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
【摘 要】國家公務員的治理機制大致由激勵機制、競爭機制、保障機制、風險機制、更新機制、監控機制等部分組成,其中激勵機制處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謂激勵就是指激發鼓勵,通過激勵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勉勵全體公務員向期望的方向努力。而激勵機制則是要求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勵辦法,使其達到激發鼓勵的效果。
【關鍵詞】激勵;負激勵;機制
一、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建立和健全國家公務員激勵機制,既是政府加強對公務員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政府有效組織公共治理、公共服務的基本手段,十分必要,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調動公務員積極性,發揮好政府公共治理職能的需要。目前,國家公務員隊伍中工作責任性不強、辦事效率低、亂用職權、服務態度差等現象還存在,有些問題還很普遍。消極思想、行為的產生與治理機制、公務員自身修養、職業道德,以及公務員職業的低風險性有關,但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根本之所在。要改變這些消極思想和行為,充分調動公務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應當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引導和激勵推動。
(二)是公務員完善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目標的需要。影響公務員自我完善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但從系統論的角度來分析,對其起影響的不外乎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因素。內部環境是公務員的自身因素,即,文化素質、道德修養、競爭能力和理想定位等,包括自我需求、自我效能、自我激勵和成就動機等;外部環境主要是工作氛圍、條件和機遇,也包括上司的引導、同事的監督和部門的激勵。造就一位優秀的公務員需要內外相長——良好的自身素質與完善的激勵機制相得益彰。
(三)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范公務員治理的需要。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和平等待遇,同等的條件下創造同等的價值應當享受同等的待遇。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在應用價值規律基礎之上,追求效益。有效的激勵使公務員的付出與獲得相對應,能夠營造一個較好的競爭環境,推動公務員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二、有效激勵機制應當涵蓋的基本內容
目前,仍有不少治理部門和領導認為激勵無非就是加薪、提職。產生這種觀念可歸因為對激勵內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其實激勵涵蓋的內容很廣,主要包括物質、精神、輿論、民主和監督五個方面的激勵。
(一)物質激勵
公務員的物質因素包括工資、津貼、獎金等。物質激勵的要害是優化薪酬設計。薪酬設計要注重“對內具有公正性,對外具有競爭力?!狈治霈F行的職位工資、等級工資制度,筆者以為還需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逐步加以完善。職務工資與級別工資是公務員工資構成中的最主要兩部分,公務員工資高低,不僅要體現行政職級高低,也應當反映同一行政職級人員之間工作責任、工作任務、工作成效的大小。當然,非工資性收入的合理分配也是調動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增強公務員對部門忠誠度的重要激勵方式。非工資性收入主要包括福利收入和在職消費收入等,非工資性收入的分配更應與公務員崗位目標責任制直接掛鉤,否則無法達到物質激勵的目的。
(二)精神激勵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國家公務員也是一個自然人,有最基本的物質方面的需要,也有更高層次的情感、榮譽以及自我實現的追求。在保障其基本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更應著眼于保證公務員更高層次需求的實現。這就要求從事公務員治理工作的同志,高度重視精神的激勵,努力為公務員平等公正地參與職位競爭、獲得晉升的機會和較高的職位營造環境,創造條件。
(三)輿論激勵
人不僅要有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更需要受社會尊重,國家公務員更是如此。所謂輿論激勵就是通過通報、會議以及廣播、電視等手段和途徑,對先進事跡進行表揚,對不良行為進行批評,從而達到弘揚正氣、抵制歪風的目的。輿論激勵還涵蓋了輿論監督的內容,輿論監督雖沒有強制力,卻在社會生活中極具影響力,通過輿論對不良行為的鞭笞,對一些以權謀私、腐敗墮落行為和人物的暴光,促使廣大公務員提高警惕性,增強防范意識;督促廣大公務員依法行政,為社會和民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四)民主激勵
公務員作為公民,有憲法賦予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言論自由和擇業自由;作為一名公共事務的治理者,他需要參與民主治理和民主決策,充分享有建議權和批評權,需要有責、權、利的統一。因此,公務員治理部門在治理實踐中必須樹立民主治理意識,引導公務員參與民主治理,發揮好本職作用。
(五)監督激勵
英國的聞名政治學家阿克頓勛爵說過,“權力傾向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就我國目前的行政治理領域和職能來說,依然存在著權力過于集中、治理事務過寬和范圍過廣的問題。要保持公務員隊伍高效服務和廉潔自律,必須建立針對公務員權力行使的制度化約束與監督機制,包括明確責任制度,加強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等。
三、有效運用負激勵機制
負激勵機制在國家公務員管理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全負激勵機制可以約束公務員的不良行為,將他們的行為進行合理地規范,從而為充分激發公務員的潛能,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前提。當在工作中得到正面強化的機會較少時,應當加強負強化的力度。負激勵可以促使行為加速改進,其達到的激勵效果有時甚至可以超過正面強化的作用。
所謂的負激勵就是為了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依據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強制性地對有悖于組織目標的行為進行修正,對行為者進行限制和懲罰,使行為者產生壓力,使這些行為削弱或消失,對他人產生警示和教育作用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通過管理者對被管理者和管理目標不相一致的行為的監督、制約,使其圍繞著具體的工作目標而采取有序的行為。簡單地說,我國國家公務員的負激勵機制的核心內容就是紀律約束,通過對公務員行為的一種約束,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對于政府有效管理公務員來說,負激勵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對我國國家公務員實行負激勵機制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配套制度不健全、法律基礎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強等問題的出現,都需要不斷地對負激勵機制加以完善,為此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完善建議:
(一)正確認識并且高度重視負激勵機制,并且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加以靈活運用。
(二)加強負激勵機制的法律基礎,在政府機構內部建立和健全責任制度,讓掌握公共權力的公務員對其自身的工作行為和社會行為負責,依法懲罰不負責的行為,從而有利于消除公務員相互推委責任的行為。
(三)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要合理使用負激勵機制,具體包括:1.負激勵機制的實施必須要有針對性,正所謂“有的放矢”,要避免“通貨膨脹”式的負激勵機制。2.在具體實施負激勵機制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負激勵機制執行的力度,做到細致、及時、準確和廣泛。同時要注意到將懲罰和說服教育相結合,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避免“只賞不罰”的現象出現。3.負激勵機制作用的發揮要注意到物質精神相結合,在進行具體的紀律約束時,應該加上經濟處分一項,使得違紀者受到精神和物質雙方面的損失,才會對他們產生真正的懲處和教育的作用。4.負激勵機制的實現要注意到和獎勵相結合,強調以獎勵為主,以懲罰為輔。
(四)建立健全對于負激勵機制實施的監督機制,包括健全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建立公務員行為的社會約束和自我約束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制度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