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大連116025)
利潤和現金流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管理會計可以從戰略角度出發,運用預算工具、成本管控等手段以及資金運作方法,有效協助企業的業財融合,降本增效,因此,管理會計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內部管理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引導企業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財政部于2017年印發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802號——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第802號指引”),進一步完善補充了對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基本規定。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深入到管理會計工作中,我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有著巨大的潛力與需求。但是由于管理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尚不完善,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并不普遍。我國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是從單一領域的實踐開始的,比如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等,缺乏對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整體建設。本文立足于第802號指引的基本規定,構建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框架,以企業信息系統中的財務和業務數據為基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管理會計的應用,為企業有效開展管理會計活動提供支持。
根據第802號指引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定義,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以財務和業務數據為基礎,借助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獲取、加工、整理、分析和報告等操作處理,為企業有效開展管理會計活動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管理會計信息化是指將計算機、網絡通訊、大數據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企業業務流程及財務信息處理流程中,對企業的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內控管理、績效評價、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數據信息處理,以使收集到的數據更加準確、處理更加及時、企業管理系統更加完善、經營決策更加有效的過程。管理會計信息化涵蓋了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開展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還可以提高企業預測、控制、分析、決策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進程中面臨的機遇。
1.政策支持。繼2016年印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后,財政部于2017年印發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引導企業從多個方面開展管理會計實踐。其中第802號指引明確了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規范,有助于推動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進入新時代。
2.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技術不斷提高,網絡溝通聯系功能也愈發強大,新一輪的信息化革命正在促進社會思維變革、商業變革、管理變革。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預測,從而對企業各部門的業績進行評價和考核,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和市場競爭力的管理會計,也將在這新一輪的變革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獲得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新技術手段。
(二)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管理會計信息化是我國會計信息化的必然趨勢,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強調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會計在我國實踐的時間尚短,我國企業并未充分認識并有效利用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我國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的匱乏也導致了管理會計信息化在我國進展緩慢。
1.內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的前提是企業原有的內部生產、銷售等業務流程相對規范。但由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會計制度,因而缺乏將其信息化的基礎條件。而開展了管理會計的企業,大多應用的是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職能,未將其貫穿于企業運營的整個過程中,不能為管理會計信息化提供配套的環境,制約了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2.管理會計軟件發展緩慢。作為管理會計信息化基本工具的管理會計軟件,是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然而我國市場上現存的多為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相關軟件,管理會計軟件不僅數量較少,而且業務功能較為簡單,無法充分滿足企業經營決策、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實際需求。不同行業、組織形式的企業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要求差異較大,因此投入產出模型、定額系統難以得到有效利用,用戶對軟件功能的滿意度較低,影響了企業決策者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需求。
3.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目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數量較多但層次較低,難以充分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難以為企業的預測、分析、控制、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管理會計人員要在歷史財務信息的基礎上預測未來的趨勢、對企業的成本進行管理控制,不僅要求管理會計從業人員掌握扎實的財會知識,還要掌握管理會計知識及與信息化相關的計算機知識。
4.企業重視程度較低。目前,我國企業還未意識到管理會計信息化對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作用。并且聘用管理會計人員、建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信息化成果在短期內難以帶來切實的量化收益,因此管理會計信息化在我國企業中發展緩慢。
《中國會計信息化應用調查(2015)》顯示,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領域并不廣泛,且信息化程度較低,與現有信息系統的結合程度也較低,無法有效發揮管理會計對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企業已有的信息系統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框架,充分實現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與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和其他業務信息系統的集成,防止產生信息孤島現象,更好地提高管理會計的工作效率和實踐效果,降低系統的建設成本。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框架的構建如圖1所示。

圖1 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框架
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既包括系統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也包括系統的應用過程,即輸入、處理和輸出過程。在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規劃、系統實施和系統維護等環節。在系統規劃階段,應在企業信息系統的整體規劃中考慮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遵循企業戰略目標和管理會計目標的應用系統。在系統實施階段,企業應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確定分步實施的主要階段、有關活動和時間安排。在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搭建完成后,應做好信息系統的運維和支持,實現日常運行維護、持續培訓和系統優化。以下分別闡述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和投資管理等具體的功能信息系統的信息化實施過程。
(一)成本管理信息化。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生產過程、產品品種的復雜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已難以實現對產品成本的最優控制,因此需要對成本管理系統進行信息化,建立一個能夠協調、計劃、監控和管理企業各類成本發生的全面集成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在該系統中,需要對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對象等參數進行設置,選擇成本核算方法,從其他業務流程信息系統中抽取所需數據,通過精細化成本核算生成多維度的成本信息,并基于成本信息進行成本分析,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成本管理信息化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成本管理信息化
(二)預算管理信息化。《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第33條明確指出,處于會計核算信息化階段的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實現預算控制等財務管理信息化。處于財務管理信息化階段的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等決策支持信息化。全面預算管理要求建立管控信息系統,支持各級領導和責任部門實現主動式管理,實現事前預算控制、事中審批控制、事后核算分析的一體化管理。預算管理信息化應實現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對企業預算參數的設置、預算管理模型的搭建、預算目標和計劃制定、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控制、預算調整、預算分析和評價等全過程的系統化管理。預算管理信息化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預算管理信息化
(三)績效管理信息化。績效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實現業績評價和激勵管理過程中各要素的管理功能,一般包括業績計劃和激勵計劃的制定、業績計劃和激勵計劃的執行、業績評價與激勵實施管理等,為企業的績效管理提供支持。績效管理信息系統應提供企業各項關鍵業績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的定義和配置功能,并可從其他信息系統中自動獲取各業務單元或責任中心相應的實際績效數據,進行計算處理,形成績效執行情況報告及差異分析報告。績效管理信息化如圖4所示。

圖4 績效管理信息化
(四)投資管理信息化。投資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實現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計劃和控制的系統支持過程,一般包括投資計劃的制定和對每個投資項目進行的及時管控等。投資管理信息系統應與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成本管理信息系統、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等進行有效集成和數據交換。投資管理信息系統應輔助企業實現投資計劃的編制和審批過程。企業可以借助投資管理信息系統定義投資項目、投資程序、投資任務、投資預算、投資控制對象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各級組織的投資計劃和實施計劃,實現投資計劃的分解和下達。項目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實現對投資項目的系統化管理過程,一般包括項目設置、項目計劃與預算、項目執行、項目結算與關閉、項目報告以及項目后審計等功能。
在業務流程不斷復雜化、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發展趨勢下,作為企業信息系統重要的一部分,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已經逐步顯現出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盡管我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已經取得了一定發展,但仍處于低水平階段,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應抓住機遇,搭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使科學的經營決策方法真正轉化為企業價值,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