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
【摘 要】眾籌平臺便捷化、廣泛化的傳播特性使其成為信息技術時代下重要的公益途徑。然而公益色彩濃郁的眾籌平臺能否有效商業運作,實現公益與商業并進的局面仍有待考究。本文以輕松籌為例尋找公益眾籌平臺普遍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公益眾籌;商業模式;輕松籌
基于新媒體,公益活動的傳播和實現方式呈現出新態勢, [1]公益眾籌越來越活躍在人們的社交圈內。然而以輕松籌為代表的網絡眾籌平臺在公益及商業上存在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制約著該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公益眾籌平臺所存在的困境對公益模式的創新和該行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公益眾籌的相關介紹
互聯網公益眾籌是指公益機構或個人依托互聯網發起籌款項目以籌集資金,本質仍是捐贈行為[2]。公益事實上也是眾籌,即廣集資金,不求回報[3];且公益眾籌一般具有無償、低門檻、高效率、廣傳播的特性,因此公益活動與眾籌模式相結合可以激發全民參與公益的熱情,擴大公益效果及實施范圍。然而網絡公益眾籌往往存在項目欺詐、挪用善款的風險和企業難以盈利的問題,阻礙公益眾籌的長期發展。[4]
而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輕松籌)便是廣為人知眾籌平臺,同時也是民政部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之一。其在廣泛的公益應用、為吻合其公益形象所做出的企業轉型以及政府的資質認可,讓輕松籌具有較強的案例研究價值。
二、眾籌平臺的困境
(一)商業模式混亂
眾籌平臺為確保盈利往往會開設眾多弱相關業務,從而陷入業務組合混亂,市場定位不明確的窘境。例如輕松籌雖有明確“輕松e保、輕松互助、輕松公益”三類核心業務構成其醫療保障體系,但現實中的業務更偏向于概念上的合并而非有機整合。且業務針對客戶主體不明確,導致其市場定位混亂。
另一方面,大部分眾籌平臺無法保證穩定可觀的盈利收入。眾籌平臺能得到認可并快速占據市場,取決于它們在公益領域的不俗表現。然而也正是因為公益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難以直接認識到其商業性質,使其無法在盈利上取得較好成績。
(二)核心競爭力缺失
眾籌平臺出現同質化競爭問題,企業間替代性高,行業進入門檻低;企業普遍不具有核心競爭優勢,難以確保長期發展。如輕松籌之所以認可度更高關鍵在于其業務技術相對成熟,籌款方式更社交化便捷化。隨著行業逐漸成熟,競爭者的競爭力也會越強,僅僅靠目前轉型為全民醫療保障企業,不足以讓輕松籌持續留住核心客戶。
(三)眾籌公信力不足
籌款項目以及款項去向的審核仍存在著成本壁壘,大部分眾籌平臺并不能完全完全保障項目的真實性和資金的公開透明。越來越多項目出現“信任危機”,其法律認可度也被質疑,從而限制眾籌平臺在公益和商業的長期發展。例如輕松籌仍無法通過實地考察以確保項目真實性;且其非必須填寫的款項公示欄使得資金去向令人生疑。
(四)價值實現存在缺失
眾籌平臺的公益價值實現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因為大部分籌款項目的成功取決于發起人的社交人脈。而“新型詐捐”即可以負擔得起醫療費用的中產階級為維持現有生活質量而賣慘眾籌就印證了這一點。這部分眾籌者的特點在于人脈廣,籌款速度快,而其能否“眾籌”是存在爭議的。相反人脈窄的真正貧困者可能由于其社交圈的限制而無法籌集善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產階級搶奪了貧困者的資金募集資源,致使籌款效果階層化。這類問題極有可能消磨社會公眾的認可度。
三、解決建議
(一)建立核心競爭力
不同的眾籌平臺應尋找并培養其特有的核心競爭力。以輕松籌為例,其應加強技術研發能力,通過技術更新降低邊際成本,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突破;繼續擴寬公益資源為輕松籌開闊更廣闊的公益藍圖,加強品牌的影響力;利用良好的口碑切入國民現有的健康保障體系,與醫療機關和政府合作,將不同業務融入國民的必要保障訴求中。
(二)重視資金審核和公示
眾籌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對受捐者的“騙捐”行為承擔連帶責任。[5]各類平臺應規范明確募捐行為中需要披露的信息范圍及程度,健全審核流程和款項監督公示,而利用信息技術降低成本是平臺持續運作的關鍵。例如輕松籌可設立“熟人認證——群眾舉報——實地考察——輿論媒體監督——法律懲罰”的審核流程,以提高募捐行為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時,還可進一步借助區塊鏈技術——“陽光鏈”使得整個資金流向更加透明且高效。
(三)擴大基金合作
眾籌平臺通過社交強關系實現了高效籌款的同時,就不可避免社交關系所導致的眾籌效果差異。為解決貧困群體的社交圈限制問題,眾籌平臺可以加大力度擴寬合作基金會的范圍,既加強項目的傳播力度,又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公信力。例如輕松籌運用小型基金會的人脈資源幫助貧困眾籌者籌得資金;小型基金會則借助平臺提高其知名度和公信度,實現互利共贏。
(四)完善籌款限制
以輕松籌為例,對于大眾所詬病的籌款模式和籌款規則問題,輕松籌可以在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進:進行疾病數據庫建立和參照比對。大病眾籌的受捐者要先根據疾病數據庫的“常見病情案例費用參照——地區物價情況”以及醫生的特殊建議來設定,使籌款設定地更加科學;禁止用戶隨意修改籌款時間;加強對善款保管提取使用的監督和公示,要求受捐者及時反饋善款使用狀況。[6]
【參考文獻】
[1]穆昊杰,施延吉.“輕松籌”的微信公益眾籌之路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8):342-343.
[2]茍愛萍,田江.影響公益眾籌中項目籌款能力的一些相關因素——以眾籌網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10):139-142+158.
[3]劉佳.淺析公益眾籌對公益捐助的意義[J].山西農經,2015(02):107-110.
[4]楊睿宇,馬簫.網絡公益眾籌的現狀及風險防范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7(02):81-88.
[5]王晶. 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帶輕松籌不僅管治病還能管致富?[N]. 每日經濟新聞,2016-08-23(007).
[6]王丹陽.慈善法視域下網絡眾籌平臺的規制路徑——以“輕松籌”為研究樣本[J].天津法學,2017,33(0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