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誠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商標作為企業和商品的代表之一,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馳名商標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可以脫離商品或服務單獨存在了,但需要看到的是,馳名商標侵權事件時有發生。本文首先介紹了馳名商標淡化相關概念,指出目前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現狀和不足,并分析相關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促進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的相關保護立法,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馳名商標;淡化;反淡化;思考;立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標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代表產業來源的一種商業標識了,而是發展成為代表企業形象,體現企業文化,表明商品品質的代表物。而且現在對商標的保護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其中商標反淡化保護,尤其是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在商標權的中更是熱點話題,并且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在這種大背景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即防止馳名商標因其顯著性被淡化而減弱其影響力,保護馳名商標的商業價格不受他人非法共享,反淡化保護既有利于保護競爭者也有利于保護消費者。
一、馳名商標淡化概述
(一)馳名商標的概念
馳名商標,是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根據企業的申請,官方認定的一種商標類型,在中國國內為公眾廣為知曉并享有較高聲譽。對馳名商標的保護不僅僅局限于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或服務,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的商品申請注冊或者使用時,都將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因此馳名商標被賦予了比較廣泛的排他性權利。而且“馳名商標”持有企業的公司名以及網址域名都會受到不同于普通商標的格外法律保護。
(二)馳名商標淡化的概念
馳名商標淡化是指指未經權利人許可,將與馳名商標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圖形及其組合在其他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從而減少、削弱該馳名商標的識別性和顯著性,損害、玷污其商譽,從而導致其內在價值的降低的行為。按照有關商標淡化的理論,馳名商標淡化基本具有隱蔽性與長期性,損害的難以挽回性,淡化任性的難度大性的三大特征。商標淡化突破了傳統的商標混淆理論,將著眼點放在馳名商標所蘊含的商業價值不被他人所侵蝕和分享的層面上。于是禁止他人在非相同商品上使用馳名商標成為了反淡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馳名商標淡化的表現形式
馳名商標淡化的表現形式有多種,主要有弱化、丑化、退化三種形式。弱化是減弱商標與商品之間的緊密聯系程度,將與他人馳名商標相同或相似的商標使用在不同或不相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比如將高檔轎車的品牌如“寶馬”用到農用三輪車上。弱化并不會直接破壞馳名商標的標識作用,但長期以往會將慢慢淡化馳名商標與其產品間的關聯性,進而對馳名商標造成影響,破壞馳名商標的商業價值。丑化指的是在未經授權的前提下,使用與馳名商標完全相同或類似的商標來宣傳可能對其造成負面影響的其他產品,或者將在高端產品市場領域已經取得廣泛影響力的商標引用到低端市場。比如將食品行業的著名商標使用到衛生潔具上,破壞馳名商標的形象。退化是一種嚴重的商標淡化形式,即指馳名商標由于喪失了顯著性而逐漸演變成一個商品的通用名稱。如今許多原本為公眾所知的商標已經演變為了商品的通用名稱,例如“阿司匹林”已經變為一種解熱鎮痛藥的通用名,“二鍋頭”已經成為小瓶酒的代稱,“氟利昂”已經成為常見的制冷劑名稱。
二、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于1984年加入《巴黎公約》,依據該公約的規定對馳名商標給予特殊的法律保護,已經成為我國商標法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馳名商標淡化保護,不少學者認為,根據《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二款、《商標法實施條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相關規定,不可否認我國商標法已提供了反淡化保護的法律依據”[1] ,但即使目前我國加大對馳名商標反淡化的立法保護,仍沒有能形成系統的法律體系。
(一)保護覆蓋面不全
對于已經注冊的馳名商標,即便我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馳名商標反淡化立法,也會對其進行保護,但是那些未注冊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則仍屬空白。在商業實踐中目前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未注冊商標,由于種種原因,商標的所有者尚未前往注冊。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否注冊,馳名商標應得到同等保護。如果不注冊就不保護,很可能會讓眾多商標擁有者失去信息。所以應當立即修正商標法或出臺司法解釋,對未注冊馳名商標采取與已注冊馳名商標同等的商標保護措施[2]。
(二)商標淡化界線存疑
商標的混淆誤認問題是商標執法中最常見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問題,因為由商標的近似而產生的混淆誤認,通常是針對部分消費者而言,就執法者來說,對混淆誤認的判斷也難免帶有主觀色彩。比如,如果消費者購買了一包“雙燈”衛生紙,之后才發現,其品牌并不是雙燈,而是與它文字極其相似的“歡燈”。消費者之所以做出錯誤的購買決策,是由于將“歡燈”的衛生紙誤認為是“雙燈”商標的商品。顯然“歡燈”商標高度形似“雙燈”商標并利用了“雙燈”商標的銷售力,誤導了消費者并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混淆理論要保護的是商標的可識別性,而淡化理論要保護的是馳名商標的無形價值。將商標混淆誤認為商標淡化,將不利于淡化理論的發展,會使商標反淡化保護失去獨立存在的空間。
(三)現行法規定不明確
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商標淡化的專門法,是通過異性現行法進行規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淡化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待逐步完善。我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相關處罰做出了相應規定,但不少侵權行為給馳名商標所有人帶來的損失往往難以量化,將“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作為損害賠償的標準往往難以確定。而且,除去經濟賠償之外,是否還應當通過行政手段或刑事手段來制裁商標侵權行為也是值得探討的。并且,目前我國還沒有賦予商標權所有人制止他人淡化其商標的權力的法律條,這點在未來立法中應該得到補充和完善[3]。
三、完善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制度的建議
(一)加快立法步伐
法律是對馳名商標保護的基礎和依據,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的《馳名商標反淡化法》,使我國的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無法可依;我國現行的《商標法》也僅用了兩條款規定了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且對馳名商標反淡化的保護還沒有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作出規定,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也沒有對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應進一步完善馳名商標反淡化的立法十分緊迫和關鍵。可以借鑒美國經驗,在美國,反淡化制度已經相對成熟,作為唯一的對商標淡化行為立法保護的國家,配套的反淡化成文法使得其法律保護體系較為完善。2006年美國通過了《聯邦淡化修正案》,該法案針對現實實施中的困難進行了修改。從此,美國對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從理論上升到立法,且通過實踐不斷修正完善。美國的商標淡化法,是以法學家謝克特的反淡化理論為基礎,其理論的研究與實踐都較為成熟。針對理論界一直爭議的問題,美國首先能從理論上很好的厘清且不拖泥帶水,這就為司法實踐中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和理論支撐。比如美國商標淡化法規定了三種合理使用的情形,并明確其不適用本法的規定。從而,通過法條形成明晰的規定,將最新的理論成果以法條的形式固定下來[4]。所以可以從制定專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馳名商標反淡化法》,切實保護馳名商標,防止馳名商標被淡化;進一步修正我國《商標法》,在商標法中增加“對馳名商標反淡化特別保護”的規定;頒布《馳名商標保護條例》,對馳名商標反淡化的特殊保護作出明確規定;修正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進一步保護馳名商標,對馳名商標反淡化的特殊保護作出“兜底”性規定等方面出發,進一步完善立法。
(二)強化保護意識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各市場主體為了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最能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環節上,總是想盡辦法贏得市場。因此,要讓各市場主體明確馳名商標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認識馳名商標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一方面作為馳名商標權利人應自覺加大馳名商標保護的力度,另一方面侵權行為人要明白淡化他人的馳名商標所承擔的巨大責任,同時消費者及其他市場主體都應加強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意識。因此,各市場主體的自覺行為才是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最普遍與經常的方式。強化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意識,加強市場行為者的維權意識、公平競爭意識尤其是馳名商標特殊保護意識,才是解決馳名商標淡化問題的根本所在[5]。
(三)豐富保護方式
不少馳名商標在遭到淡化時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可以借鑒美國的立法經驗,建立以法律保護為主,其他保護方式為輔的多樣商標反淡化保護方式。法律保護主要是指馳名商標權利人在已經意識到馳名商標可能會受到淡化行為損害時,采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方式。但是往往單單依靠法律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行業和社會公眾的力量,行業內部以行業行規禁止淡化形式的存在,并要求侵權方必須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和權利限制,并且這種經濟賠償和權利限制應當以懲罰性為主要屬性,因為加大了違規成本,喪失了行業優先資格,才能對潛在的淡化侵權人也能夠起到警示作用,進而最大程度地保護馳名商標權利人的利益。也需要通過電視網絡視頻等途徑,傳播馳名商表反淡化保護的意識和觀念,讓公眾主動揭發不法行為,共同參與,營造良好守法氛圍
四、結論
綜上所述,馳名商標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評判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因此,擴大對馳名商標的保護是我國商標法律制度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目前我國針對馳名商標淡化保護還存在覆蓋面不全,商標淡化界線存疑,現行法規定不明確等問題,這需要我們刻不容緩,加快立法步伐,強化保護意識,豐富保護方式,做好對馳名商標的相關反淡化措施,為更多的國內品牌走向國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孫立凡.未注冊馳名商標的司法保護[J].中華商標,2012,(7).
[2] 孫立凡.楊葉璇.試論保護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法律依據和法律意義[J].知識產權, 2005,(2).
[3] 王玉琢.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研究[J].世紀橋,2014(06):85-88.
[4] 焦蕾. 美國馳名商標反淡化的法律保護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商業經,2018(05):105-108.
[5] 任燕. 論馳名商標淡化與反淡化措施——再談我國馳名商標保護的立法完善[J].河北法學,2011(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