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歡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的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為了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本文從加強計算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組織多樣化的練習,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幾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談一點體會。
【關鍵詞】興趣;習慣;基礎;計算能力;技能技巧
計算在生活生產勞動中運用最為廣泛。在小學,計算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關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而數學又是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必需的一門科學知識,是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性,其思想方法向一切領域滲透。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特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孩子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從而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就數學本身,特別是數學計算教學而言,好象只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開會”,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數字游戲。對于小學生,比起好玩的游戲,卡通漫畫和好看的電視來說,數學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我在教學中滲入游戲。如:在“比較小數大小”的教學中,我以游戲《機靈的小數點》出示,讓學生玩樂中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知道小數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平時,我在教學中,積極準備數學競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接力比賽,搶答,評智慧小星等。
另外,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我還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數學。
二、好習慣讓孩子終生收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認真審題的習慣。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出現(xiàn)運算順序錯誤,抄錯符號或抄錯數據。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
(二)專心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都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試想,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么可能正確呢?但在計算中,學生抄錯數字或符號的現(xiàn)象是非常普遍的。我就對學生的抄題有了嚴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如果作業(yè)有連續(xù)五次得優(yōu)秀,就可以得到一顆五角星,滿五顆五角星就可以獎到一本本子;剛開始,如果哪一次作業(yè)中出現(xiàn)有三次或以上抄錯現(xiàn)象,就把那次作業(yè)從頭至尾抄寫一遍。以后,則提高到出現(xiàn)一次抄錯,就從頭再來。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學生抄題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時校對,以免出錯。
(三)積極驗算的習慣。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不大于被減數等等。
另外,教學中,還應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三、打好基礎很關鍵——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減法,想加法;轉化為整十數加減一位數;轉化成20以內的加減法;把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轉化成一位數減一位數;先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然后再轉化成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設定目標堂堂練。每節(jié)數學課,教師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準備一本口算本,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形式變換多種練。
四、一舉兩得——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fā)展,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養(yǎng)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
例如,在計算39×486時,可以讓學生大致說說積大概是多少,從而知道,積的位數,不至于出現(xiàn)較大的錯誤;在簡算3.74×9.8=?時,學生經常出現(xiàn)3.74×9.8=3.74×(9.8+0.2)的錯誤,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先估算,3.74×9.8兩個因數分別是兩位、一位小數,則積一定是3位小數,末位4×8=32,則積的末尾一定是2,可見,結果肯定是錯的,再分析原因,問題就解決了。
五、為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堅強的學習信心,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碰到數據大、步驟多的題目要冷靜分析,逐步計算;課堂上,多讓后進生解答一些較簡單的題目;課外應根據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缺漏,加強個別輔導,逐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多表揚、鼓勵,努力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作為教師,首先自身要對計算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 同時訓練應持之以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難見成效的。在計算教學中,做到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要單純?yōu)榱擞嬎愣嬎悖阉湍壳靶抡n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tài)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要把握好每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為主攻目標的教學原則,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們可以相信,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會很遠。
【參考文獻】
[1] 朱秀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年.
[2] 富秀美、陳啟新.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M].北京教育出版社.
[3] 劉夢湘.小學數學教學與智力發(fā)展[M].光明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