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茵
[摘要]目的 分析手術切口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相關因素間關系,作為臨床護理的依據,以降低感染發生率。方法 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25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計算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并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單因素分析顯示,影響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風險因素有手術時間、手術間類型、是否為連臺手術、是否為侵入性操作、是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人觀摩手術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有手術時間>2 h、連臺手術、侵入性操作、預防性使用抗生素(P<0.05,OR值>1)。結論 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因素較多,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該針對具體因素制定和調整護理措施,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保證患者健康與安全。
[關鍵詞]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管理;相關因素;多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c)-0169-03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LI Yin
Operation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Yingtan City,Jiangxi Province,Yingtan 33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operating care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as a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Methods A total of 2025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as research su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calculate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Result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operation time,type of surgery,whether it was a continuous operation,whether it was an invasive operation,whether antibiotics used prophylactically,and whether someone observing opera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operative time >2 hours,continuous operation,invasive operation,and 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P<0.05,OR>1).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factors that cause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patients.Therefore,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nursing measures should be drafted and regulated targeted on the specific factor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and ensure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Nnursing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Relevant factors;Multivariate analysis
手術切口感染是醫院感染的常見類型,可分為切口淺部組織感染、切口深部組織感染以及手術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患者自身因素、手術操作因素都會引發手術切口感染,加之處于醫院的特殊環境下,病原菌種類較多,因此,臨床護理應該注意手術切口感染的防護。手術切口感染會導致患者切口愈合緩慢,甚至出現相關并發癥,不僅會延長患者住院觀察時間,增加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還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1-2]。應該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對相關因素進行有效控制,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3-4]。近年來,人們對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視度不斷增強,相關研究不斷增多,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更多更有價值的借鑒。本研究就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提出對應預防對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手術治療患者2025例,均為我院收治患者,病例選取時間為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男1107例,女918例;年齡21~75歲,平均(48.17±6.79)歲;胃腸手術627例,闌尾手術425例,膽道手術397例,甲狀腺手術257例,肺部手術235例,其他手術84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開展。
1.2方法
從我院信息管理中心調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篩選,挑選出病歷資料、治療護理記錄完整,病情狀況、患者信息填寫規范,未中途轉院或提前出院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從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持續時間、選擇手術間類型、是否為侵入性操作、是否為連臺手術、是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人員觀摩手術等臨床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確定風險因素后,再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
1.3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1.0軟件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對相關因素行回歸分析,結果以OR值、β值以及95%CI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切口感染統計結果
納入研究時段內接受手術治療的2025例患者中,有69例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為3.41%。
2.2手術切口感染相關風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導致手術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風險因素有手術時間、手術間類型、是否為連臺手術、是否為侵入性操作、是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人觀摩手術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手術切口感染相關風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顯示,導致手術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有手術時間>2 h、連臺手術、侵入性操作、預防性使用抗生素(P<0.05,OR>1(表2)。
3討論
3.1手術切口感染相關風險因素分析
醫院感染控制一直是醫院護理管理的重要方面,而手術室感染控制是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點[5-6]。其中,手術切口感染是最為常見的感染類型,會防礙患者術后恢復,甚至導致各種并發癥,威脅患者健康與安全[7]。手術室內人員流通較多,各類致病菌較多,另外,手術用藥和操作等均比較復雜,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8]。因此,為降低手術切口感染事件發生率,需要進行系統分析,尋找相關風險因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鑒于此,本研究整合患者自身因素和手術相關因素,對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年齡和性別對術后切口感染的影響不大,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與手術相關因素的相關性較大。手術時間長,是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的一個風險因素,患者切口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長,更易感染手術室內的細菌[9];而手術室內的細菌量多,也會增加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10]。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清潔手術間手術的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概率顯著低于普通手術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連臺手術、侵入性操作以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均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患者體內炎性因子增多,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概率也隨之增加;另外,觀摩手術的人數越多,攜帶的病菌數量和種類也越多,可能導致患者發生交叉感染,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更高[11]。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時間長、進行連臺手術、手術操作具有侵入性,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有人觀摩手術,都是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率增加的風險因素。
本研究針對上述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手術時間長、侵入性操作、連臺手術以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均是導致手術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提示臨床手術室護理管理應該加強對上述因素的控制。
3.2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和護理對策
①護理人員手術切口感染護理培訓:提升護理人員感染預防意識、感染預防知識掌握度以及感染預防能力,是手術切口感染護理的基礎,因此,應該對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科學評定,了解護理人員的實際能力水平后,定期開展針對性學習和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12]。②強化手術相關操作和技能培訓:手術技能是減少手術創傷,縮短手術時間的關鍵[13]。而手術時間是影響手術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應強化醫生手術技能培訓,同時注意醫護小組間的配合,術前準備要齊全,提升術中配合度,提升手術效率,注意手術操作和相關技能的熟練度、準確度,尤其是遇到連臺手術或者進行侵入性操作的情況,手術技能更加重要。③強化手術室環境管理:手術室環境特殊,易帶有多種細菌病毒等,造成感染,因此,保證手術室環境衛生,是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重要內容。首先,醫護人員應該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進行各項操作前,要認真洗手,術前,對手術室行徹底消毒和殺菌,及時清理手術室內的垃圾;還要注意控制好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降低手術室環境對患者機體造成的不良影響;為控制手術室內細菌含量和病菌種類,應該盡量減少并嚴格控制人員的流通,盡量將流通人員控制在手術所需的醫務人員的范圍內;如有他人觀摩學習,則應盡量減少觀摩人員的數量,并要求做好防護和自身消毒,避免攜帶細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另外,應該定期對手術室進行微生物檢測,確保手術室環境維持在可控范圍內[14];手術室以及相關器械設備的消毒滅菌工作也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尤其注意一次性使用的器械等的查驗工作,必須保證質量合格。④合理使用藥物:抗生素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率較高,而抗生素濫用情況也比較常見,臨床應用抗生素有利也有弊,本研究結果也表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時,應該謹慎判斷患者是否必須使用抗生素藥物,若必須使用,則應科學選擇用藥類型和劑量,選擇適宜抗菌譜的藥物,針對患者的適應癥,體質敏感狀況等,控制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避免盲目使用而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對患者不利[15]。
3.3總結
手術室環境特殊,手術切口感染因素多,手術時間長、進行連臺手術、手術操作具有侵入性,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有人觀摩手術等臨床因素均會導致手術切口感染,而手術時間長、進行連臺手術、手術操作具有侵入性則是獨立風險因素,當包含上述風險因素時,更應該注意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采取針對性措施,以降低風險,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金鵬,李美,李濱辛.手術切口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關系與防范對策[J].世界中醫藥,2016,11(3):1356-1357.
[2]江新湄,覃麗華,鄭佩珍,等.39例剖宮產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醫院,2017,17(6):890-892.
[3]周軍,曹國貞,王紅,等.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2):47-49.
[4]林素羽,符瓊燕,陳葉丹,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9-1180.
[5]高翔,周生敏,王娟.手術室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0):128-130.
[6]張銳,王飛,肖巖,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感染的預防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6):1359-1361.
[7]公冶金燕,王小妹.探究在手術室感染控制中精細管理的應用效果[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3):4400-4402.
[8]陳利紅,來金君,王晶晶.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3):662-663.
[9]趙麗華,劉耕,王靜博.手術室管理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與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213-215.
[10]馮秋顏.某中醫院住院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9):905-907.
[11]安振平,孫蘭蘭,高瓊,等.手術室層流系統通氣對手術切口感染防護的意義[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65-66.
[12]莊小琴,張小如,陳玉紅,等.手術室腹部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4):3346-3349.
[13]蒙漫史,徐訓超,王波,等.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與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6-1178.
[14]劉云,高雪杉,萬群.加強手術室人員管理在預防手術室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2):5253-5255.
[15]高艷敏,金建濤,尚國路.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與干預模式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3):3086-3088.
(收稿日期:2018-02-09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