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出門旅游的人都熱衷于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旅游經歷,比如, 到過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新鮮事物,有什么感想等。 一時間,朋友圈被瘋狂刷屏。那么,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照片、手機和微信都沒有,古人旅游后怎樣分享給朋友呢?
古人若想把旅游經歷留下來,大部分是用文字來保存的。現在流傳下來的好多旅游隨筆就是古人即興寫的,這是他們和朋友之間最常見的交流方式。
古代有種神叫“旅游神”。眾所周知,皇帝的妃子和兒子出游所到之處都有專人負責記錄,然后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分享給更多的人學習、借鑒。因此常見的版本有兩個,其中一種版本是黃帝的元妃嫘祖隨黃帝一邊周游巡行全國,一邊教百姓們養蠶和種桑,最后逝于道上,被貢為“道神”;另一版本是據《宋書·禮志》記載:“黃帝之子曰累祖,好遠游,死道路,故祀以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道神,就是保佑出行平安的神靈,后來演變為“旅游神”。
九鼎是九州的象征,但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旅行指南,據說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各地的山川地貌、交通情況,以及飛禽走獸和出門不宜的諸多講究都記錄在九鼎之上,方便九州的百姓出門旅游前參考。
西周的周穆王喜歡游山玩水。他曾帶領大臣滿載禮品,從鎬京先北游到內蒙古,又游到新疆,傳說到了昆侖山西王母國,然后繼續西進到大曠原,采購了許多珍禽異獸后才回家。隨行史官將他兩年多的旅游生活記錄下來,編成了《穆天子傳》。該書的發行讓當時很多人大開眼界。
西晉的酈道元兩次隨北魏孝文帝出游,沿途考察山水,拜訪耆老宿紳,參觀歷史遺跡,由其所著的《水經注》里記錄了大量鮮活的旅行見聞。
玄奘西行取得真經后,把過程口述出來讓他的徒弟寫成了《大唐西域記》。明朝的徐霞客花了50多年的時間游遍全國,《徐霞客游記》里記述的各類洞穴、泉水、動植物、名山大川等景象不計其數。這些旅行家走到哪就用文字記錄到哪,把見聞和感受隨時隨地分享給他人。
古人喜歡縱情于山水,如果不會寫或覺得用文字表達不夠貼切,最好的方法就是畫下來。這種記錄直接體現了旅游之人的感受。比如,隋代的山水畫家展子虔畫的游春內容,唐代“畫圣”吳道子憑記憶為唐明皇畫的嘉陵江水等等,他們把自己在旅游中見到的風土人情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分享給朋友。他們的朋友圈大多是上層人士,借助這些人的能力傳播出去,就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古代旅游雖是皇親、貴胄、達官、名士的專利,但平民百姓出門近處郊游,放風箏、趕集等,也會把自己這一天最有感受的事情畫下來,然后拿給街坊鄰居看,樂趣十足。
旅游途中,古人喜歡在崖壁、山石等地方刻字,這也是他們發朋友圈的一種方式。游到興致高漲的時候,在一塊石頭或一處崖壁上刻下自己的感受,既能體現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獲得許多陌生朋友的點贊,可謂一舉兩得。許多詩詞碑刻就是這么成為經典的。
旅游碑刻始于東晉時期,流行于唐宋時期,在元代衰落,又于明清時繁榮起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詩出自桂林獨秀峰的摩崖石刻,是南宋詩人王正功的《勸駕詩》第二首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本意是借由桂林山水鼓勵此地的舉子們努力學習,可以像桂林的山水那樣名滿天下。桂林還有一處石刻很有名,就是明朝詩人鄺露的《游虞山記》里記載的東晉潁川人虞闡出補零陵太守時作的 《虞舜像贊并序》,并刻石于虞山,可惜這塊石刻不走運,沒被保存下來。
除即興之外,還有專門刻碑記錄往事的。晉祠銘即晉祠之銘并序碑,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書。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專門到此感謝叔虞,銘文歌頌叔虞的建國策略,宣揚唐朝的文治武功。這和旅游雖然扯得有些遠,但也算是李世民的另一種游歷感悟。兩千多年,晉祠銘通過當時的皇族朋友圈一層層向外擴散,直到今天還在我們的朋友圈里轉來轉去。古人把自己的感悟刻在山川石壁上,許多都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今天很多游客刻的“到此一游”并不一樣。


說到古人把旅游經歷發到朋友圈,不能不提乾隆皇帝。乾隆喜歡江南風光,可一旦離開也就看不到了。怎么辦?克隆是個好辦法。他很喜歡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回京后立刻讓工匠按照當時臨摹的紙樣建了一個同樣的園子,就是現在的頤和園。頤和園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筑,昆明湖、蘇州街等也是微縮版復制品。
蘇州的獅子林是乾隆的最愛,他初次看到元代畫家倪瓚的《獅子林圖》時,就喜歡得不得了,幾次南巡后都去游賞,最后便在長春園建了一座獅子林。
乾隆把很多江南美景的微縮版復制到京城的皇家園子里,邀王公大臣等來觀賞,其實也就是在“朋友圈”里曬自己旅游后的作品。
一些古人在游玩后,喜歡用切磋詩詞的方式讓朋友們參與進來,類似于現在朋友圈里的評論功能。比如,有一次,蘇軾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蘇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軾說:“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軾認真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微笑著說:“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軾、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連連稱妙。

大夢初醒,天還沒亮,昏暗的天色頓時讓人思緒萬千,那種埋怨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早醒來,為什么不留在夢里久一點的情愫油然而生。但這猶如穿越時空的夢,如一杯清茶,余香四溢。或許有朝一日現實也會把我從這個夢帶到另一個全新的境界里。然而在這過程里,我依然能很清晰地看到并走近你——讓我魂牽夢繞的山水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