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賢
摘要:研究在農村學校引入拓展訓練與傳統體育課模式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對農村留守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分析有關數據得知,融入體育教學的拓展訓練對改善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增進學生社會適應性和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及運動能力等方面效果顯著,符合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建議融入農村學校體育課程的拓展訓練內容與方式要緊扣學校實際,選擇合適的拓展素材進行創編,從而促進農村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推動農村體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心理拓展訓練;農村學校;體育教學
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身體全面發展是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教育重要內容之一,然一些長期缺乏關愛與安全感造成心理障礙更為嚴重的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令人擔憂,也是目前農村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是在參考大量文獻并進行理論分析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在農村學校開展拓展訓練項目的設想。并根據農村留守學生抗挫能力、責任心和意志力比較單薄等特點,按照學年體育教學任務,制定詳盡的拓展培訓實施計劃,同時依據農村學生身心特點設計出與傳統體育教學任務相配套的拓展訓練內容,利用體育課堂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并對經過一學年拓展訓練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公正、有效地評價,結合初、始兩次心理健康問卷、團隊精神與社會適應性問卷、運動能力測試等情況進行對比、檢驗、分析。從而對在農村學校開展心理拓展訓練的可行性,以及實驗效果做一次較為全面的研究分析,探求一條適合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培養相結合的新模式,推動農村學校體育的改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拓展訓練課程對大田縣一所城區學校和三所農村初中學校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效果和體質狀況能力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以“拓展運動”、“體育教學”、“心理素養”等為關鍵詞搜索拓展運動發展與心理健康研究相關的期刊學報、重要論文報告會等資料,同時對文獻資料進行篩選并選取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作為研究的材料。
2.問卷調查法
對參加實驗的四所學校673名學生發放問卷兩次,實驗前共發放體育學習情趣和心理健康自測表問卷673份,回收673份,其中有效問卷594份,有效率88.3%。一學年實驗期結束時發放第二次調查問卷,此次發放體育學習興趣問卷、心理健康水平自測問卷、團隊協作與溝通交往自測問卷三份共2019份,回收2019份,其中有效問卷1987份,有效率98.4%。
3.觀察對比法
通過對實驗學生與對照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各方面表現及平時溝通談話,對比得出差異。
4.實驗法
采用比較實驗的研究方法,選擇一所城區學校和三所農村初中學校的四名體育教師為實驗教師,確定分別由同一教師任課的同一年級學生按班級分成實驗組與對比組開展比較研究。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組與對比組采用匿名填寫方式發放體育學習興趣問卷、心理健康水平問卷、團隊精神、社會適應性問卷調查,并進行運動能力測試。運動能力測試沿用(2017年)當地初中體育升學考試內容,包括跳繩、立定跳遠、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仰臥起坐(女生)、引體向上(男生)等四項。
5.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收集的相關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
二、實驗性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參與拓展訓練的情況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農村學生與城區學生對于拓展訓練的興趣與喜愛,這種高度喜歡,說明心理拓展訓練項目活動形式、內容、挑戰強度等特點與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相一致,得到學生們的認可。對參加心理拓展訓練的學生和老師進行調查,參加實驗的學生全部認可有融入拓展訓練內容的體育課堂,對活動形式感覺很好具有強烈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并且上得很愉快。因為實驗教師能緊扣拓展訓練中“團隊合作學習”方式根據傳統體育課的任務,選擇相配套拓展素材進行創編,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向自己能力極限挑戰的情景學習模式,讓學生從最初的相互不融洽到最終的彼此信任并體會到自己在團隊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從而促進學生之間更為融洽的群體關系建立。通過課堂觀察記錄,融入拓展訓練的體育課堂教學是有利于引導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團隊活動和體育鍛煉的,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養成。
(二)拓展訓練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1.初中生心理現狀調查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對四所學校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自測結果顯示,農村學生與城區學生均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較城區學生嚴重的多。數據表明,50%以上的農村學生父母長期不能陪同成長:或者是留守兒童,或者是單親家庭,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與人和諧相處、人生觀等方面受到厭學、抑郁、失望、自卑、挫折、悲觀等不良情緒問題的困擾,致使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嚴重低下。這些心理問題已成為我縣思想教育、教學的“絆腳石、攔路虎”,并且嚴重影響學生的心智發展。
2.拓展訓練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對實驗班與普通班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量結果顯示,經過一學年的體育教學,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實驗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是顯著的。由調查知道,將拓展訓練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精心設計的以游戲為主的內容和細節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興趣,并積極投入到練習中去。學生在全身心參與實際練習過程中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到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感,在自身素質不斷增強的過程中,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抗挫能力、自信心、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發揮。這說明拓展訓練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特別是農村學校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完全可以實現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規定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與實踐能力等學習目標的達成,并且在這幾方面的教學效果尤為顯著。
(三)拓展訓練對學生運動能力的影響的評價與分析
實驗前對四所學校實驗班與普通班學生的四項體育升學考試項目進行摸底測試,經統計分析,各校學生四項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使用SPSS統計軟件對四所學校實驗前、后四項能力測試的成績數據進行兩樣本的t檢驗,結果顯示,1000米(男生)、800米跑(女生)和跳繩這兩個項目運動能力都達到P<0.01,起到顯著作用,但是對于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中的P<0.05,則差異不顯著。說明融入拓展訓練的農村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課程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實踐熱情,運動強度大,使作為主體本身的學生運動能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要完全替代傳統中學體育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它無法讓學生身體素質得到全方面發展,只能是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一種較好地補充。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將拓展訓練引入農村體育課堂教學是可行的,符合中學體育課程改革要求,特別是在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心理健康和發展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效果尤為顯著。
2.通過對參與拓展訓練實驗的農村學校的調查發現,拓展訓練在農村學校有非常好的開展前景,現有農村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稍加改動,就基本能滿足許多低難度、小風險的陸地項目開展要求。
(二)建議
1.將拓展訓練融入農村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在內容、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場地的設計、情景創設等要結合體育教學計劃和本地師、生、校的實情,不要將高校或社會上用于企業員工培訓的項目直接用于教學,因他們作用的對象和目的是不同的,這樣就無法完成課程目標。
2.農村學校教師獲得拓展訓練的辦法主要通過自主學習,缺乏系統理論支撐,存在局限性,需要有關部門和專家針對農村學校開展拓展訓練舉辦專項研修與培訓班,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出融入拓展訓練式體育課對農村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廖全明.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8 (6):146-150.
[2]紀力在.拓展訓練 融入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11,11 (10):56-57.
[3]曹彧.把脈校園拓展訓練 學生日益成為活動主體[EB].中國體育在線,2003,12.
[4]毛振明,王長權.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13.
[5]張吾龍,胡德剛.中學生實施素質拓展訓練的可行性初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