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國
行業報是一個特殊而復雜的存在,它既不同于黨報,又不同于都市類報紙,而是背靠所屬行業,其“性格特征”更加鮮明?!冬F代教育報》是隸屬于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的一份行業報,每周一、三、五出版,其重要特點是教育性、專業性、實用性和細分性。盡管有專業、深度等方面的優勢,但在發稿速度和挖掘獨家性方面還面臨著黨報、都市報等其它媒體的挑戰。
為了更好地吸引讀者、貼近讀者和服務讀者,《現代教育報》深入落實“原創、深度、專業、社會視角”四個維度的辦報思路,除積極嘗試媒體融合之外,在轉變選題策劃思路、版面語言風格等方面也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新聞評論是報紙的旗幟,也是報紙指導性的鮮明體現。下面,筆者僅以評論版為例,談談在這方面的收獲和體會。
一、把握好新聞的“接近性”,內容與師生、家長更加密切,用服務關聯起千家萬戶。
接近性是傳統新聞價值的要素之一,指新聞事實同受眾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離與新聞關注程度的關系,距離近則新聞價值大,距離遠則價值小。當下,行業媒體已經進入市場細分的時代,如何尋求恰當的媒介定位、開發具有不斷滿足行業讀者市場的媒介產品和內容,已經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5年前,《現代教育報》借助改版契機,以新聞接近性為著力點,從版面尺寸、報道內容等方面進行了重要調整。
1.精細劃分內容,為不同人群提供精準教育服務。
全新改版后,《現代教育報》將每周三期內容進一步細分為《教師周刊》、《首都教育》和《家長周刊》,每期重新進行精確定位。三期報紙既有統一的評論版面“本社時評·線教評”,也有基于不同受眾的個性化的欄目。如《教師周刊》的“教師來信”,一線教師可以以來信的形式,反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或針對時下教育熱點發聲?!妒锥冀逃返摹盎匾舯凇敝饕槍逃邔嵤┣闆r,刊登一線的效果反饋或是意見建議?!都议L周刊》的“讀者來信”從家長的視角關注教育、關注孩子,其話題內容范圍更廣泛,作者隊伍也更加多元化。
2.權威解讀政策,報道內容接近本地民生和民意。
近年來,北京市基礎教育領域推出了許多具有深遠影響的改革舉措,如義務教育入就近入學、中高考改革、招生改革等等。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求必須做好政策解讀工作,惟其如此,才能確保政策順利落地并惠及于民。《現代教育報》立足為首都教育黨政機關中心工作服務,為首都和全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廣大讀者服務的目標,在每次政策發布時,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評論版也配合政策發布,邀請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教育專家、一線校長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政策進行了權威而又詳細解析。
3.創新版面形式,版面形式更符合受眾閱讀習慣。
為方便讀者閱讀,改版后的《現代教育報》采用八開版面,全彩色印刷,這樣尺寸的報紙,對折正好像雜志的大小,攜帶、閱讀都比傳統的大張報紙方便。尺寸的改變,內容的編排勢必跟著改變。評論版頭條僅千余字,二條大篇幅則用大幅漫畫配以少量文字評論,使得閱讀井然有序,內容更豐富更生動,這一版本也得到了讀者們更高的評價。
二、增強新聞的“貼近性”,“眉眼”和語言更加親切,不斷提高自身的輿論引導力。
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是反映新時代、弘揚主旋律的必然要求,是黨的群眾觀點在新聞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增強新聞的接近性、新鮮性、可讀性的迫切需要?!冬F代教育報》努力實踐“三貼近”,貼近教育改革一線,貼近學生、家長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教育的主流聲音,不斷提高報道水平,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1. 選準自己的受眾對象,正確引導受眾。
新聞媒體的喉舌性不是“說教”,而在于“引導”功能的發揮。作為具有“官方”背景的專業報,發揮好“喉舌”功能是《現代教育報》辦報應有的題中之義。評論版的內容不僅要發揮好“喉舌”的引導作用,更要貼近新聞事實、貼近首都市民、貼近時代要求。因此,我們從選題內容到語言風格,都緊貼“原創、深度、專業、社會視角”四個維度,努力找準喉舌性與貼近性的和諧結合點。
在工作中,編輯記者努力把枯燥、抽象的專業術語、文件語言采用市民百姓熟悉的表達方式,如平白、質樸甚至口語化的文字,傳達給讀者。在評論寫作尤其是標題制作上,也會采用相應的修辭手法,力求報道生動傳神。當新聞媒體的信息輸送給受眾時,絕不能死板地傳輸官方的政策文件內容,而是要把新聞媒體的藝術性、思想性和群眾性有效結合。
2.選準受眾關注的信息,掌握時代脈搏。
新聞報道貼近群眾,就必須要走通俗化道路,內容要為群眾喜聞樂聽、樂見、樂讀。但如果把握不當,追求通俗也極易墮入低俗,偏離正確輿論導向。
每年高考出分后,高價報志愿、炒“狀元”招生等成為一些培訓機構和媒體謀求不正當利益的手段。今年,相關部門對這些亂象也加大了治理力度。高考出分后,《現代教育報》緊跟時代脈搏,在評論版先后推出了《志愿填報竟如此天價》、《“禁炒狀元”呵護教育初心》等多篇很有影響力的評論,積極為學生、學校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服務,既傳遞健康向上的信息,又給群眾科學、通俗的輿論引導。
行業報刊的行業文化信息是贏得讀者的關鍵內容。但行業文化與社會類報刊在文化方面的報道有很大區別,把握不好很容易落入專、艱、澀的窠臼。在“接近性”和“貼近性”方面做好文章,教育媒體的評論一定能“評”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