教學文本其中包括教學內容、教學信息量、教學的知識結構等等。另外,從學生學習效果上來看,評價方式包括學生在微課中學習到了什么,學生在微課中學到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情況等等,對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感受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四)高職會計專業微課的保障
新時代的高職學生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的,而互聯網的傳播媒介較多,如“微信”、“微博”等“微”軟件,或者是“貼吧”、“博客”等平臺,學生偏好也不一樣,故而教師在教學時候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將“微課”在這些平臺中發布,構建微課平臺,讓學生能夠通過平臺進行交流,了解他人的學習情況、學習思路等等。從這一角度來說,高職會計專業建設微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課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工具,走入學生中,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學生習慣的學習方式,方能使這一教學模式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本文是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會計專業微課建設問題的探究,文章在對“互聯網+”以及“微課”的相關理論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對高職會計專業微課建設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且詳細談久了微課建設中的設計、開展、評價以及保障方面,以期為相關教師院校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進行探究,以實現“互聯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文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會計教學方法的研究[J]. 遼寧高職學報,2017,19(01):44-45.
[2]曾麗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探討——基于教育生態理念[J].商業會計,2017(11):126-129+70.
[3]魯學生,蘇任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建設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05):96-99.
[4]馬元興.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的突破與重構[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0):34-37.
[5]孫玲,趙建梅.“互聯網+”時代下改進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11):64-65.
[6]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職院校就業教育模式研究[J].鄭永烽.考試周刊.2017(93)
作者簡介:杜希杰(197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