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萍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至今已有將近20年,近20年來我國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和辦學活力持續增強,使得我國民辦教育體系持續發展,依靠民辦力量也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生產需求的學生就業。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迫切需要對現有的民辦教育體系轉型升級,深化教育產業鏈的融合,構建新的民辦教育體系。我個人認為:現代民辦教育體系,應銜接好高中教育與本科教育,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教授出能夠直接投入企業,能夠針對當地經濟發展需求而急缺的應用型人才。這樣才能夠適應新時代制造大國的要求,才能適應廣西發展的需求。
一、廣西民辦高校的教育現狀
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如今己經頗具規模,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臺,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在“十三五”期間民辦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的發展,并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
(一)教育經費投入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雖然廣西民辦教育發展仍然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但值得注意到的是廣西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遞增,尤其近年來,廣西教育經費投入已悄然位居全國前列。
(二)數量增長,規模擴大
廣西民辦高等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不斷提速。在教育部2018年6月份公布的民辦大學名單中,廣西民辦大學一共24所,其中本科民辦大學12所,如南寧學院、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專科民辦大學12所,如桂林山水職業學院、廣西演藝職業學院、廣西城市職業學院。這個數字自2002年民間資本開始投入高等教育以來翻了數倍。招生人數也不斷擴大,2005年招生總數5423人,而截止2017年,全區民辦高校招生18.1萬。
(三)以應用型大學為辦學定位
應用型大學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為主。應用型本科教育旨在服務地方、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部分應用型大學以教學和科學研究以服務地方為宗旨。因此,廣西民辦高校在如此經濟社會的大背景下,多數選擇了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為社會培養和提供地方社會所緊缺的人才。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起步晚,層次低
受社會、經濟及一些歷史原因的影響,與全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相比,廣西的民辦高等教育起步較晚,除年就己成立的豈江大學外,其余幾所民辦高校基本上是從2002年起始建的。雖然目前已經具備一定學校規模,但是和全國的普遍情況比較來說,各方面的條件還是有所欠缺,例如師資隊伍、管理規范等等。
(二)教師隊伍質量和穩定性亟需提高
經過調查一些文獻資料發現,廣西民辦高校中,存在普遍教師隊伍質量低,人員流動大,教師隊伍不穩定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就會造成教學質量不能保證,學生學業素質不能保證等嚴重的后果。
(三)經費短缺,辦學資源匱乏
相較而言,民辦高校不享受國家財政撥款,只能依靠學費等支撐學校的運營,走的是“以學養學”的艱辛道路。經費短缺使民辦高校在短期內難以有較大的積累,不利于民辦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和擴大辦學規模,影響民辦學校的辦學效益。此外,廣西屬于教育、經濟都欠發達的省份,教育經費及辦學資源都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三、發展對策淺析
(一)端正辦學思想,確立正確的辦學理念
民辦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必須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論及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端正辦學思想,思考建立適合民辦高校的管理機制,理解教育產業、教育產品、教育市場等的內涵,探索建立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的管理模式等。這些對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抓住機遇,加強校校、校企、校政合作等合作模式
中國一東盟經濟自由貿易區建立至今,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鼓勵本地企業與東盟各國進行合作。隨著中國一東盟經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廣西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和交流將越來越多,雙方所需的各種應用型人才在市場上仍然非常缺乏。廣西民辦高校可以借此歷史機遇,與東盟高校開展互惠互利合作,發展民辦高校中新的生長點。不僅如此,廣西政府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為高校提供了許多合作項目與機會,民辦高校可以積極參與,在合作中求生產、求發展。此外,校企合作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應該走的路子,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增強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提高學校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地位。
(三)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辦學之道,師資為本,而師資薄弱恰是民辦高校的通病。解決這一問題建議民辦高校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人才引進,適當聘任兼職教師,是民辦高校辦學初期的必然選擇。但在長期發展的目光中,應當將聘任教師比例不斷縮減,專注發展本校專任教師。
二是人力資源管理,民辦高校則必須在思想觀念、制度規范、薪酬待遇、教師晉升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首先學校管理者以及投資者要樹立起人才資本觀,要認識到人才是所有的資本中最活躍的因素,正如哈佛大學校長南特所說“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
三是自我培養建設一支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是保障民辦高校順利發展的前提。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培訓應當針對自身的辦學實際情況、辦學特色來進行。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
(四)堅持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
目前我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中等、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職業培訓兼備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且已經有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由于廣西教育的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高級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鑒于上文所述,綜合廣西的歷史原因、經濟發展情況等原因,我區高校的科研水平與我國其他地區的高校科研水平相比有十分可觀的差距,因此我區的一些本科高校已經開始轉型,比如廣西大學已經高舉應用型大學建設的大旗,民辦本科院校也成為了這次轉型發展的主力軍,例如廣西外國語學院。在如此地區情況之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是我區民辦大學尤其值得學習與堅持的。
而同時,兩會陳武主席和政協主席陳際瓦的兩個主報告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建設也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廣西經濟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對人才培養也有了新的要求: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育技術技能型廣西工匠。具備技術技能型廣西工匠的打造,應以需求、市場為中心,為企業、為社會量身定制專業型、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