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蕾
【摘 要】利用金融工程技術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路徑、探索商業銀行風險監管范式以達到促進商業銀行健康發展、金融市場穩健發展以及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目的,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及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對將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路徑創新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最后,基于變化的市場環境以及“互聯網+商業銀行”的時代背景之下,對如何利用金融工程技術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路徑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工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運用研究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作為融合了金融學、工程學以及信息技術在內的等多種學科共同交叉的一種金融工具,它將金融進行了科學的產品化和工程化。1988年,美國金融學家約翰·芬尼迪(John D .Finnerty)提出,金融工程包含了金融工具的創新以及如何給予金融學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創造性的解答[1]。金融工程側重于如何將將工程學以及信息技術與金融學進行深度的融合從而推動金融模式的創新以及風險管理。當前,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以及“互聯網+商業銀行”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利率市場化進程也在不斷推進,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如何進一步創新風險管理路徑成為促進商業銀行健康發展、金融市場穩健發展以及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舉措[2]。由此可見,將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對提升商業銀行風險規避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進一步利用金融工程技術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路徑、探索商業銀行風險監管范式以達到促進商業銀行健康發展、金融市場穩健發展以及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目的,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及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對將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路徑創新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最后,基于變化的市場環境以及“互聯網+商業銀行”的時代背景之下,對如何利用金融工程技術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路徑提出政策建議。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化的程度不斷向縱深方向邁進,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機制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面對金融市場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市場利率化進程的推進以及“互聯網+商業銀行”發展模式兩者給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帶來的挑戰進行分析:
(一)利率市場化進程推進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帶來的挑戰:(1)對傳統的高利差盈利模式提出挑戰: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特性,其長期以來的盈利來源主要是貸款等相關業務的利息收入,而依靠其他非利息業務,諸如手續費或者其他非利息業務取得的盈利收入所占比例較小。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不但會對傳統的高利差盈利模式提出挑戰,而且對商業銀行的財務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不斷要求商業銀行變革盈利模式,商業銀行變革業務模式必然帶來新的風險問題[3]。(2)商業銀行資本壓力不斷增大。利率市場化導致商業銀行通過依靠傳統高利差盈利模式補充銀行資本的渠道被逐漸改變,商業銀行面對信貸風險溢價、內源融資能力下降以及利率風險變動等問題,其資本壓力不斷增大,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3)客戶結構及經營業務亟待優化。由于商業銀行傳統的高利差盈利模式收到沖擊,商業銀行業務模式需要根據市場和經營需求不斷呈現多元化趨勢發展,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更多的金融理財產品,拓展盈利渠道。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小企業為了經營發展往往需要借助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商業貸款主體的多元化發展給商業銀行風險管控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
(二)“互聯網+商業銀行”模式變革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帶來的挑戰:(1)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的風險不斷增加。由于“互聯網+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具有數字化、多元化以及普惠性的特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所服務的對象相較于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模式來說,客戶主體不斷增加,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如果不加強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一旦發生金融風險,將伴隨著一系列的社會風險,不利于社會穩定。(2)“互聯網+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防范模式不健全。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機制大多針對的是傳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風險問題。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實體經濟的轉型,我國的商業銀行交易頻繁的同時其市場結構也發生了轉變,金融機構業務交叉不斷增多,這種情況下,單一的金融風險監管防范模式便不能更完善的對金融風險進行監督預警,缺失必要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4]。(3)關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防范意識有待增強。當前,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迅速發展為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商業銀行潛在的風險,商業銀行時僅僅看到表面上的風險,對于潛在風險的存在缺乏必要的預警機制,這就導致,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上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往往導致潛在的金融風險凸顯,往往造成整個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
二、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一方面,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結構以及發展模式不斷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面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風險問題,必須根據商業銀行經營實際情況創新風險規制路徑。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實體經濟也在不斷轉型,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戰,識別潛在金融風險并進行預警對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將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運用工程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路徑對提升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我國經濟新體系逐漸建立下商業銀行客戶主體多元化。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了直接影響,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復雜多變,金融服務對象面向實體經濟導致潛在的金融風險不斷增多,要求面對伴隨經濟結構調整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構建適應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是當前我國經濟新體系建立的必然要求[9]。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客戶主體不斷多元,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迅猛,為了促進企業發展,具有大量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在為商業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潛在的風險問題[5]。因此,將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商業銀行信用潛在風險逐漸增多。一方面,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信用系統的逐步完善,(下轉第40頁)
(上接第38頁)銀行辦理貸款業務不斷增多,這也就增加了銀行不良貸款業務不斷增多的潛在風險。風險的增多要求必須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場監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金融市場監管機制對影子銀行的風險監管缺失,其潛在風險成為我國金融系統風險的一大隱患,一旦發生大規模風險將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巨大影響,金融市場上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造成沖擊[6]。由此可見,將金融工程引入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成為規避商業銀行信用潛在風險的重要保障。
(三)規避地方政府債務的潛在風險對商業銀行沖擊的必然要求。由于融資平臺的完善、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地產行業的發展,地方政府財政過多的依賴于融資和土地財政,這就導致融資環節出現問題必然引發地方金融財政風險的發生,據相關數據表明,地方政府債務的主要來源是銀行貸款,其中商業銀行的貸款占主要部分,這就表明一旦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出現問題,有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風險問題,有可能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發展。因此,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創新交易模式是規避地方政府債務的潛在風險對商業銀行沖擊的必然要求[7]。
三、金融工程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運用舉措
針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將金融工程運用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轉變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思維,重視金融工程的重要性:商業銀行應加大對金融工程的相關研究,了解金融工程中工程技術、信息技術在創新商業銀行風險規避中的重要作用,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控體系,重視大數據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用海量數據中隱藏的有價值的信息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升級,面對業務結構的轉變,商業銀行規避風險也應不斷增強其互聯網意識。
(二)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人員關于金融工程技術的專業技能培訓:“互聯網+商業銀行”的運行模式相較于傳統商業銀行的運營管理,要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應加強工作人員的互聯網金融相關專業技能的基礎之上,重視計算機信息技術相關技能的培訓,深入學習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操作技能以及具體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之上,加強金融工程學理論的系統學習和運用,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培養管理決策人員從海量信息中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打造具有專業綜合素養的互聯網金融的專業人員隊伍。
(三)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完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商業銀行監管機制,商業銀行業務審批過程進行嚴格的審查,對相關準則做出系統、明確的規定,對觸碰監管底線的行為做出懲罰。其次,商業銀行應當建立防信息泄露管理機構,商業銀行在進行大數據管理過程中,要有效的規避信息的泄露,嚴禁防止出現信息外泄、交易行為的出現。最后,商業銀行應當運用云計算技術構建“執行-預警-反饋-調整”的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機制。對出現偏差的情況預警,在以上基礎之上及時找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出現原因并進行合理的調整。
【參考文獻】
[1]Finnerty J D. 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Corporate Finance: An Overview[J]. Financial Management, 1988, 17(4):14-33.
[2]王楠.引入金融工程技術提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思考[J].金融縱橫,2013(02):97-98.
[3]高峰.引入金融工程技術提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8):270-271.
[4]張守川.從金融監管改革新形勢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轉型升級的著力點[J].宏觀經濟研究,2012(01):33-37.
[5]羅秋蘭,陳有祿.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加強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思考[J]. 沿海企業與科技,2003(03):33-35.
[6]蔣燕,胡日東.金融工程在現代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05(09):114-116.
[7]薛瑩雯.金融工程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鑒析[J].當代經濟,2018(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