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芳芳
摘要:大量的事實表明,許多學校的老師在進行化學課堂教育時,常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缺乏多樣性的教學資源和素材,學生的參與度普遍較低等問題。本文就針對一些常見的教學狀況,提出了一些適用性的意見。主要包括加強對相關實驗儀器的投資,引進高層次的化學人才,提高學生對化學這一學科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效率;教學探索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初中素質教育普遍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重視。化學這門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也受到了校方與家長共同的關注。初中階段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化學學習效果。可以說,初中化學是學生奠定理化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許多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沒有接觸到任何與化學相關的課程,所以在面對化學這一門課程的時候,感覺無從下手,進而產生畏懼和排斥心理,這就導致他們在課堂上關注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學習的熱情微乎其微,課下自然而然也不愿意去進行化學課程的復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能否繼續進行高效的化學學習,就間接性地考驗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豐富現有的化學資源
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應該采購大量的相關化學實驗儀器,引進相關化學人才。另外一方面,學校也應該經常性的組織一些教師定期進行化學知識培訓,提高化學課題組全體教工的整體素質,要求教師定期安排形式豐富多樣的復習課程。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對于化學老師來講,為了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化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引入多種多樣的教學環節。比如,教師可以改變自己傳統的復習課環節,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去解答,可以號召同學一起來幫這位同學解決疑難。這樣做既可以充分調動全班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也可以使提出這一問題的學生對問題的答案銘記于心。當然,在進行復習課的學習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為學生展現豐富的化學故事與化學知識。
三、注意生活化的運用
教師應該注意在進行復習課的學習時盡可能地聯系生活實際。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所以,教師其實就可以將書中的知識點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結合到一起。比如說,在學習碳酸氫鈉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饅頭和面包發酵這一類案例,為什么饅頭、面包、包子這一類食物中有孔?在進行化學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安排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果。對于這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學生一定會表現得非常積極,這是因為,面對抽象的化學學生往往無從下手,而一旦將抽象的化學結合上生活實際,同學們就會興致勃勃,覺得化學也是一門有趣的、有血有肉的課程。學生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會多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思考這些現象是否與化學知識有關,甚至很有可能從此會愛上化學。
初中化學對于學生來說屬于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初中化學能否學好,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化學學習,所以,教師在這里應該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在啟蒙學生的同時,為學生以后的化學學習做出良好而堅實的鋪墊。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孫坊中學)