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是班級與任課老師的聯系者,是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而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作為班主任的我時刻感受到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盡心盡力組織班級發展,引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學生 良好習慣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不少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由于各種原因,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一丁點心里困惑,如果不及時到矯正,這種不健康的心里不但影響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進一不提高,甚至會導致自甘墮落,厭學逃學,等嚴重心里障礙的產生。面對這些問題,班主任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好學生工作。
一、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正確評價的,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肯定與否定的一種反譴與強化方式。所謂誘因是產生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表揚和鼓勵這兩個很好的誘因。因為教師對學生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會引起學生愉悅情感體驗,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得到肯定,當學生發現教師對他們充滿信心,就能增強主動學習的愿望,并能逐漸將這種良好的學習行為內化為良好的品質。
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什么波折,因而普遍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抗侳折能力。因此,只要有機會,班主任就應多于學生接觸,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縮短師生的距離,幫助學生真確了解心里自我。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就應對學生的思考和努力表示賞識,對答對問題的同學及時表揚,對答不上或答錯的給予提示,同樣應給予真誠的表揚,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被教師輕易否定而漸漸失去回答問題的勇氣和信心,他們才會愿意聽教師的課,愿意參與教學,才會保持學習的熱情。根據發現學習理論核心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
三、關愛學生
課堂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學生在校的一天生活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學生的喜,怒,哀,樂大部分發生在課堂上。如果能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中融人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途徑。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先做他們的忠實聽,在慢慢地對他們加以輔導和指引,從而開始接近她,信任他,與他建立起一種友誼。教師對學生能夠理解,可以使學生感到溫暖,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成為朋友后,兩者之間就會真情,班主任在開建工作是很順利,此時,班主任可以用自己健康的積極心理,用真情的態度與學生想處,增經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最終是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健康度發件。
四、工作上要有創新
教育家皮亞杰曾說: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于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要培養創新的學生,我們就應先做創新的班主任。編排一個傳、幫、帶的創新座位;召開一些別開生面的班會和家長會,進行能觸動心靈的家訪;引導學生搞些小發明、小制作,這些創新工作能做到,就會對學生知其心,移其趣。
五、班主任要有奉獻精神
當我們堅守著班主任這個崗位,就必須有奉獻精神。一個人一旦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同時選擇了奉獻。而且要有偉大的人格力量,還要舍得付出平凡,樂于應對瑣碎,善于閃現智慧,敢于奉獻青春?,F實的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只是理論,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奉獻精神。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校園先鋒》,里面有一位班主任南一民老教師他正講著課,偏癱在了講臺上,之后,他的女兒南方老師接過了她父親的班級,在家里,父女倆總是為這個難舍的班級進行備課。南一民老師坐在輪椅上,還在想著學校的事,他們父女的這種奉獻精神,至今讓我肅然起敬。
六、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學生
要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班主任必須進行調查研究。這種調查研究首先不但要真誠信任,而且要更深入細致。接手班級之后首先要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是教育的一把鑰匙,班主任應當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智力發展和身體發展的個人特點、了解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初中學生的性格、思想、道德、情操、習慣等方面也都不同,對于這些情況,班主任應該比其他任課教師更多地了解,真正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找到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才能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教育,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七、要用愛心喚真情
班主任要一直認為,自己帶的不僅僅是一個班、一個集體,更是一個“家”。班上每位學生都與我有一份親情、一份牽掛。愛是教師人格力量的核心?!皭圩约旱暮⒆邮侨?,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币虼?,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集社會責任感與人間美好感情于一身,有獨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不竭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說,不僅要用情,還要至深,才能無堅不摧。所以,我認為情感教育實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沒有對學生真正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只有把愛心奉獻給全體學生,以人為本,無私奉獻,教育才會展示出驚人的魅力。
八、要注重人文關懷
初中班主任應該轉變“角色”,和學生談心時,不要總以長者和教師自居,而應把自己當作是學生的朋友,自己先交出“心”來,做到與學生談心時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進生或有特殊問題的學生談心時態度更要誠懇,要對他們耐心啟發,用感情來引發學生的共鳴。這樣,教師才能把自己和學生的心連到一起。假若平時對學生漠不關心,談心時又以教訓的口氣批評學生,學生就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教師的話學生也聽不進去。班主任必須遵循平等原則,不論學生年齡、身份和家庭地位如何,都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相待,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及生活、學習上的困難。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看似簡單,卻需要我們放下浮躁,回歸寧靜,潛心研究,因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是一日之功、一時之力,它是日積月累、用心磨礪的結果,那么,就讓我們為此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