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摘 要: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下,國家十分重視經濟的發展速度,但是經濟發展速度要和國民素質保持一致也是十分重要的,就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發展來說,新常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發展和市場經濟之間在發展方面相脫節,如何發揮出職業教育的作用,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是當前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職業教育 改革和發展
1 引言
新常態是西方經濟世界的舶來詞,其原意是爆發金融危機以后,市場經濟逐漸趨于穩定后所進入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狀態。當前我們所言的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社會主義經濟從一個階段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并趨于穩定,目前該詞已經成為了我國重要的經濟術語。而職業教育是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的一種教育形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認清經濟發展形勢,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職業教育目前在社會上被視作末流教育。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教育觀點,就是唯高考論,凡是不走高考路線的教育一律被視為“差學生”。受到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寧可上一個差點的專科院校,也不愿意去職業院校就讀,學生家長也是如此,然而職業院校和高等教育院校在本質上其實并無區別,前者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后者為社會貢獻綜合型人才,以德國為例,技工類院校在國內受到了廣泛好評。
(2)職業學校的上升通道狹窄。許多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不是把學習技能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獲得文憑作為首要目的。學生一旦進入職業院校,絕大多數只能獲得中專、大專文憑,獲得本科以上文憑十分困難。職業教育學歷教育上升的通道狹窄。
(3)職業發展空間受限。技工學校畢業生即使掌握了很好的技術,有突出的業務能力,也只能擔任技工、高級技工或技師、高級技師,職業發展的空間受限,無法像其他普通高校畢業生那樣獲得更多的上升空間和社會資源。
(4)職校畢業生的工作待遇較低。職校畢業的技工雖然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工作辛苦、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即使在江蘇這樣的經濟較發達地區,技工的工資一般只有2500~3500元。一些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退休后的工資也相對較低。另外,現行的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傾向于收入高、地位高的人群,一般技工難以享受到相對均等的公共服務,這也導致職業教育無法興旺,技能型人才嚴重匱乏。
(5)職業教育管理以及師資等存在“先天不足”。現行職業院校的主管部門有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交通運輸部等其他行業主管部門,既有國家級的,也有省級的,存在多頭管理、政出多門、標準不一的情況。教育部門在資源整合、招生規模、師資調配、專業設置等方面難以統籌。中職學校教師的編制緊缺,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匱乏,聘請兼職專業教師的渠道不暢。
(6)職業教育培訓人才仍是“紙上談兵”。國家沒有出臺有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剛性配套政策,企業參與學校合作辦學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校缺乏真實的工程環境,實訓效果差,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脫節,學生掌握的技能水平與企業的需求存在差距。
3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策略
3.1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目標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上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協調共同發展的效應增強,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在增多,為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營造了一個國際化的大環境。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也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逐漸的將發展目標轉變到國際方向上,形成開放、交流、合作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職業院校要提高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加強和國際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擴大職業教育院校的輻射范圍,積極引進一些先進院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尤其是國際上那些比較成熟和先進的資源,對職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培養標準等,都是值得我們借鑒過來對現有的教育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的。
3.2創新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
經濟進入新常態,各行各業都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政府部門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治學水平和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職業院校的內涵建設逐漸增強,為此要創新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逐漸形成終身的專業教育體系建設,區分好職業教育和普通培訓體系的區別,保證二者能夠緊跟勞動者的一生,幫助勞動人員朝著高端方向邁進。不斷的強化地域之間的人力資本實力,實現職業教育的體系建設,加強職業教育和其他教育之間的溝通,加強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為社會經濟發展建立一支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建設完善的區域職業教育體系,保證職業教育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有效六哦那個,減少區域之間的行政壁壘,促進就業。
3.3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管理制度的發展
新常態下的市場經濟體制更加重視市場的活躍性,在實現資源配置中,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到決定作用。積極推進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對職業教育院校的內部治理結構做到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對職業教育依法治理。要處理好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的關系,形成全新的職業教育局面,完善職業教育立法工作,做到依法治校。應用前沿的教育理念對教育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建立由政府主導,所有的利益分享者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提高職業院校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樹立品牌化的職業院校辦理理念。最后,還要加強完善職業院校內部治理結構,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科學的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監督評價,促進職業教育院校的規范發展。
參考文獻:
[1] 殷寶慶. 新常態下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J]. 職教論壇, 2016(19):67-71.
[2] 李玉靜. 經濟“新常態”下的職業教育改革[J]. 職業技術教育, 2014(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