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珠
摘 要:佛教歷史是一部佛教教育與傳播的歷史。世尊之所以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人本的教育家,因為他不但教導眾生怎樣生活得好,得到究竟的幸福、覺悟,明白地認識到世間的實相是無常、苦、空和無我,而且還教導眾生如何去做一位解脫的圣人。佛教看來眾生之所以不能獲得美滿幸福,因為他們的心中有太多的貪、瞋、癡。佛教為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在越南佛學院的教育方向是獲得最圓滿的成果、取得最好成績的唯一方向、教育方針是正確的,是符合佛教傳統的教育思想的。
關鍵詞:越南佛學院 教育方向 培養
一、越南佛教教育體系的形成與特點
佛陀在世時是教育的精神就已經形成了。當時人們非常尊敬他,是偉大的導師或者術語稱作天人師。因為他不但到很多地方說法度生教化不歧視任何一個人,只要哪個眾生有一點醒悟或愿意聽他說法,他都會給他們講說。這就是佛教一種很普及又很有特色的教育精神。為了改善眾生生活的缺陷,他認為一切眾生在痛苦中生活是由貪瞋、癡引發出來的。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在當時就培養出不少圣者,如摩訶迦葉、舍利弗、阿難等...雖然佛的這種教育精神并未以頒發任何證書的方式體現。當時就已經受到不少人的肯定,因為這使得他們得到了解脫和美滿幸福。
佛入滅大概兩個多世紀以后,佛教的教育形式改變為以寺院為中心,所有佛在世時的教誨都被結集起來稱為三藏經典。佛教傳統的教育形式有所改變,但在內容上仍然繼承了統教育人們轉凡成圣。Asham曾經這樣說:“在公元前二世紀,在憍薩羅國的塔克西拉學校,當時已有佛學系、語言系、醫學系。為了紀念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阿育王在摩揭陀的那爛陀地方建立了一所僧伽藍來傳授佛學知識。為了發展佛陀的教育,龍樹不但大力重修了一些寺院,而且還建立了不少新的寺院,后來那爛陀大學的前身和基礎。到了公元四、五世紀,有了一個新名字的學院是(那爛陀摩訶毗訶羅)。”并有一個石頭的印章,歷任院長有無著、世親等著名佛教大師。該學院設有幾個系,根據三藏或五明來分類。此后的兩個世紀,那爛陀大學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所國際大學。對此,玄奘與義凈大師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佛教教育已經形成三學的教育體系,通過它來開發人生智慧,獲得既能解脫自己的痛苦、又能教化眾生離苦得樂的本領。
二、越南佛教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根據越南佛教歷史,公元一世紀印度佛教通過海路傳入越南,后來越南又繼續接受中華佛教的影響,使得越南佛教更加多姿多彩。為了接受了印度與中國佛教的思想精華、又融入了越南民族的傳統思想,不但發展佛教的傳統教育,弘揚三學思想,而且還特別重視教人仁慈、孝順、誠實、守信等。這種教育是從寺院里發展出來的,如紹龍寺、法云寺、等…當時的僧人多是知識分子,都是有修養,有愛國、愛民族之心的人士。他們進入寺院接受佛教傳統教育之后,被人們當作:“如來使者,到各處弘揚佛法,還有人到印度去留學,如大乘登禪師、運其等。到了陳朝(1225—1400)越南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教育得到更大的發展。當時越南佛教也為國家做出了不少貢獻到了鄭阮朝(1528—1802)?!痹诮逃矫嬉笊硕家▋煞N經典語言:漢語與梵語,以便更好地弘揚佛教戒定慧,教人如何生活的更好、從人生的苦惱中解脫。到公元十八世紀初,越南佛教與中國佛教交流更多,邀請了不少中國禪師到越南弘揚佛法。觀祖師從中國高僧石廉學習禪觀,后來開創了了觀禪派。這一宗派不斷發展,在各地建立了許多道場,其中發展得最好是胡志明市了觀道場。在二十世紀初期各國佛教走向復興時,佛教在全國形成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佛教中心,其中胡志明市是佛教中心是復興越南佛教的根據地。
三、越南佛學院的教育
越南佛教教育特別注重是戒、定、慧,并按照聞思修的次第培養僧尼。如今已培養出不少人才,他們都在各地擔任重要的佛教工作。20世紀至70年代,越南各地已經有了佛學院與佛教辦的初、高中學校,但由于社會諸因素,70—80年代佛教教育事業日趨衰落,不少佛學院被迫停辦。隨著戰爭結束,國家統一,1981年越南佛教教會開始復興,成立了三大佛學院:一所在北方河內,一所在南方胡志明市順化省,另一所在中部省。
但由于因緣不具,一直到1997年,胡志明市的高等佛學院才正式活動,由釋善超法師當院長。這所佛學院專門培養四眾,因而所有僧尼都要有中等佛學證書與高中畢業證書才有資格入院學習。在佛學院主要研究漢語、藏語、巴利語與梵語的三藏。其教育目的是讓僧尼有一定的知識面,使他們可以自修或入世弘揚佛法、服務社會。另外還有一所圖書館,有各種系列的參考書。這里教育方針也是主要集中在戒、定、慧為主,并按聞思修的次第來進行教育,為了全面發揮學生潛在的無窮智慧。這樣的教育方針是佛教教育的傳統既科學,又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同時又能應機施教。學院中僧尼都遵循這種教育方針來修學,將能培養出許智慧的僧尼。不但對佛教是有用的,而且對社會也是非常有用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院學習期間一切生活都要接受嚴格的管理。學院雖然創辦時間不長,但這一代繼承了上一代的傳統與教育經驗。我們最關心的是能否培養出學風與道風兼優的僧尼。
結 論
總而我們佛學院的教育方針是發揮以下兩點:一是勤修戒定慧,二是聞思修的次第循序漸進。但最擔心的是教育方針能不能成功的關鍵,而是教師與學生是否配合得好。因為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教師教得好但學生不想學,那樣也沒有辦法發展得好。所說的教育方向不是一件新鮮的事,只是一門很普通的教育知識。對于學佛的人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雖然如此。在佛教教育的觀點在各時代,尤其在這個知識經濟風起云涌的21世紀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和響,所以更加注重這份教育工作,本人關于越南教育發展方向的論文里,所列諸點還沒有達到一個完善的水準,希望老師給予多多指導,本來是出家人深切希望能夠聆聽到大家的意見和教導。
參考文獻:
[1] 釋覺全《越南佛教教育與發展教育的方向》參論 在北京大學演講,2011年11月.
[2] 【濟群法師微博】 http://t.sina.com.cn/jiqun
[3] 學校管理工作指導小組編,學校規范化管理的建設方案,遼海出版社,2011年.
[4] 陳登智《越南佛教歷史》中央民族大學,論文畢業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