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林
摘要:少年兒童在網球比賽中,一發上手發球不穩定,成功率低或者一發和二發都用下手發球,球速慢,彈跳高,給對手攻擊機會,造成運動員思想很大壓力,直接影響比賽走向和結果。故本文對少年兒童進行下手接發球戰術訓練研究,為青少年培養戰術素養打下良好基礎,豐富少年兒童網球接發戰術訓練理論,為訓練比賽提供指導意義。
關鍵詞:少年兒童;網球;下手發球;戰術訓練
在少年兒童組網球比賽中,一般指7—9歲兒童,有2—3年球齡,這時一發上手發球還不穩定,成功率低,或者一發和二發都用下手發球,球速慢、彈跳高,這就給對方球員攻擊的機會,而接發球方由被動變主動,這樣就給發球方小運動員造成很大的思想壓力,直接影響比賽的走向和結果,另外還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接發球的小運動員會把球擊打下網或擊出界外,喪失主動攻球的機會,造成攻球失誤。然而,目前沒有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索,故本文對少年兒童進行接下手發球戰術訓練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采用講解示范、分組練習、組合練習的教學手段,來訓練接下手發球戰術。為青少年培養戰術素養打下良好基礎,豐富少年兒童網球接發球戰術訓練理論,為訓練比賽提供指導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江蘇省五臺山網球俱樂部07—09年齡段少兒網球運動員,運動員基本情況一覽表(見表1)。
因為是少年兒童訓練,只能利用課后業余時間訓練,每周訓練三次,每次訓練2小時,室外網球場。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查閱網球相關文獻。
2.教學實驗法
通過訓練比賽分析小運動員的接下手發球技術、戰術。
(1)訓練內容
①接發站位
在少兒網球比賽過程中,接發站位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常分為接發準備階段和擊球階段,站位一般在底線和單打邊線附近,因為通常一發較快,站位靠后,二發較淺,站位靠前。在教學過程中教練員要提醒小運動員要根據對方的發球快慢,來調節站位前后,在接發過程中為了穩妥,運動員一般會選擇打回中路。
②對方下手發球接球的線路的分析
對方下手發球平分區正拍接發擊球的線路(見圖1)
少兒比賽一般在一發失誤后,二發會選擇發穩和向發球區中部位置發球,這時球速相對較慢,給接球隊員較大的破發機會,回球線路主要有三種1正手打斜線,對方空檔2正手打中間,攻擊對手腳下3正手打直線對方反手方向,腳下要做位置移動同時調整身體重心下降,手上要有提拉動作,因為邊網高,要帶點摩擦。
如果對方發到內角,預判好的運動員可以提前移動用正手擊球,三種線路可選擇,同時也可以用反手攻擊對方,線路有三種,同上,攻擊對方正手方向腳下要向右作出步法調整。
③對方下手發球占先區正拍接發擊球的線路(圖2)
占先區接發球對運動員來說比較難,但打好了,得分更容易些,首先判斷來球后,腳步要迅速移動用正手來攻擊對方三個點,同樣打直線時,手上要帶點提拉。
反拍接發球時,判斷好來球線路,可選擇攻擊對方三個點,打對方正手位時腳步要作向左方側身調整。
④正反手切削擺短擊球(圖3)
由于少兒的前后移動都相對較慢,而且基本沒有網前球和高壓球技術,前后調動會比較有效,在正手切削擺短中,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直接得分,并且會牽扯到對手的注意力,如果對手注意力放在前場,調動對方到網前,打對方穿越或者挑高球讓對方左右前后跑動,讓對方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在教學中,為提高擺短放小球的安全性,可讓小運動員把球擺放在球場的中間位置。
⑤假動作擊球---提高階段
這個戰術的運用首先運動員要有很好的預判,并且腳下提前側身移動,早早做出揮拍攻擊的動作,如果對方不動就果斷攻擊對方場地的空檔,如果對方移動,就攻擊對方的身后,騙過對方,做假動作時要觀察對手,同時要在擊球時稍微滯后點,這樣可減少對方判斷的時間。從而達到擊球優勢并且獲勝。
(2)教學實戰接發球練習
因為少兒的理解力較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易到難,先講解后練習,但兒童模仿力強,一般教練要親自示范講解,先講分解動作,再講組合動作,這樣小隊員很快領悟要點,并掌握接發球的基本技術。
二、結果
在進行下手接發球前,小隊員的擊球成功率基本保持在60%--70%左右,經過訓練,擊球成功率基本達到100%,得分獲勝率由50%上升到75%或100%,關鍵是小運動員的自信心提高了,越來越敢打了,能根據對方的來球,知道怎么打,往哪個方向打,打在什么位置。
三、結語
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訓練相結合,小運動員對每一個來球都能清晰的處理,不像以前頭腦中是模糊的,現在戰術明確,思路清楚,對接發自信滿滿,打法多變,尤其是對方下手二發球,會主動上前迎擊球,在比賽中經常由被動變主動,通常破發成功并且獲得比賽最后勝利。根據兒童的思維特性,教練要講解和示范相結合,關鍵是教練要重視兒童的接發球訓練,認知到接發球和發球同等重要。
參考文獻:
[1]鮑勤.談網球接發球的基本打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3):71-73.
[2]李慶有,俞繼英,張忠秋等.網球接發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 (5):62-65.
[3]張安琪,李昱朋.網球接發球技術與戰術特點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