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紅
【摘 要】分析企業培訓我國企業發展的作用及意義,進而探討企業培訓有效性的界定,并對影響企業培訓有效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對企業培訓的有效性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培訓;評估;系統觀
一、企業培訓的意義與作用
1.企業培訓的意義
我們發現大部分比較成功的企業基本上都比較重視企業培訓。一個成功的企業必定是那些幫助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全部潛能的企業。通過以下幾點可以表明企業培訓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第一,企業培訓系支持企業持續創新。隨著工作技術含量及要求的提高,就需要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其知識和水平,這就需要通過企業培訓來實現,這種現實環境使得企業培訓的發展更加重要。
第二,企業培訓支持企業管理制度變革。企業培訓體系建構與實施,是企業向學習型組織靠攏,即企業管理制度從“制度+控制”向“學習+激勵”管理制度的轉變。伴隨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學習型組織的創建,企業組織變革與發展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為目標,其基礎是學習,是企業員工個體和團體的持續學習,員工接受培訓成為持續學習的一種手段。
第三,企業培訓體系支持員工持續發展與自我價值實現。
2.企業培訓的作用
企業培訓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②確保員工與企業能夠跟上企業繁榮發展速度。企業培訓是以實現企業戰略規劃、經營目標為宗旨的,企業培訓活動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目標而開展,能夠保證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獲得“雙贏”。③開發和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水平,發掘人才,使企業對人力資源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④企業培訓使員工得到發展。企業培訓能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關心和照顧,從而增強對企業的歸屬感。
二、企業培訓有效性與系統科學理論
1.培訓有效性的界定
到現在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對“培訓有效性”下明確定義,學術界,一度將“培訓評估”常與“培訓有效性”作為同一種概念,不作區分。直到克萊格等人提出了兩者的重要區別。克萊格指出,培訓有效性研究的是企業培訓成功不僅與所采取的培訓方法有關,還與組織如何安置、支持和強化培訓,受訓者的動機和興趣點,以及哪種機制能保證將所學到的轉化到工作中去,其性質更為宏觀。而“培訓評估”是用來評價什么在起作用,及起作用的程度,其性質更為微觀。它考察在不同層面學到了什么。因此,我們可將培訓的有效的界定為培訓實現其目的的程度來進行研究。
2.系統科學理論在企業培訓有效性研究中的應用
培訓的系統觀本質要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強調培訓的整體性。培訓的整體性指的就是作為培訓管理者,能夠從宏觀大局角度,進行統籌安排,明確培訓各個局部在整體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程度,從而使培訓系統的整體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實現整體優化。②強調培訓的目的性。培訓的目的是主要是滿足企業的需要,包括企業本身、員工,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同時建立起有效的培訓機構模式。③強調培訓的結構性。④強調培訓的相關性。培訓的相關性即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根據國內外企業培訓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具,采取相應的調整、革新的措施,對企業培訓進行變革與創新。
培訓的系統觀,與以往以培訓設計為中心的傳統培訓模式不同,更加注重的培訓過程各階段的整體協調性,是一個更為系統的培訓模式;傳統培訓模式只考慮培訓師和受訓者的關系,系統的培訓模式考慮的是組織中所有培訓相關者之間的關系。企業培訓管理結構的不斷改進與優化,就是使培訓體系內各培訓要素配合達到最佳,既能充分發揮各培訓要素的作用,又能互相促進、互相支持,保證培訓體系有比較大的功能。
三、企業培訓有效性的拷問
企業培訓的目的是在企業所確定的一個教育環境中,使學習、知識保持和遷移最可能發生。企業管理人員期望企業培訓能夠對企業及其員工提高技術、技能水平。但我們必須看到,有效的企業培訓應該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逐漸遞進式的有機體系,這就要求企業培訓前能夠進行全面的、有效的、全面的需求分析,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訓目標,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使得培訓是一個合理的、有效的整體,從而保證企業員工在培訓中的效果的最大化。
1.缺乏培訓戰略定位
目前對于我國的大部分企業的在企業培訓管理方面處于一個比較被動的狀態,沒有根據本企業及員工的發展規劃進行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的培訓。應急性的培訓、應付上級任務的培訓、跟風性的培訓、休閑療養性的培訓等使企業培訓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這使真正需要培訓的員工喪失了提高的機會,無效培訓既損壞了培訓形象,也使企業培訓投資白白浪費。
2.培訓實施各環節的缺失
第一,缺乏培訓需求分析,或對培訓需求分析不到位。企業培訓缺乏針對性,造成培訓效果低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第二,缺乏科學合理的培訓課程體系。目前我國企業培訓課程設置中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①參照學校的教學模式,照搬學校教學課程設置模式。②照搬國外企業培訓課程設計模式。
第三,缺乏完整的培訓評估系統。首先,沒有對受訓者的狀況進行考察,即沒有做培訓前的評價,從而使得實際培訓過程與培訓需求脫節,達不到培訓的原有目的。其次,沒有對培訓過程進行評價。培訓過程沒有監測和評估,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能及時得到反饋。最后,培訓結果評估幾乎空白。大部分企業在培訓結束之后,沒有對培訓效果進行有效評價,只是象征性的頒發一個培訓證書進行結尾。
3.培訓師的問題
第一,培訓師自身素質的問題。培訓師擔負著為企業培養人才,提高人員水平的責任,其素質的高低,對企業培訓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
第二,培訓師對于企業及員工的培訓需求掌握不足。培訓師應該對一個企業的文化背景、工作環境條件進行了解,了解企業員工的真實需求,然后制定相應的培訓課程方案,因材施教。
第三,培訓師培訓方法存在失誤,過于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實現企業培訓的有效性,培訓師僅僅靠著理論的傳授是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培訓師應該更多的從實踐經驗方面入手,為理論提供可操作性,從而鞏固培訓成果并及時查漏補缺,改進培訓。
四、結論
在企業培訓工作的過程中認真遵循培訓原則,在思想觀念上要遵循戰略性、權變性原則,在整個培訓過程強調培訓的長期性、實用性和全方位性,努力正確地處理好按需施教與投入產出、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的關系,在培訓的不同階段進行及時的反饋和強化工作,這樣才能使員工的培訓工作有效地、有序地進行下去,真正成為企業的發展之源。
【參考文獻】
[1] 徐芳.培訓與開發理論及技術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2] 劉良芳.企業員工培訓有效性研究 [D].重慶:重慶大學, 2002.
[3] 陳晶瑛.走出企業員工培訓誤區 [J].經濟師, 2003( 3): 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