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1991年四川省永川縣(現為重慶市永川區)公共汽車站開行了大南門至絹紡廠、至128、至氮肥廠的3條客運線路,使永川成為四川省第一個開通城區公共汽車的縣城,永川公交由此發端。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發展,永川公交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線路數、車輛臺數、運營里程、客流量等主要指標突飛猛進,2017年更成功創建為全國第一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有效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便捷出行。成績固然讓人欣喜,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公交行業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為助力永川區群眾滿意公交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造高品質生活,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報告如下。
關鍵詞:公交建設 公交行業 公交車 群眾
一、永川公交行業基本情況
截至2018年5月,全區共有公交客運企業3家,其中國有企業2家,民營企業1家,分別是永川區暢恒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16臺)、重慶市億貝公交客運服務有限公司(12臺),永川區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74臺)。
全區公交線路27條,其中老城區內部8條;新城區內部6條;貫穿新老城區13條。公交運營里程364.5公里,平均運距13.5公里,公交線網長度241公里。
擁有公交車輛302臺,其中公司化經營車輛275輛,占91%;公司化目標責任考核車輛27輛,占9%。公交車萬人擁有率為4.71臺/萬人。車長均為8米以上,其中8米—10米車輛111臺,占36.8%,10米—13米車輛191臺,占63.2%。自2013年起,大力推廣新能源車輛,目前共有新能源公交車125臺,占41.3%。
現有公交樞紐站1個,公交首末站1個,公交站點790個,公交線路日均發班總數為2712班次,日均客流量為20.1萬人次/日。
城區內實行一票制,票價為2元/人次;501、502、505路等3條郊區線路執行階梯票價,最高為4元/人次。刷公交IC卡實行票價7.5折優惠。公交IC卡、智能調度系統、永川公交通APP、車載Wi-Fi、車載視頻監控等公交信息化服務水平在重慶各區縣領先。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公交優先認識上有待加強。
對公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加快公交發展有畏難情緒,對群眾的迫切需求感受不明顯。
(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1.公交場站設施缺乏。全區公交樞紐站、首末站、停保場均只有1個,運營調度組織困難,導致部分收班車輛亂停亂放影響自身安全和其他車輛通行安全,早晚班車輛噪音擾民,首末點車輛集聚影響車輛通行。加氣站、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不足。
2.港灣式公交站點比例偏低。現有公交站點790個,其中港灣式公交站195個,占24.7%,比例偏低,導致公交車占道停靠比例較高,公交車站成為道路常發性擁堵點。
3.公交站臺站牌不規范。全區現存多種風格和標準,部分站點無候車服務設施、站牌缺失,部分站點未及時更新運行線路圖、拆除廢舊站牌、安裝新站牌。
(三)公交服務水平有待加強。
1.線路及站點設置有待優化。園區企業入駐及小區新建完成后,未及時調整線路進行覆蓋,部分線路重合度高,線路冷熱不均,部分站點偏密形成堵點。
2.公交運行調度有待優化。部分線路乘客候車時間較長、早晚高峰及園區工人集中下班和學校放學時段運力不足、開班收班時間不能滿足群眾需求。
3.服務意識有待提高。部分駕駛員服務意識淡薄,態度蠻橫,脾氣急躁,開車接打電話、搶道、隨意鳴笛、與乘客爭執等等。
4.信息化水平還有創新空間。公交卡不支持網上充值,不能實名掛失,未開通掃碼支付,永川公交APP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時有發生。
5.引導群眾水平有待提升。針對茶竹論壇、96096、12345等投訴,處理成效有差距,正面宣傳不夠,負面信息泛濫。對乘客文明乘車教育引導不夠,運行糾紛多發。
(四)行業內部管理有待加強。
1.管理制度建設滯后。出現新問題時,相關管理制度未能跟上,存在無章可循、無據可罰的情形,對企業、從員人員及乘客形不成有效管制。
2.掛靠經營車輛有待進一步規范。全區現存20余輛掛靠經營車輛,其中部分車輛服務質量差,長期是群眾投訴重點;涉及線路調整等影響其既得利益時,掛靠經營者組織人員采取攔車、非法上訪等方式百般阻撓。
3.從業人員隊伍不穩定。從業人員工作強度大、安全壓力大、文明服務要求高,但相關待遇跟不上,人員流失率高。
4.安全生產落實有差距。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存在僥幸心理,隱患排查整治不到位,安全投入能省則省,安全培訓效果差,日周月查等記錄不完備,必備物資補充不及時。
5.檢查處罰下不了狠手。對于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的企業及從業人員存在的違章違規情況,考慮到支持企業運行等因素,多是教育整改為主,處罰強度不夠。
6.行業管控存在隱憂。民營企業占絕對主導地位,國資車輛占比不足8%,行業調控手段有時失靈,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五)部門支持配合有待加強。
1.財政補貼不到位。優惠群體刷卡優惠補助缺口巨大,差額部分由企業自行消化,導致企業負擔加重。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等方面補貼不夠。
2.規劃引領不到位。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未完全落實,未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關部門在編制公交發展規劃時協調配合不夠。
3.執法打擊不到位。社會車輛長期擠占公交站點,部分乘客對駕駛人員進行人身攻擊、影響車輛正常運行、尋釁滋事,未能及時得到懲戒。
4.用地保障不到位。公交基礎設施已規劃用地因考慮到土地成本等原因,就調規他用,未能得到保障。
三、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主城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6〕9號)精神,結合實際,出臺永川區《關于城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
(二)堅持規劃調控,引領城市發展。
1. 強化規劃引領。強化公交為主的公共交通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將公交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發展公交擺在突出位置,優先發展。
2. 堅持科學規劃。一是由區交委牽頭,會同區規劃局、區公安局、區城市管理等部門做好公交專項規劃。二是相關部門按照規定將公交專項規劃納入各自規劃和計劃。三是由區交委制定每年度公交工作計劃,明確年度工作任務。
3.加強配套銜接。在實施重要項目時,配套建設相應公交設施,并與主體工程“五同步”。注意與道路、鐵路等運輸方式的協調性,實現公交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
(三)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補貼機制。
1.提高優惠群體刷卡補貼。結合歷年優惠群體刷卡數據,合理確定補貼標準,減輕企業負擔。
2.完善專項補貼制度。增加站場建設、技術改造、新能源車輛更新等項目的補貼投入,完善公交燃料及公交設施運行維護補貼機制。
3.減免公交相關稅費。免征公交企業新購置的公共汽(電)車的車輛購置稅;依法減征或者免征公交車的車船稅;對公交電動車運營用電實施電價優惠。
4.試水半小時免費換乘。加強數據分析利用,摸清底數,根據財力情況討論免費換乘可行性。
(四)加強部門協同,完善基礎設施。
1.區交委做好牽頭協調工作,建立聯系協調機制。
2.區規劃局在規劃中對配建的公交首末站、停保場等建設地塊予以明確,嚴禁隨意調規。
3.區國房局對符合條件的獨立公交首末站建設用地,采取劃撥方式供地,允許依法對公交用地綜合利用。
4.區公安局根據公交通行狀況科學劃設公交專用車道,加大侵害公交權利行為的打擊力度。
5.建設單位按照相關規劃和規范建設公交基礎設施。
6.區城管局等管理單位及時修繕補充公交基礎設施。
(五)加強行業監管,樹立良好形象。
1.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進一步修改完善公交線路設置、經營許可、服務標準、質量評價、從業人員管理、車輛檔案管理、安全應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為加強日常管理提供支撐。
2.依法推進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按照市政府公交公司化相關規定,依法引導掛靠經營者退出公交市場,消除不穩定因素。借鑒吸收重慶公交改革經驗教訓,通過投資控股、聯營等方式,提高國資占比。
3.提高服務水平,爭取公眾滿意。一是對現有線路認真開展摸排調查,及時調整優化線路站點,打造精品線路;二是科學分析運營規律,督促企業科學調度,根據實際情況增設定制公交、夜間公交等,滿足群眾出行需要;三是加強從業人員教育管理,提高服務意識和品質,減少矛盾沖突;四是嚴格開展駕駛員體檢,保障行車安全;五是快速有效處置來信來訪,回應群眾關切,教育引導群眾。
4.嚴格監督處罰,督促企業自律。逗硬制度執行,嚴厲打擊各類違規違章行為,形成有章必依、違章必糾的態勢,提高企業遵章守法的自覺性,促使管理服務水平提升。
5.提升科技水平,構建智慧公交。依托區交委交調中心、棠卡公司,提高公交卡信息化水平,擴大支付范圍,逐步開通掃碼支付,優化手機網絡應用,綜合利用公安、道路、運管、公交等信息平臺,構建智慧公交平臺。
6.強化安全生產,減少安全事故。督促公交企業履行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構建安全應急管理評價體系,切實減少事故發生。
7.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環境。加強正面宣傳,積極消除負面影響,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增強從業人員歸屬感。
8.深入開展調研,創新服務模式。深入基層一線,收集群眾所思所盼,消除難點堵點;借鑒吸收其他地區有效經驗,指導我區工作實踐。
四、結語
我們相信,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正確領導下,通過各部門的通力配合、全面履職,公交企業的規范經營,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永川區公交事業必能不斷優化管理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更好地服務永川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