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思奇
摘要:為了能夠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推動新課程改革,我國高校開始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積極地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加大對體育以及其他學科的投入,以此來為學生的成長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本文立足于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的實施情況,對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社會支持與生命質量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
關鍵詞:體育鍛煉;大學生;社會支持;生命質量;影響研究
在現代社會之中,體育的健身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體育以及鍛煉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有著關鍵的重要的價值,高校在落實相關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關注大學生的生命質量以及健康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的總體水平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國家經濟的建設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更好的實現國家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
一、體育鍛煉與社會支持之間的關系
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人際交往的機會以及參與,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能夠在學校的引導之下,不斷的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學校所提供的社會規范教育的場所以及實踐的機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共同的價值觀念體系之中。另外,學校所開展的許多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實現角色的互換,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互動以及溝通,個人的社會化程度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人際交往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實際的社會認知水平開始得以提升以及改善。除此之外,各種社會支持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體育鍛煉活動在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類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使其能夠在社會實踐運作的過程之中獲得更多的支持以及依據,從而保障個人在完成學業之后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以及價值。
二、體育鍛煉和生命質量之間的關系
作為高校在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之中的重點學科,體育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在開展不同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許多高校開始站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角度,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以及途徑,保障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綜合素質以及水平的提升,更好的意識到體育鍛煉的精髓以及內涵。由此可以看出,體育鍛煉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生命質量以及水平的提升,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體育鍛煉與大學生社會支持和生命質量相聯系的策略和建議
(一)克服傳統體育教學的桎梏
傳統體育教學主要以競技能力的傳授為主,忽略了學生綜合體育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為了能夠有效的突破這一不足,高校必須要積極的在技術傳授的基礎之上,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以及體育素養為核心,將健康促進工作與健康教育相聯系,嚴格按照大學生的不同專業特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行為習慣,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以及潛能,讓學生能夠在主動的體育鍛煉之中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為一個人的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社會實踐化的過程之中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不斷的提高個人的生命質量。
(二)實現課余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性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體育鍛煉對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保障大學生獲得更多的社會知識有著關鍵的作用,體育老師需要積極的注重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將各類體育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實現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化以及多元性。大部分的空間活動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學校需要結合體育活動形式開展的實質要求,通過對活動形式多樣化以及多元文化建設的實質需求的深入分析來不斷的提高學生參與的質量以及頻率,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培養個人的體育特長,真正的體會體育鍛煉對個人成長以及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個人的鍛煉熱情,獲得更加良好的情感體驗。需要注意的是,體育老師需要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對體育鍛煉與社會支持以及生命質量提升之間的相關性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了解學生在體育參與過程中的水質情況,采取不同的手段以及策略實現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化,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參與及創新,引導學會在體育鍛煉以及參與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主動的聯系以及溝通,提高個人的邏輯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交往關系,保障個人在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獲得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
(三)樹立多維體育觀念
在落實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學校除了需要注重學生生命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之外,還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社會健康為核心,通過各種途徑的有效利用來積極的發揮高校體育的社會規范作用,保證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言行舉止的健康發展,樹立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激發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的擴展社會網絡規模。
四、結語
高校體育鍛煉對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意義重大,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對此學校必須要積極的落實體育鍛煉活動。
參考文獻:
[1]龔紅梅.統招碩士研究生生命質量及體育鍛煉情況探析——以福建師范大學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08 (09).
[2]吳永慧,劉志紅,李輝.我國大學生的生命質量與體育鍛煉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 (02).
[3]蘇煜,范向陽.航海專業大學生體育鍛煉與防御方式、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 (01).
[4]孫建剛.運動干預手段對民營企業普通女職工生命質量影響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 (01).
[5]杜云波,孫學輝.體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由手段[J].教書育人,2007 (S1).
[6]殷榮賓.體育鍛煉與青少年心理一致感關系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 (08).
(通訊作者:劉志斌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