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鵬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業實現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各類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廣泛應用就是這一進步的最直觀體現,為此文章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展開了具體研究,希望這一研究能夠為我國建筑業的更好發展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土木工程 建筑 混凝土結構 施工技術
1 影響混凝土結構穩定性的原因
施工完成后,水泥的收縮會引起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混凝土是一種混合性材料,因此其原材料的種類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從而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在儲藏和運輸過程中,會使得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受到影響。對于混凝土材料來說,除了其原材料的品質,運輸條件和儲藏環境也會對混凝土材料的質量造成影響。
2 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2.1 模板施工技術
模板施工技術是現代土木工程建設項目中經常用到的一項技術,主要是用以保證土木工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能。具體負責施工的技術人員應當加強對這一技術的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對模板配置的力度進行適度強化,在保證土木工程模板的強度和穩定性能等滿足土木項目的實際需求。在應用模板施工技術的過程中,具體施工的技術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土木工程的具體情況和之前的設計方案,嚴格遵照施工流程和標準進行。
2.2灌注樁混凝土技術
2.2.1.鉆孔樁終孔后,應對孔深、孔徑、傾斜度進行檢查,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清孔。清孔至孔底漿液及沉淀層厚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移動鉆機。2.2.2清孔方法有換漿、抽漿、掏渣、空壓機噴射、砂漿置換等,應督促承包人根據設計要求、鉆孔方法、機具設備條件和地質情況選擇恰當的清孔方法。
(1)掏渣法清孔只能掏取粗粒鉆渣,不能降低泥漿相對密度,故只能作為初步清孔。使用高壓水管插入孔底射清水時,射入水所需壓力應稍大于清孔前泥漿的密度與鉆孔深度的乘積。
(2)噴射清孔法采用射水或射風的時間約為3~5min,所需射水或射風的壓力應比孔底水(泥漿)壓力大0.05MPa。射水壓力過大易引起坍孔,過小則水或風射不出來,或雖能射出來,但不能起到翻騰沉淀物的效果。
(3)砂漿置換清孔法也可適用于換漿法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太厚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
(4)采用“換漿法”清孔時,嚴禁對泥漿加水過快過多。因泥漿比重急劇降低,可能造成坍孔或孔內沉渣不能清除(不能浮起而沉底),使孔底沉淀厚度過大,清孔質量差。
2.2.3不論采用何種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時,必須保證孔內水頭,以防坍孔。
2.2.4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過規定,應進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2.2.5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清孔,清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從樁孔的頂、中、底部分別提出泥漿試樣,進行性能指標試驗,將試驗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泥漿指標”值,其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對大直徑樁或有特定要求的鉆孔樁,泥漿指標應滿足:相對密度為1.03~1.10;黏度為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
2.2.6清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檢查孔底沉淀層厚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當摩擦樁設計無要求時,對于直徑≤1.5m的樁,沉淀厚度≤300mm;對樁徑>1.5m或樁長>40m或土質較差的樁,沉淀厚度≤500mm。
2.3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
2.3.1進場的鋼筋應經抽檢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鋼筋骨架的制作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2.3.2長樁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應根據吊裝條件確定,應確保不變形,接頭應錯開。鋼筋籠搭接,時間應限制在1h以內,用兩臺電焊機施焊。
2.3.3骨架外側應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如圓環混凝土預制塊或耳朵形鋼筋),其間距豎向為2m,橫向圓周不得少于4處。骨架頂端應設置吊環。
2.3.4樁基鋼筋籠下放前,應嚴格檢查驗收,下放時應嚴格檢查節段間接頭質量。如果不認真檢查,可能會造成如下后果:
(1)可能造成樁基的主筋數量比設計少,主筋直徑比設計小,鋼筋籠外徑過大或過小。
(2)焊接質量不合格,或主筋的長度比設計短,甚至承包人偷工減料根本不焊接第二節、第三節鋼筋籠。
因此,必須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預防:
a.應嚴格執行各道程序的自檢、監理抽檢程序,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須由質檢工程師檢驗合格并報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工序檢驗上不留下漏洞,以免給承包人偷工減料有可乘之機。
b.質檢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必須認真、仔細地檢查鋼筋籠的各項指標:直徑、根數、間距、長度、焊接質量等,并且要詳細記錄好檢查數據,絕不能怕麻煩而馬虎行事。
c.兩節以上鋼筋籠,焊接好后必須通知質檢工程師、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才能下放。若承包人擅自下放,必須嚴格指令其吊起來驗收,并對施工隊伍嚴加整頓。焊接接頭應按規范要求將相鄰主筋的焊縫錯開。
2.3.5下放鋼筋籠時,應對準樁孔中心,垂直下放,且下放后應對鋼筋籠加以固定。這樣可以防止灌注水下混凝土時鋼筋籠上浮,或鋼筋籠受導管等碰撞后移位,使其中心偏離樁中心過大,可能造成樁基的一側保護層太小甚至沒有,甚至在單樁單柱無承臺(系梁)設計時,立柱與樁基無法對接。若立柱跟隨偏移則還會影響立柱間距或立柱的受力。
2.3.6下放鋼筋籠時嚴禁晃動過大,應平穩、垂直、緩慢進行,以免鋼筋籠碰撞孔壁,導致孔壁局部坍塌,坍土掉入孔底,使孔底沉淀過厚。
2.3.7下放鋼筋籠后應準確控制鋼筋籠頂高程。安裝完后應固定好鋼筋籠防其下沉,或下放鋼筋籠前在鋼筋籠頂焊幾條計算好長度的鋼筋吊鉤,下放后吊鉤掛在護筒頂或孔頂工字梁上。
2.4混凝土結構養護處理
在土木工程項目中,對于混凝土結構進行養護處理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流程,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增強質量和效果。首先要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實時的檢測與控制,對其實時動態的狀態變化情況進行跟進掌握,結合溫度和濕度等環境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防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保證安全穩固。
結 語
在文章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展開的研究中,筆者詳細論述了常見的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的關鍵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的質量控制與相關創新,希望這一系列內容能夠為我國建筑業的更好發展帶來一定啟發。
參考文獻:
[1] 張偉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3,(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