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而傳統的能源一般是一次能源,隨著使用的增多,含量逐漸減少,現在傳統的能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長期使用的需求。而且大量使用傳統能源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因此人們開始尋求和開發新能源。現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新能源已經成功的應用于人們生活中。本文主要是論述新能源發展對電網規劃的影響。
【關鍵詞】新能源;電網規劃;影響
一、新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向大自然提供能量轉化的物質。一般是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在經過人為的轉化后,最終成為人們生活中使用的能源物質。而且能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費量是生產技術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并且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各種能力和動力的物質資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未來國家命運決定于能源的掌控。其中人們經常使用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這些能源常被稱為一次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其都是經過成千上萬年的時間形成的。但是隨著人們長期的使用和經濟的發展,傳統的常規能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新能源成為了近幾年不斷研發的重點對象,也是未來的希望。新能源又稱為非常規能源,是傳統能源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到目前為止,人們發現的新能源有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太陽能。在現在生活中,太陽能已經被成功應用到制作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發電等。這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能源是人們生存的基礎,傳統的能源存在著能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而新型能源的使用正好可以解決能源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問題。新能源的產生是人們根據現有的技術將自然現象,如起風、漲潮、太陽照射等,轉換為人們可以使用的能量,因此新能源又稱為可再生能源,并且新能源的使用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樣也使得如何對新能源進行更加合理有效的開采和利用成為了人們研究的重要問題[2]。
二、新能源的發展現狀
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型能源已經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在過去人們經常使用煤炭進行發電。但是由于受到地區的限制,不利于運輸,經常在運輸途中出現翻車的現象,并且在進行燃燒煤時會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而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根據當地的環境建立風力發電站或者水力發電站,在進行發電時不需要對原料進行運輸,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這樣既節省了運輸的費用,又保護了環境,實現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其中最常見的有電伏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
(一)電伏發電
電伏發電又稱為離網光伏發電,這是一項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直接轉化成電的技術。電伏發電和傳統的發電方式相比具有無枯竭危險、無污染安全可靠、不受地域的限制、建設周期短、能源質量高等優勢。并且我國是電伏發電安裝量發展最快的國家。主要是由于我國制定了相應的政策確保利用電伏發電。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將逐漸的把獨立的發電系統轉為并網發電系統。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在進行這一轉變時還存在著并網成本高的問題。
(二)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是指利用設備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其轉化成電能的過程是人們將風能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利用風力發電的主要優勢是清潔,再生,建設周期短,規模靈活多變。同時風力發電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噪聲大、視覺污染大、運行波動大、間接性不穩定、成本高。因此在建立風力發電站時一般站在空曠的山區,如我國的西部地區。目前,我國的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經是世界風力發電的主要市場之一[3]。
(三)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設備一般是建在沿海地區,主要是利用水自身重力產生的能量進行發電。水是生命之源,對人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地球上含有豐富的水資源,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的70.8%。因此水作為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在發電方面也占有極大的優勢。水力發電作為新能源開發的熱門資源,具有循環效率高、清潔的優勢。但是水力發電本身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像是水力發電站的建設地點具有嚴格的要求,一般是在東部沿海地區。而西部地區就不適合建立水力發電站。除此之外,水力發電站的建設還與氣候、降水和河流量有關,這造成了這種發電方式受季節的影響較大,一般在夏季,水力發電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在冬季,由于氣候的寒冷,降水量少導致發電的質量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四)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也是我國較為豐富的資源類型。并且在我國每年達到日照的時數較多。因此太陽能發電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發電方式。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太陽能板進行收集太陽能照射的熱量,并將其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發電具有清潔、安全、建設周期短等優勢。但是在進行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時,一般選擇光照強度高的地方,而且要空曠。因為太陽能的熱度過高,當人們不小心碰到太陽能板時會灼傷皮膚。
三、新能源對電網規劃的影響
隨著新能源應用的逐漸廣泛以及對新能源開采和利用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新能源對電網的規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供電質量、電網安全和輸電方式等方面。
(一)供電的質量
在供電質量上,水力發電可以達到供電質量的標準,但是由于水力發電受到季節的影響很大,不能保持長時間的發電,所有要求進一步發展,努力的解決這些問題。風力發電對于氣候的依懶性很大。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達到供電的質量,但是其可以保證大范圍的供電。太陽能發電是應用最廣泛,也是技術最成熟的一種發電方式。由于我國的光照時間較長,因此太陽能發電的使用范圍較廣,甚至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并且太陽能資源在發電方面具有較大的能量,在穩定性上也比較好。因此在供電的質量和供電的時間上與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相比都有加大的優勢。
(二)電網安全
水力發電的電壓較高,能量較強,但是穩定性差,因此水力發電在電網安全中沒有較大的優勢。而相比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在電網安全上具有相對的優勢,但是風力發電在電壓上仍然存在著波動問題,使得風力發電在電網安全上也存在著問題。因此要對供電站進行復雜的處理程序后才能使用。然而太陽能發電則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三)輸電方式
在輸電方式上,新能源與傳統的常規能源相比,要求更高,程序更復雜。因此在進行電網規劃時,一定要注重設備問題,還有關注遠距離和超遠距離的輸電技術和輸電安全。并且我國現階段還是以傳統的發電方式為主,傳統的電網和新能源的電網并沒有交集,因此以后想要全面用新能源進行發電還具有一定的困難。
經過在供電質量、電網安全和輸電方式上的對比,發現太陽能發電要比水能發電和風能發電更具有優勢,因此國家可能會在太陽能的開采和利用上更加關注。并且太陽能不會像傳統的常規能源一樣出現資源枯竭和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因此合理運用太陽能資源將會成為未來供電的重點[1]。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傳統的常規能源已經不足以支持人類長時間的使用。因此為了人們能夠正常的生活,需要尋求新能源來代替常規能源的使用。現階段,我國已經開始利用新能源進行發電。但是由于受到技術和季節氣候的原因,新能源在進行發電時,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所以解決這些問題,尋找適合的能源成為了國家研發新能源的重點工作。
【參考文獻】
[1]陳道敏.試論新能源發電接入及對電網規劃的影響[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11):51-52.
[2]甘磊. 考慮大型新能源發電基地接入的大電網規劃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7.
[3]豆田田,劉慧麗.淺析新能源發電接入及對電網規劃的影響[J].低碳世界,2016(2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