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勇,玉 潔,伍少欽
(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良圻原種豬場,廣西 橫縣 530317)
生產母豬死亡率是影響規模化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20 16年,國際豬場管理系統(PigCHAMP)發布了美國491個豬場母豬死亡率為5.93%~14.90%,平均為10%,且從2000年的6.5%逐年增加。目前國內少有系統分析規模化豬場母豬死亡原因的研究數據和相關報道。
華南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高濕,規模化養殖場防暑降溫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規模化養殖場陸續建設全環境控制、全密閉、機械通風、水簾降溫的現代化新式豬舍,以期改善夏季對母豬熱應激的影響。針對南方地區規模化豬場生產母豬死亡原因的系統調查和分析,將有助于找到影響南方規模化豬場母豬死亡的主要原因,改進措施,降低母豬死亡率,提升母豬養殖效率。
數據來源于華南地區9個規模化豬場2013—2017 年累計60個月的母豬死亡記錄。根據豬舍環境控制模式大體歸為兩類,如表1所示
9個母豬場的管理規范,生產數據完整,以周為單位進行生產組織,斷奶后母豬轉移到定位欄飼養,母豬全群人工授精。7 d非正常配種母豬轉移到大欄進行誘情,配種23 d后進行B 超孕檢,產前5~7 d上產房,仔豬哺乳期21~23 d。傳統豬舍采用定位欄+大欄結合的飼養模式,新式豬舍全程采用定位欄飼養。
對豬場死亡母豬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數據統計使用Excel進行,生產母豬死亡數據共4600條,2013—2017年母豬死亡率分別為7.04%、9.40%、8.01%、9.40%、8.87%。
胎次: 妊娠母豬為配種胎次,哺乳母豬和空懷母豬為分娩胎次。

表1 豬舍規模與模式
根據母豬死前表現的原始記錄,初步對生產母豬死亡原因和表現進行了歸類,共分為14 大類,生產母豬死亡類別及具體原因見表2。
根據相關的研究報道,發現母豬死亡同環境氣候相關,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尤其是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下母豬死亡率較高。華南地區地處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特征明顯,對不同季節生產母豬的死亡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如圖1。
由圖1可知,2013—2017年母豬月均死亡率0.72%,全年呈倒“V”字型;最高為2015年6月份,為1.07%;4—9月份處于較高水平,總體趨勢為6月份最高(0.93%)、12月份最低( 0.57%)。

圖1 歷年各月母豬死亡情況

圖2 不同豬舍各月母豬死亡情況
在調查的9家規模化豬場中,有4家是傳統豬舍、5家是新式豬舍,對5年的死亡數據按月累計統計發現(見圖2):兩種模式的豬舍母豬的死亡率全年呈倒“V”字型分布,新式豬舍、傳統豬舍最高同為每年的6月,分別為0.94%、0.93%,最低分別為0.48%(12月)、0.55%(11月),兩種模式全年合計死亡率分別為8.52%、8.61%。炎熱季節(4-11月),兩種模式分別為6.19%、5.9%,說明南方高溫高濕的天氣情況下,通過濕簾降溫的新式豬舍并不能顯著降低母豬的死亡率;溫和季節(12月-次年2月),分別為2.33%、2.71%,說明因溫差變化大,新式豬舍密閉性好,能一定程度降低母豬的死亡率。
對不同胎次母豬的死亡情況進行統計,結果見表3。
由表3數據可知,0~1胎次母豬死亡占比達到了44.8%,其中0胎母豬死亡率最高,為22.89%,其次為1胎21.91%,2胎以上的占比依次遞減。

表2 母豬死亡情況

表3 不同胎次母豬的死亡情況

表4 母豬距離最后一次配種天數的死亡情況
對生產母豬距離最后一次配種天數的死亡情況進行統計,結果見表4。
由表4數據可知,在哺乳階段死亡的母豬占比最高,為42.72%,其中產前1周內死亡占比到達了20.39%;妊娠階段次之,為31.52%,妊娠各階段分布均勻。
據有關報道,造成生產母豬死亡的因素包括疾病、飼喂管理、豬舍結構、母豬胎次、環境控制和氣候等。根據本研究調查華南地區9個規模化豬場生產母豬死亡原因及分析可知,促使母豬死亡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一是,隨季節波動的熱應激;二是,高燒、肢蹄疾病;三是,低胎次生產母豬的飼養管理;四是,產前的重胎母豬及哺乳階段的飼養管理。
針對以上影響因素,華南地區降低生產母豬死亡率的措施建議如下:
一是,做好防暑降溫。華南地區夏季高熱高濕且持續時間長,導致豬群易熱應激死亡,應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采用濕簾降溫的豬舍必須密切關注濕度,采用濕簾與淋水蒸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降溫。另外在換季時應關注豬群健康,本研究表明2月份傳統豬舍母豬死亡高發期,2月份南方春夏交接,溫差較大,氣候反復變化容易造成母豬應激。
二是,做好疾病防控。針對不同季節、不同疾病壓力,進行藥物保健和疫苗免疫接種,保持豬群健康,減少疾病及發燒豬只。同時,對飼養環境優進行優化,定期維修欄舍,減少母豬外傷及肢蹄病發生的概率。
三是,加強0~1胎豬的飼養管理。低胎次母豬對熱應激更加敏感,低胎次母豬免疫體系不完善,在實際生產中除了降溫,還要關注后備母豬的馴化,提高整體免疫能力,減少豬群移動過程中的應激。
四是,關注重胎豬、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母豬在妊娠109~117 d從定位欄轉移到產房待產,母豬長期在限位欄內飼養,缺乏運動及心血管鍛煉,轉移過程中應該減少應激,應在夏季選擇早晚溫度較低時間轉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