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加剛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存在大量農村土地不合理征用的問題,農村土地管理水平下降,土地流轉出現問題。這就需要國家及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方案,來保證我國農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土地;土地管理;問題;
做好新時代農村土地工作,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的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我國農村土地作為影響農民發展的核心問題,應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同時結合當今國情,制定出符合農民需求以及國家發展的農村土地制度,從而為社會穩定奠定堅實基礎。因此,為了使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變革,分析改善農村土地管理問題的思路顯得尤為重要。
1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民使用土地時出現違反法律規定的現象
一是未經批準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宅基地。二是非法轉讓土地。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是不能進行轉讓的,但是目前農村存在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多處土地使用權,影響了農村土地管理;三是非法強占土地。擅自改變土地用途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實際上有許多家庭所持有的土地面積都大大超出了法律規定的面積。
1.2農村村民的土地使用意識比較落后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速度也越來越快,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就隨之提高。然而人多地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同時在土地利用上存在著巨大的浪費,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導致許多農民利益不斷受損。在人地關系越來越緊張的現狀下,存在土地浪費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非農用建設占用土地越來越多,導致農民能利用的土地面積減少,影響收入;人均耕地面積慢慢減少,雖然開展了土地整治,但是新增耕地質量不過關,也會影響農民的切身利益;隨著城鎮化建設加快,政府只重視建設速度,對建設策劃缺乏計劃,在建設過程中對土地的規劃不夠合理,造成土地有閑置現象。另外,農村的居民點不集中,呈現分散狀態,一戶多宅、空心村以及超標用地現象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
1.3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時操作不規范
在農村進行稅費改革之后,集體經濟的收入呈現下降趨勢,這一現象導致集體經濟薄弱,入不敷出,出現違法占地的情況。由于經濟落后,一些基層干部為了個人利益,隨意將農民的土地承包出去,對土地承包進行變更,對農民的土地有的收回,有的進行調整,使農民的利益大大減少。這些土地被非法承包后,成了非農用建設的基地。除此之外,在城鎮建設中,有的基層干部私下出賣集體土地,或者高價對集體土地進行出租。另外,對農民的土地補償和安置費用進行占用和挪用的現象也普遍突出,其后果就是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而導致上訪活動,最終兩敗俱傷。以上情況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層出不窮。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出解決方案,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2農村土地管理問題的解決辦法
2.1規范宅基地審批程序
要想減少農民在使用土地時存在的違法情況,就要在根本上下手,嚴格規范土地審批程序,這樣在農民進行土地審批時,就能有效地遏制一部分私自規劃土地使用的農民。在進行土地申請時,要求經過至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的同意并將結果公開,真正做到透明化。在土地申請下來以后,要求土地管理部門進行統一審核,檢查用戶是否按照規定只有一處土地使用權,如不符合規定,政府有權利回收多余土地,進行統一安排使用。在進行已有土地建造時如果要進行非農業建設,要求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土地管理部門進一步審查與審核。在建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規定,無論是測量、定位還是申報都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做到嚴格把關。這樣就能避免在建設過程中出現漏網之魚進行違法建設。如果在土地上已經有了房屋,村民可以將其出賣,但是不允許在原有土地上進行翻建,否則政府有權對土地進行回收處理,這也同樣適用于原有房屋損壞之后的處理方法。
2.2健全土地征收保障體系
首先,規劃公益性土地與經營性土地的范疇。為了使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國家應先對土地性質進行劃分與明確,從而建立健全的保障機構,使得政府更加明確所要管理范圍,而農民土地基本權益也不會受到侵犯;其次,規劃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為了有效保障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權利與義務,可設立土地征收糾紛仲裁體以及土地征收聽證體系等切實維護農民這一弱勢群體的制度體系,促使農民的法律地位得到基本的尊重,從而使征收程序更加合法。當農民對土地征收存在異議時,我國應委派專員征收涉事群體意見,促使農民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具有參與權、知情權以及監督權等基本權益;最后,適當提升征地賠償金額。
2.3做好土地流轉
首先,明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二者的關聯。我國作為法治大國,在改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時,也應謹遵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法律規定,并貫徹落實“兩權分離”的土地管理制度,并仍以家庭為土地承包的基本單位;其次,明確農村發展與土地承包二者關系。為了使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可得到切實改善,應以農村發展與基本原則,在家庭式農業集約經營體制內引進先進的現代農業,并引導統一經營模式向農戶聯合形式發展,促使農村土地在多形式、多層次以及多元化的土地管理服務體系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2.4加強執法監督與處罰力度
政府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執法制度,對違法占用土地的行為進行查處,保障社會的穩定。雖然近年來國家已有了一些針對農民的土地優惠政策,但是執行力度不夠,導致這些制度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國家應該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這樣才能真正看到農民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國家加快建設社會保障制度,優先考慮失去土地的農民,保證其基本生活。把農民的問題解決了,才算是解決了國家的基本問題。加強執法監督力度,把一切違法問題的萌芽扼殺在搖籃中,是我們現階段應該加大重視的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民的基本利益與農村土地的應用情況,一直是國家與地方政府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為了使我國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改善,為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奠定制度基礎,應通過建立城鄉統一用地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土地征收保障體系以及推動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等方法,提高農村土地的應用效率,并保障農民的切實利益。
參考文獻:
[1]汪禮來.淺析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江西建材,2016(20).
[2]王芳.淺析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商界,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