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闊程
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利用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保障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需要在滿足當代人群需求的同時,避免損傷下一輩人需要的能力。近年來,我國林業先后經歷了初期發展、探索階段及持續發展階段,持續發展階段便是當下我國需要面對的情況,國家林業發展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但由于相當一部分人缺乏環保意識,對于林業資源的過度開采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林業經濟缺乏統一性
林業經濟是產業經濟與資源型經濟的結合體,其發展必須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作為主要支撐,但由于近些年國內對森林過度使用、開發、采伐等,環保部門對森林資源保護力度不夠,導致林業資源的下降,不斷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影響。此外,由于林業發展模式相對單一、產業結構有待優化等,影響林業發展的平衡。其中以林業產業鏈發展來看,我國針對林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木材生產或加工等,在過度消耗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卻并未獲得任何高價值的效益,直接造成可持續發展能力缺失[1]。
林業經濟發展觀念落后
當前我國林業發展中受傳統觀念影響,在評價發展效益時主要以經濟為主,僅僅追求最大化利潤,采用破壞式掠奪式進行開采,而忽略森林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而且,有的林業管理人員對于生態效益及經濟利益認知存在嚴重誤區,外加受傳統觀念影響,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對立起來,嚴重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
林業整體生產技術水平不足
就我國目前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無論是現代化技術社會還是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國外部分國家相比仍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不僅是由于我國研發能力起步較晚,也取決于對林業整體生產技術的關注力度,直接導致林業基礎性研究落后、科研成果轉變周期長,影響林業經濟發展科技含量。
林業經濟市場主體缺失
我國目前雖然存在大量的林業企業,但在資本累計、規模效應及集約生產力等方面相對較弱,尤其是生產力方面,存在生產分散化、重復化嚴重、生產效益低等情況,很大程度上限制著林業經濟市場的發展。且林業企業數量較大,以技術創新的企業較少,直接影響著林業經濟整體發展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林業經濟改革進程緩慢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林業經濟發展缺乏有效的指導,影響著林業市場運作規范化程度。通過與其他行業比較來看,林業經濟改革發展明顯落后于其他行業,無法自主經營,并存在經營機制落后等情況,且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導致林業經濟無法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林業經濟作為傳統行業,想要獲得有效發展就必須對整體觀念進行提升,全面轉變大眾對于森林功能的認知,并通過對我國國情、人情、林情等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制定出可持續發展路線,進一步實現林業經濟的良性循環[2]。
提高林業經濟的認知
有必要對林業經濟進行充分認知,全面了解到林業的生態價值及生態效益,明確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利用生態效益從而創造出經濟價值。而且,在獲得林業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森林資源并非用之不盡,而是屬于有限資源。堅定走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且基于林業經濟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管理人員建立正確的開采意識。不能過度看中經濟增長,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此外在認知方面,有必要側重于注重林業經濟發展的生態效益,正確處理林業發展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一方面要加強控制林業資源減少情況,嚴格控制森林資源的采伐力度;另一方面則做好宣傳工作,使個體、企業、政府及社會共同關注,讓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
深化林業體制改革
在林業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對林業運行機制與體制進行完善,為林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在具體深化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提升:其一,分類管理。根據林業資源的性質進行區分,如公益林及商品林等,對于公益林的管理則需要以各級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各個力量共同參與森林的建設與保護;其二,政府部門轉變職能。相關政府部門是林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強化對應的服務意識,根據相關法律在林業政策宣傳、林區計劃、林業投資環境等方面逐個實施,為林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強化法律體系在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利用法律法規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進一步推進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一,可通過改變林業立法思路,并對國內外林業技術進行吸取,強化以“生態優先”的可持續性發展掛念,客觀反映出當代生態發展規律,從而達到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其二,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對于亂砍亂伐、擾亂市場等違反法律法規不乏行為,必須根據相關法律嚴肅處理,從而有效保障林業資源市場的正常順序[3]。
推廣科技興林政策
目前,想要針對林業改變經濟發展的關鍵,有必要充分依靠科技理念進行提升,從而在維持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在具體干預中,首先應對林業科技研究進行鼓勵,并建立起科研與實踐相互交流的平臺,將研發出來的科學技術應用于林業發展中,包括支持林業科研人員入股、轉讓等方式參與企業的正常經營。其次,通過科學技術干預,能夠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一定程度上提升科研水平較高,有效解決科研無法準確實踐的問題。最后,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傳統林業中木材工業的附加值,使木材經濟價值得到提升,而對于大木材加工時,應充分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盡可能開發木材產品的利用價值,使傳統行業得到改革,全面提升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
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林業有必要更新觀念,要真正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而真正提升林業企業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森林康養產業近些年發展迅猛,是我們轉變發展方式的有益嘗試,發展前景十分光明。在該過程中,有必要側重于“數字林業”的建設,充分利用現在科技及信息技術手段來對林業企業進行武裝,進一步調整與優化林業經濟整體結構。此外,針對發展工業方面,需要加大開發創新力度,全面提高森林資源深加工,使企業效益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往眾多地區為了能夠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而過度開采林業資源,并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了惡性循環,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生態環境。而在倡導建設和諧社會前提下,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夠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