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 要:運用大數據分析,對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S-T數據分析能改進師生時間分配,數據分析能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數據分析四何問題及對話深度能提高問題的針對性。
關鍵詞:數學教學;大數據分析;教學質量;有效性;針對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2-0082-01
現代社會處于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大數據分析也應運而生,以大數據分析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2014年,廈門市民立第二小學榮幸成為“基于網絡的教師專業發展COP”項目廈門首批實驗學校,依托首都師范大學教師在線實踐社區COP項目專家組的指導,學校COP團隊的教師們不斷研究,積極探索,努力通過課堂教學行為數據收集,分析并改進教師課堂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們充分運用首都師范大學COP項目的網絡資源,將日常觀課數據及時記錄并上傳至平臺,生成課堂觀察反思報告,客觀地對一節課進行定性與定量點評。從數據收集維度來看,分為教師有效性提問、教師回應學生回答、四何問題、對話深度等,包括編碼體系范圍S-T分析和Flanders互動分析、課堂小組活動分析、內容分析等。
一、S-T數據分析改進師生時間分配
以教學“數學廣角(集合)”為例,在這節課中,觀課團隊共采集到師生課堂行為80個,其中學生行為53個,教師行為27個。教師行為占有率Rt為0.3375,師生行為轉換率為Ch為0.2875,屬于混合型教學模式。從S-T圖中(受篇幅所限,圖略)的3個縱向斷層中可以明顯看出,在本節課教師共設計3次學生活動,包括借助學習單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自我修改,教師的講授、引導與學生的思考、練習穿插進行,相得益彰。理解集合圖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親自去觀察、操作、實驗、交流、猜測,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交互程度高。同時,注重小組間的合作探究,課堂氣氛融洽,學生不僅能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而且還提高了自身的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
數學組教師根據對觀察數據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在本節數學概念課中,師生行為轉換率值較低。建議可更多地設計課堂中的對話和師生互動活動,通過對話捕獲學生的觀點,反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從而幫助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步驟和節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的特征和特點,進而引領和發展課程。
二、數據分析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觀課團隊收集完數據后,對數據進行了分析。教師有效性提問記錄中問題類型部分,推理性問題總共有11個,占總數據的40%,創造性問題總共8個,占總數據的29%,常規管理性問題較少,只有1個,占總數據的3%。
在回答方式上,主要是以提問后叫舉手者回答為主。在提問時,教師基本會點名,有時也會以手勢示意。連續問同一個學生多個問題算做一次。本節課沒有叫未舉手的學生進行回答,沒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有四種回答方式,學生個別回答所占比重大,為68.63%,這反映出教師給予學生比較充分的個體表達機會。在學生的個別表達中,教師更容易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集體回答比例占到21.57%,討論后匯報比例占5.88%,自由回答比例占3.92%。在學生回答類型上,主要以認知記憶性回答為主占57.48%,推理性回答次之占27.87%,機械判斷占13.11%,可見教師比較強調認知的識記與理解,強調知識覆蓋面,這種回答組織化程度高,有利于掃除教學障礙,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創造評價性回答只有1個,這不利于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認知水平。
相應的觀課團隊成員對這節課提出建議:應該增加批判性問題的提問次數,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蛇m當地增加討論匯報的方式,提高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效益。要挑選未舉手學生回答問題,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并鼓勵其多多發言,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
三、數據分析四何問題及對話深度提高問題的針對性
(1)四何問題。根據記錄數據,觀課團隊得出以下結論及建議:這是一節概念課,教師在教學中體現了對知識點的教學與強化,符合學科特點與課型要求。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技能,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建議:可以適當增加四何類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不同條件下考慮問題、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2)對話深度。結論及建議:這節課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大部分處于深度一和深度二,深度一共19次,占65.52%,深度二共7次,占24.14%,深度三共3次,占10.34%。由此可見,師生對話的層次符合三年級學生。建議:師生對話要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師生互動應活躍,教師可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發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總之,運用大數據分析,對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萍几淖兩?,大數據分析也必然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馬福貴,房彬.在線實踐社區對區域教師實踐性知識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05).
[2]楊卉,王陸,教師在線實踐社區COP助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